中药鉴定学中,性状鉴定包括哪些内容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18:19:39
字号:

中药的鉴定包括真伪鉴定和优劣鉴定,常用中药鉴定的方法主要有基原(来源)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生物鉴定法,简称为“五大鉴定法”。

中药鉴定学中,性状鉴定包括哪些内容

中药资源的性状鉴定包括性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十项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实际上就是传统的经验鉴别,是用人的感官,采用看、尝、嗅、听、手摸及水试和火试等方法,主要包括形状、规格、大小、表面或切面颜色、特征、质地、折断现象、气味,主要工具有放大镜,紫外光灯等。

扩展资料

性状鉴定是用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这些方法在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积累了丰富的传统鉴别经验,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性状鉴定和来源鉴定一样,除仔细观察样品外,有时亦需核对标本和文献。

对一些地区性强或新增的品种,鉴定时常缺乏有关资料和标准样品,可寄送少许样品到生产该药材的省、自治区中药材部门或药品检验所了解情况或请协助鉴定。

必要时可到产地调查,采集实物标本,了解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等情况,以便进行鉴定研究。直观的性状鉴定是很重要的,也是中药鉴定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百度百科-药材性状鉴定

什么是药材的品质?

中药的用量,也是保证药物功效正常发挥的重要因素。准确地掌握中药的剂量,不仅对于保证中药的临床疗效非常重要,而且也为保证用药安 全所必要。

药物功效的发挥,既决定于其质量,同时与其用量也密切相关。因此,中药的用量,也是保证药物功效正常发挥的重要因素。准确地掌握 中药的剂量,不仅对于保证中药的临床疗效非常重要,而且也为保证用药安全所必要。

中药的计量单位,从古至今有过较多的衍变。古代有重量(铢、两、钱、斤等)、度量(尺、寸)及容量(斗、升、合等)等计量方法。此外, 还有可与上述计量方法换算的“刀圭”、“方寸匕”、“撮”、“枚”等较粗略的计量方法。后世多以重量为计量固体药物的方法。明清以来 ,普遍采用16进位制,即1斤=16两(1两=10钱)。现在我国的中药计量规定采用公制,即1kg=1000g。为了处方和配药进行换算时的方便,按 规定以如下近似值进行换算:

一两(16进位制) ≈30g

一钱≈3g

一分≈0.3g

一厘≈0.03g

中药的用药量,通称为剂量,一般是指成人在一日中每一味药的用量。但也可为一剂药物中每味药的份量。在方剂中则是指药与药之间的 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准确地掌握用药剂量,也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药的剂量不是一成不变的,主要依据药物因素、病人情况及季节环境来确定。

一、药物因素

(一)药材质地

一般来说,花叶类质轻的药,用量宜轻(一般用量为3~10g);金石、贝壳类质重的药物用量宜重(一般用量为10~30g);鲜品一般用量也较 大(一般用量为30~60g)。

(二) 药物性味

一般作用温和、药味较淡的药,用量可重;作用强烈,药味较浓的药,用量则宜轻。

(三)毒性强弱

无毒或毒性较小者用量变化幅度可稍大;有毒药物,尤其毒性较强者均应严格按照药典控制剂量。

(四)方药配伍

一般药物单味应用时,用量可较大;入复方应用时,用量宜小。在复方中做主药用量可大,做辅药时用量宜轻。

(五)剂型

在汤剂中,用量可大;在丸、散剂中,用量宜轻。

(六)用药目的

在临床用药时,有些药物,由于用药目的不同,同一药物的用量也应不同。如槟榔用作消积行气,可选常用剂量;用作杀虫,即须按要求 重用。再如泻下药牵牛子,同是用以泻下,用于通便导滞,用量宜轻;若用于峻下逐水,则用量宜重。

二、病人情况

(一)年龄

小儿身体发育尚未健全,老年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受力均较弱。药物的用量应低于青壮年的用药量。小儿五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 分之一,五、六岁以上的可按成人量减半用。

(二)性别

一般药物,男女用量区别不大,但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用活血祛瘀通经药用量一般不宜过大。

(三)体质

体质强壮者用量可重;体质虚弱者用量轻,即使是用补益药,也宜从小剂量开始,以免虚不受补。

(四)病程

新病患者正气损伤较小,用量可稍重;久病体虚,用量宜轻。

(五)病势

病急病重者,用量宜重;病缓病轻者,用量宜轻。若病重药轻,有杯水车薪之嫌,病势难以控制;若病轻药重,则恐诛伐太过,以致损伤 正气。

另外,在患者方面还应考虑到所在职业、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如体力劳动者的腠理一般较脑力劳动者的致密。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对 体力劳动者用量可较脑力劳动者稍重一些。

三、季节环境

(一)季节气候

春夏季节,气候温和,肌肤疏松,发表、温热之品,用量宜轻,寒凉之品,用量可重;秋冬季节,气候寒凉,肌肤致密,发表、温热之品 ,用量可重,寒凉之品,用量宜轻。所谓“因时制宜”也。

(二)居住环境

居于高寒地区,肌肤多致密,温热发散之品,用量可大;地处低洼潮湿之,祛湿药物,用量宜重。所谓“因地制宜”也。

药材的品质是指所收获药材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药材产品的经济价值。评价药材产品品质,一般采用三种指标:一是化学指标,主要是指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的多少;二是物理指标,主要是指产品的外观性状,如色泽(整体外观与断面)、质地、大小、整齐度、形状等;三是安全性指标,主要是指有害物质如化学农药、有毒金属元素的含量等。

药材有效成分是中草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代谢产物,其种类、比例及含量等都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在进行中草药种植时,必须检查分析所种药材与常用药材或地道药材在成分种类上、各类成分含量比例上有无差异。这是衡量引种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色泽是药材的外观性状之一,每种药材都有自己的色泽特征。不同质量的药材采用同种工艺加工,或相同质量的药材采用不同的工艺加工,加工后的色泽,不论是整体药材外观色泽,还是断面色泽,都有一定的区别。所以,色泽是鉴别药材真伪、区别药材质量好坏、加工工艺优劣的性状之一。在中草药的种植生产中,有时需使用农药,但使用的农药种类及使用时间要严格注意,不能造成农药残留,农药残留物超过规定者禁止作为药材使用。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651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