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水稻作物田的抗性杂草主要有稗草、千金子、杂草稻、野慈姑、鸭舌草、空心莲子草(水花生)等。
水稻田使用的除草剂主要品种有二氯喹啉酸、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恶唑酰草胺、丁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苯达松、2甲4氯及其复配制剂。
吡嘧磺隆属于磺酰脲类除草剂,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主要通过根系被吸收,在杂草植株体内迅速转移,抑制生长,杂草逐渐死亡。水稻能分解该药剂,对水稻生长几乎没有影响。药效稳定,安全性高,持效期25~35天。吡嘧磺隆对水稻安全性好,但晚稻品种(粳、糯稻)相对敏感,应尽量避免在晚稻芽期施用,否则易产生药害。
如何区分稗草?有以下几种方式:
通过茎叶外观区分稗草种类? 苗期通过茎秆的颜色和叶脉,农友们通常将不同种类的稗草俗称为“红梗稗”、“青梗稗”、“青筋稗”等。
通过成株穗型区别稗草种类? 通过苗期来分辨稗草种类极其困难。随着生态环境及耕作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稗属种内在形态及基因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异,我们现在仅能通过染色体在苗期对稗草进行初步分类。较为准确的方法是通过成株的穗型来区分。
目前中国水稻田发生的常见稗草有:稗(原变种)、长芒稗、西来稗、硬稃稗、稻稗(东北寒季稻)、长芒稗(宁夏)等。稗(原变种):秆高可达50厘米,茎秆光滑无毛,叶片扁平,线形,无毛,边缘粗糙。圆锥花序直立,近尖塔形,分枝斜上举,小穗卵形,第1颖三角形,第2颖与小穗等长。
了解更多有关稗草的知识,请点击“稗草到底有几种?细数那些稗草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