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玉米不是转基因。
玉米粒从植物学角度可以分为种皮、胚乳和胚三个部分,影响玉米甜度的关键因素就在玉米的胚乳中。玉米在成熟过程中会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并把它们运输到胚乳,以淀粉的形式储存起来。尽管在化学上淀粉是糖的聚合物,但它本身吃起来可没有甜味。我们吃的普通玉米味道不甜,口感粉粉的,就是这个原因。
甜玉米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胚乳中可不只有淀粉,还有相对含量很高的水溶性多糖,这就赋予了其不同于普通玉米的甜味。究其背后的原因,是在甜玉米控制淀粉合成的一系列基因中,有一个或几个基因发生了自然的突变,处于纯合隐性状态,切断了部分还原性糖向淀粉转化的过程。这点“小缺陷”反而促成了甜玉米可口的味道。[1]
这样“与众不同”的甜玉米是怎么得到的呢?与很多人以为的不一样,甜玉米并不是最近才有的新作物,它的真正起源时间虽然无法考究,但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甜玉米品种是1779年欧洲殖民者从美洲的易洛魁人那里收集到的Papoon玉米[2],据此可以肯定甜玉米的出现时间还要更早。要知道,那时候可还压根没有转基因这一说。
现在的甜玉米品种虽然和几百年前的不完全相同,但它同样不是转基因的产物,而是在自然突变的甜玉米品种的基础之上,通过传统育种技术——选育自交系、组配杂交种的办法培育出的新的甜玉米品种。最近几年,与甜玉米有关的几个基因序列和与其关联的分子标记都已经被找到,育种家还可以依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来加快育种进程[注1]。此外,还有利用花药组织培养技术来加快隐性基因的纯合进程的选育方法,也开始受到育种家的重视[3]。这些育种技术并没有涉及到单个或少数几个结构和功能已知的目的基因的插入,也没有对基因进行修饰、敲除、屏蔽等的改变(这些是我们常说的转基因技术手段)。通过这些方法培育出来的甜玉米都不是转基因玉米。很多人因为甜玉米的甜味不同于普通玉米,就认为甜玉米是转基因技术培育的,这其实是没有想到玉米自己的基因突变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性状。
有些人认为水果玉米是一种转基因食品。事实上,水果玉米是通过杂交技术培育的,杂交技术存在于前哥伦比亚时期,与基因改造无关。水果玉米是一种适合生吃的超甜玉米,也称为甜玉米和蔬菜玉米。水果玉米品种很多,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生产中的甜玉米可分为三类:普通玉米、超甜玉米和强化甜玉米。水果玉米是通过杂交技术培育的,与转基因品种完全不同。
甜玉米的风味主要由甜度决定,甜度受胚乳中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某些突变体的作用。大多数突变体能增加胚乳中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含糖突变基因的功能可以增加水溶性多糖的含量,降低淀粉的含量。只有这个特殊的突变体在经济上很重要。水果玉米的起源历史据研究,糖胚乳甜玉米存在于前哥伦比亚的中美洲和南美洲。其他人说甜玉米的最近起源是北美甜玉米,这是普通大田玉米的基因突变。
中国甜玉米育种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它是世界上较早开展甜玉米研究和开发的国家。因此,果用玉米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与转基因无关。果玉米的营养价值果玉米富含维生素A、B1、B2、C、矿物质和游离氨基酸,易于人体消化吸收。
它是一种新的休闲、健康和营养食品。总含糖量为33.6%,含糖量高达20%,约为普通水果的两倍,比西瓜高30%。果玉米富含脂肪,亚油酸含量超过60%,可减少血管中胆固醇的沉积,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疾病,对糖尿病有积极的防治作用。果玉米富含维生素E-2.44毫克/千克,它不仅是一种维生素,还能防止皮肤色素沉着和早期皱纹,并具有很好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果玉米含有0.59%的谷氨酸,能促进脑细胞的呼吸,促进脑组织中氨的清除,具有良好的健脑和增强记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