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女人都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永远保持美丽,不希望自己的身体肌肤出现一点问题,可是往往是事与愿违,由于饮食,情绪,护肤方式不正确,难免就会给自己带来一些肌肤问题,那么该怎么给肌肤美白呢?肌肤美白的中药面膜有哪些呢?
1、中药美白面膜配方
美白祛斑中药面膜配方
1.三白面膜。在做这款面膜之前,我们需要准备1勺白芷粉、2勺白茯苓粉、1勺白芨粉。还有适量的跟芦荟鲜汁、蜂蜜。做法就是需要将上面的三种混合粉混和,在冬天的话可以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和,如果感觉黏的话可以再加几滴牛奶。在夏天的话或者是油腻性的皮肤需要加入适量的牛奶调和就可以了。
2.七子白面膜。准备白术、白芨、白芍、珍珠粉、白茯苓等材料。一般的比例都是1比1的比例。做法是需要加入蒸馏水或者是清水,如果是偏油性的皮肤的话需要将酸奶,像那些偏干性的皮肤需要加入牛奶。将这些食材搅拌成糊状,然后涂抹在脸上就可以了。待20-30分钟以后,洗去就可以了。
3.汉方面膜。可以准备白芷、甘草、核仁、当归、绿豆粉等成份,将这些磨成粉末然后加入粉末,牛奶以及四分之一的蛋白。然后适量的调匀,涂抹在全部脸上,待干了以后再用清水冲洗就可以了。
2、中药祛痘
1、我们可以自制中药面膜。首先将配置好的中药在锅里面煮沸两个小时之后,我们再加点蜂蜜进去,之后把熬好的中药涂抹在脸上面。最好是能够用面膜纸覆盖住,半个小时之后在进行清洗,这样你会发现自己脸上的痘痘都不见了。
2、熬好的中药最好还是内服。主要是通过一种调理的方法进行祛痘的,中药的疗程是比较慢的,不像西药一样会在短时间内就见效的。所以在服用中药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一定要把疗程坚持下去,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中医祛痘可以内外调理同时进行的,这种方法是最有效果的。其实脸部出现痘痘是因为体内的内分泌失调的情况导致的,我们利用纯中药制剂调理好自身的内分泌,之后脸部的痘痘也就会随着消失,所以我们可以试一试这一种方法。
3、茯苓面膜
茯苓粉面膜具有很好的祛斑效果,用白芷粉和白茯苓粉分别5g,加上10g的银耳粉做成的面膜,既能淡化色素和斑点,还能给肌肤补充营养,这样会有效的改善各种肌肤状况。因为茯苓具有消除黑色素的功效,能让肌肤变的更加白皙,而且还能淡化疤痕,与其他成分添加到一块,祛斑的效果就会更好了。
此外茯苓粉面膜可以起到美白的功效。将量茶匙的白茯苓,加上一茶匙的白芷粉,还有两茶匙的薏仁粉,再加入适量的牛奶和蜂蜜,混合搅拌之后涂于面部。不仅可以让自己的肌肤更加的白皙细嫩,还会柔软光滑,润肤效果也是很明显的。茯苓粉面膜在抗皱方面也有一定成效,加入杏仁粉、莲子及适量的面粉即可,能让皮肤更加光洁,抵抗皱纹。
在制作茯苓粉面膜时,加上莲子和杏仁等,还可以起到抗衰老的作用。调和的时候一定要加入温水,涂于面部20-30分钟后洗掉就可以了。作为祛痘印的面膜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加入绿茶粉、白芷粉,还有白芨,如果觉得不够湿润,可以加入适量的牛奶和蜂蜜,能够有效的消除痘痘,缩小毛孔,紧致肌肤。
药 名:白蔹
拼 音:bailian
英文名:japanese ampelopsis root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
功 效:清热,解毒,散结,生肌,止痛。
主 治:治痈肿,疔疮,瘰疬,烫伤,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
性味归经:苦甘辛,凉。①《本经》:“味苦,平。”②《别录》:“甘,微寒,无毒。”③《药性论》: “味苦,平,有毒。”④《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辛。”
入心、肝、脾经。①《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经。”②《本草求真》:“入肝、脾。” ③《本草撮要》:“入足少阴、厥阴经。”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撒或调涂。内服:煎汤,1~3钱。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及无实火者忌服。《本草经疏》:痈疽已溃者不宜服。《本经逢原》:“阴疽色淡不起,胃气弱者,非其所宜。”
