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居这个概念太宽泛了,人类定居之后也同样可以居住于洞穴之中,所以我猜测,提问者实际上想表述的意思应该是人类从狩猎采集社会到定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果问题是这样的话,就很有意思了。
那么,从狩猎采集社会到定居,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如果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狩猎采集社会与定居社会的区别在哪?首先,从居住形式上来说,狩猎采集社会的流动性很大,这类人往往逐水草而居,居住地点具有季节性,短期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其所需要的资源在哪,这类人就居住在哪,资源消耗了,就迁徙。他们所需要的资源,一是制作工具的材料,二是狩猎的对象,因此这类人具有高流动性。
旧石器时代的工具
那么定居社会呢?现在的考古研究表明,狩猎采集社会和定居社会最大的区别并非是居址的固定性,而是获取资源的方式不同,定居社会可能还会狩猎,比如南方的新石器时代居民,同样会狩猎大量的鹿科动物,但是,除了狩猎之外,定居社会的人群还会种植农作物,中国华北地区的古人类在一万年前后驯化了粟黍,几乎与此同时,长江流域的古人类驯化了水稻。驯化了粟黍和水稻意味着农业的发生。
当代村落
既然人类驯化了植物,并且通过种植植物来获得果腹之物,就自然而然减少了日常生活中采集的任务了,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因为种植农作物并非一个简单的事情,并不是把种子撒在土壤里,就可以坐收其成的事情,人类需要通过对灌溉、管理土地,管理水等等,这样,之前狩猎采集的时间,就不自觉的花费到田间管理上了。
管理水稻田可不容易
而狩猎采集时的流动性很大,管理农作物就无法继续从前的高流动性了,就需要定居于一处,专心看管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了,这样,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批农民就此产生。
也就是说,农业的发生,是人类定居的主要原因。
那么,定居的意义在哪?其实很容易理解,定居和农业相辅相成,农业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人类也不需要再四处奔波,自然而然人口增长,随着农作物的丰收,人口规模的扩大,逐渐产生了最早的城市,之后王权国家出现,直至今日如此发达的科技水平,其最重要的源头就是农业的发生。
再发达的现代社会也离不开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