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为你整理了“2017执业药师中药学考前预测试题(二)”,与你一同查漏补缺,更多执业药师考试资讯网站将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2017执业药师中药学考前预测试题(二)
1.绵马贯众为蕨类植物的带叶柄残基的干燥根茎,其原植物为( B)
A.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
B.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
C.乌毛蕨科植物单芽狗脊蕨
D.紫萁科植物紫萁
E.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
2.大黄主要含有的化学成分为(C )
A.生物碱类成分B.皂苷类成分C.蒽醌类成分
D.挥发油E.强心苷
3.髓部有异常构造的是(D )
A.何首乌 B.商陆 C.牛膝 D.大黄 E.川牛膝
4.附子是(A )
A.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
B.毛茛科植物北乌头侧根的加工品
C.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主根
D.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主根
E.毛茛科植物草乌的主根
5.甘草粉末中常见的草酸钙结晶是(C )
A.簇晶 B.砂晶 C.方晶和簇晶 D.针晶 E.柱晶
6.含乳汁管的中药有( A)
A.党参 B.北沙参 C.明党参 D.人参 E.西洋参
7.含油细胞的中药有(D )
A.人参 B.防风 C.党参 D.木香 E.石菖蒲
8.木香的主产地是( E)
A.云南 B.山西 C.四川 D.西藏 E.广西
9.郁金的入药部位是(D )
A.姜科植物温郁金的根茎
B.鸢尾科植物温郁金的根
C.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
D.姜科植物广西莪术的块根
E.鸢尾科植物蓬莪术的根茎
11.具有后生皮层的是( E)
A.天麻 B.细辛 C.麦冬 D.地黄 E.附子
13.双子叶植物根及根茎断面有一圈环纹,它是 (C )
A.外皮层环B.内皮层环C.形成层环
D.木质部纤维环E.石细胞环带
14.单子叶植物根及根茎断面有一圈环纹,它是( D)
A.外皮层环B.内皮层环C.形成层环
D.木质部纤维环E.石细胞环带
15.蕨类植物每一维管束的特点是( D)
A.外有纤维B.外有石细胞环C.外有草酸钙结晶
D.外围有内皮层E.外有粘液腔
16.狗脊的入药部位是(C )
A.块根 B.根茎 C.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D.根 E.鳞茎
17.有晶鞘纤维的是(E )
A.大黄 B.黄芪 C.人参 D.党参 E.甘草
18.饮片近外皮2~5mm处有一条凸起的棕**环纹的是( B)
A.川芎 B.狗脊 C.贯众 D.何首乌 E.黄芩
19.含有间隙腺毛的药材是( D)
A.黄连 B.紫萁贯众 C.狗脊 D.绵马贯众 E.桔梗
20.绵马贯众叶柄横切片滴加1%香草醛溶液及盐酸呈红色的是(A )
A.间隙腺毛 B.表皮 C.薄壁细胞 D.厚壁细胞 E.木质部
肚脐是人体中可以用手触摸,用眼睛看到的最明显的穴位。中医学里的经络学说把肚脐命名为“神阙穴”,神阙即神气通行的门户,历来被医家视为治病要穴,具有温通经络、调理胃肠、益气固脱、调和气血的功效。肚脐为任脉的重要腧穴,又为冲脉循行之地,冲脉乃经脉之海,任、督二脉相表里,故有任脉、督脉、冲脉“ 一源而三歧 ”的说法。三脉经气相通,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肚脐是胎儿生前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口。同时肚脐是人体表面皮肤最薄的地方,因此,当药物外敷脐部后,皮肤可迅速吸收药物的有效成分,并通过经脉循行输布于全身,从而调整人体脏腑气血功能,改变脏腑的病理状态,达到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药脐敷疗法 发展 历史 悠久,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 在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 把药物敷贴施治于患者脐部,通过药物在神阙穴的刺激作用,通过经络传导、渗透入体内,从而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凝聚着中医药学的精华。
敷脐用药一般以芳香走窜,温通透络之品为主,取芳以化湿,香(窜)以循经、醒脾,温以散寒的功效。通过辨证选用药物,并把中药研成粉末状,用醋、酒、蜂蜜等溶剂调成糊状,直接贴敷于肚脐内,利用药物对脐部穴位(神阙穴)的刺激和药理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脐敷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而不仅仅是单纯某一因素在起作用。该法有效、方便、价廉、患者易于接受。