药物配伍:《本草经集注》:“代赭为使。反乌头。”配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配天花粉,散结消肿;配赤小豆,清热解毒;配黄柏,清热燥湿;配甘草,解毒;配阿胶,凉血止血。
别 名:白根、昆仑(《别录》)、猫儿卵(《纲目》)、鹅抱蛋(《植物名实图考》)、见肿消(《南京民间药草》)、穿山老鼠(《浙江中药手册》)、白水罐、山地瓜(《东北药植志》)、铁老鼠、母鸡带仔、老鼠瓜薯(《广西中药志》)、山栗子、八卦牛、白浆罐、狗天天(《辽宁经济植物志》)、癞痢茶(江西《草药手册》)。药材白蔹,又名:菟核、白草(《本经》)、野葡萄秧、小老鸹眼、七角莲、上竹龙、旱黄钳、白天天秧
处方名:白蔹、白蔹片、白蔹根
商品名:白蔹,以块根肥大、干燥、断面粉红色、粉性足者为佳。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果实(白蔹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山西、陕西、广西、内蒙古等地。药材主产河南、湖北、安徽、江西。此外,江苏、浙江、四川、广西等地亦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秋采挖,除去茎及细须根,洗净,多纵切成两瓣、四瓣或斜片后晒干。
拉丁名:药材radix ampelopsis原植物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 mak.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陶弘景:“白蔹近道处处有之。作藤生,根如白芷。破片,以竹穿之,日干。生取根捣敷痈肿亦效。”②《唐本草》:“白蔹,根似天门冬,一株下有十许根,皮赤黑,肉白如芍药,殊不如白芷。”③《本草图经》:“白蔹,今江淮州郡及荆、襄、怀、孟、商、齐诸州皆有之。二月生苗,多在林中,作蔓,赤茎,叶如小桑,五月开花,七月结实,根如鸡鸭卵,三、五枚同窠,皮赤黑,肉白。濠州有一种赤蔹,功用与白蔹同,花实亦相类,但表里俱赤耳。”
生药材鉴定:干燥的块根呈长椭圆形或纺锤形,两头较尖,略弯曲,长3~12厘米,直径1~3厘米,外皮红棕色,有皱纹,易层层脱落,内面淡红褐色。纵切瓣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一凸起的棱线。斜片呈卵圆形,厚1.5~3毫米,中央略薄,周边较厚,微翘起或微弯曲。质轻,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白色或淡红色。气微,味甘。以肥大、断面粉红色、粉性足者为佳。显微鉴定: 粉末:淡红棕色。①淀粉粒单粒棍棒形、长圆形、长卵形、肾形、扁三角形或菱形,小粒圆球形,有的两端尖,直径3-13(-26) μm长至25(-43) μm, 脐点、层纹不明显;复粒少数,2分粒长轴平行。②草酸钙针晶随处散在或成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针晶长86-169μm。③粘液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内含淡**粘液质,有的含针晶束。④草酸钙簇晶直径25-78μm,棱角宽大,有的似方晶,或有簇晶与方晶合生。⑤具縁纹孔导管直径35-60(-83)μm,具缘纹孔排列成梯状或网状,纹孔口线形。⑥石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18-30μm,壁厚2-12μm,孔沟稀疏,胞腔内含黄棕色物。此外,有木栓细胞、木薄壁细胞、木纤维等。
中药化学成分:根块含粘液质和淀粉。福建产同属植物ampelopsis meliaefolia 表面析出的粉,为福建茶素(ampeloptin,即3,5,7,3’,4’,5’-六羟基双氢黄酮)。此物加碱煮沸,则脱氢而生杨梅树皮素(myricetin)。还含鞣质、黄酮甙、葡萄糖等。近报道,从根中分离出β-谷甾醇、延胡索酸及胡萝卜甙;据中国药科大学邹济高等研究,尚含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素、羽扇豆醇,没食子酸、卫矛醇及碳十六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