中药脐敷的特点及优势
1.作用直接 简便易行
肚脐是腹壁最薄的地方,没有皮下脂肪,而且血管非常丰富。药物直接刺激穴位,透皮吸收,易于渗透、弥散,作用较直接。中药敷脐疗法易学易用,不需特殊的医疗设备和仪器,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患者或家属,都可兼学并用,随学随用。
2.用药安全 乐于接受
中药脐敷经皮肤吸收的药物极少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一方面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的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脐敷疗法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弊,一般无危险性和毒副作用,只要辨证准确,不会对机体造成损害,因此是一条理想且安全的给药途径,患者和家属易于接受和掌握,安全可靠。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衰老稚弱患者,对于用药过多损伤消化道或不喜服药者也更为便利。
即使在临床应用时出现脐部及脐周皮肤过敏,亦可及时中止治疗,给予对症处理,症状很快就可消失,并可继续使用。
3.疗效显著 无创无痛
脐部表皮角质层最薄,无脂肪组织,和筋膜、腹膜直接相连,渗透力强;脐下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药物在脐渗透后,直接扩散到静脉网或腹下静脉分支而入体循环,脐动脉壁结构特殊,为骼内动脉的内脏分支终端,所以吸收快,可见脐部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也是最敏感、最有利于药物吸收和物理因子作用的部位,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
中药脐敷,只是在肚脐内涂抹上药物,无创伤且无痛苦,用以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特殊穴位疗法,患者乐于接受,现临床上广泛应用,临床疗效显著。
4.取材广泛 价廉药俭
中药脐敷所用药物绝大多数为常见中草药,价格低廉,甚至有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用品,如干姜、生姜、花椒等等。且本法用药量极少,既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可节约大量药材。
中药脐敷疗法操作及应用
中药脐敷的操作方法:
首先,根据疾病病情,辨证选择药物;而后,将选定的药物研成细末,用醋、酒、蜂蜜等调匀,制作成膏状使用。使用前,将脐部清洗擦干,脐部清洁后将调好的药物直接敷于脐部,外加胶布或膏药予以固定,一般保留1 2小时即可。在消化科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腹痛、腹泻、便秘、腹胀、脾胃虚寒等消化系统疾病。
腹痛: 若为虚寒型腹痛,表现为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等可选用高良姜、吴茱萸、丁香、肉桂、小茴香、白芥子、细辛等药物温中散寒止痛。若为气滞型腹痛,表现为腹部胀满疼痛、窜痛,疼痛常随嗳气、肠鸣、矢气等而减轻者,可选用木香、制香附、川楝子、延胡索、乌药等药物行气止痛。
腹泻: 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甚至大便呈水样可选用五倍子、生地榆、石榴皮等药物,若泄泻日久伴有腹部畏寒,四肢不温等脾胃虚寒的表现者可加用吴茱萸、丁香、肉桂、高良姜等药物温中散寒。
便秘: 大便干燥、排出困难,数日一行,腹胀、腹痛等症状,可选用大黄、木香、厚朴、槟榔等药物行气通便。
腹胀: 腹胀多由气机阻滞引起,腹部胀满不适,可选用莱菔子、大腹皮、乌药、沉香、木香、川楝子等药物理气消胀。
综上所述,中药脐敷不用吃药、打针,安全,无毒副作用。对于惧怕打针,又不愿意口服药的患者,特别是年幼的患者更易于接受,是一种简单、方便、经济、有效的中药外治疗法,适应症广。但肚脐是柔弱的部分,日常要注意保护,不宜长时间将肚脐暴露受凉。同时在用中药敷脐治疗胃肠病的同时,不能摒弃针对病因的治疗,也不能忽视日常饮食和情绪的调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中医药知识 健康 养生 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杂志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摘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