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元曲-《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10:06:06
字号:

 山西介休绵山,被誉为?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因为山西介休绵山每年举行隆重的寒食清明祭祀(介子推)仪式活动。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关于寒食节的元曲《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希望大家喜欢!

寒食节的元曲-《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朝代:元代

 作者:卢挚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译文

 柳树萌芽,像飘浮着一层嫩绿色的轻烟。梨花似雪,参差地交杂在柳枝中间。柴门外狗儿在叫,茅屋顶上燕了呢喃。一对白发的农家老夫妻正围着老瓦盆饮酒用饭。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她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我这个行路之人,坐在马上吟哦诗篇。

注释

 ⑴寒食: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一说前二天)。新野:县名,今属河南省。

 ⑵参差(cēncī):不整齐。

 ⑶柴荆:柴门。用林木棍、荆条搭成的院门。

 ⑷茅茨:茅屋的屋顶。这里指屋檐。

 ⑸老瓦盆:指民间粗陋的酒器。杜甫诗《少年行》:?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⑹媪(ǎo):年老的妇人。

 ⑺柘(zh?):桑树,常绿灌木,叶可喂蚕。

 ⑻髻双鸦:即双丫形的发髻。

 ⑼转眄(mi?n)移时:转眼斜视多时。眄,斜视。

 ⑽哦(?):低声吟咏。

鉴赏

 鬓发已白的夫妇,活泼天真的孩子;似雪的梨花,朦胧的柳树;还有荆门上的犬吠,茅茨上的燕语,一幅天然的没有任何雕饰的美丽画卷:人与人和谐,物与物相融,各安其位,自然和谐。更有意思的是那桑柘树上荡着秋千的孩子,梳着发髻,插着花枝,闲适、快乐,却被我这路人吸引,她好奇的顾盼,眸子里的疑问,只因我在摇头晃脑地吟诗。江山一片秀,温暖在心头。这是作者眼中的美,不仅美在景,更是美在一片和谐的人间之情。作者用清丽的笔法、温和的色彩,表现出曲中人陶然忘机的情怀和一片生机盎然的农家生活情趣。[4]

 这支曲子所写景象喜人,表现出作者对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和浓烈的平民意识。此曲抒写作者于清明前的寒食节在新野道中看到的农村初春景象。开头三句是写农村的自然风光。接着是写农村老年人的悠闲生活。?桑拓?两句是写农村孩子们的快乐生活。最后三句是写作者看到这些迷人的景象后,感到无比的喜悦,情不自禁地?转眄移时?,在马上不住吟诗称颂。

诗人简介

 卢挚(1242-1314),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至元5年(1268)进士,任过廉访使、翰林学士。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与白朴、马致远、珠帘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仅存小令。著有《疏斋集》(已佚)《文心选诀》《文章宗旨》,传世散曲一百二十首。有的.写山林逸趣,有的写诗酒生活,而较多的是?怀古?,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今人有《卢疏斋集辑存》,《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

艺术风格

 卢挚的散曲作品以?怀古?题材为多,如《洛阳怀古》、《夷门怀古》、《吴门怀古》等等。作者登临凭吊,往往吐露对于时势兴衰的感慨,调子比较低沉。他虽然身为显宦,却有不少向往闲适的隐居生活、以及描写质朴自然的田园风光的作品,如〔双调?蟾宫曲〕《田家》,描写了盛夏农村?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的景象,语言本色,意致自然。

 他的散曲风格明丽自然,贯云石说:?疏斋媚妩如仙女寻春,自然笑傲。?(《阳春白雪序》)这大致概括了卢挚作品的艺术风格,如〔沉醉东风〕《秋景》、〔湘妃怨〕《西湖》等都体现了这种特色。他的写恋情的作品蕴藉委婉而又不失明晓自然。如〔落梅风〕《别朱帘秀》,吸收了民歌的白描手法,感情深挚。王元鼎是元代散曲作家。生卒年不详,与阿鲁威同时代人。曾任翰林学士。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说他为西域人。天一阁本《录鬼簿》在?前辈名公?中列有其名称为?王元鼎学士?。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关于王元鼎的元曲《醉太平?寒食》,希望大家喜欢!

 

寒食节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寒食节风俗有祭祖、扫墓,插柳、踏青、赛诗会、踢足球,植树、荡秋千、赏花、斗鸡,团建、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等许多吃喝玩乐的活动,极大地弥补了古人没网络的遗憾。

一、起源和典故

寒食节的起源可就太早了,相传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禁烟节(注:可不是现在的香烟),家家不起火,都吃冷食——春季风干物燥,不光人类保存的火种容易起火,春雷也极易引起火灾。

为了祈求免除火灾,保护辛辛苦苦建立的家园和私房钱,人们举行隆重的祭祀庆典,光肥吃肥喝尽情吃喝还不算完,还要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掐死,再重新钻木取出新火,以此作为新一年的生活起点(类似现代的新年敲钟倒计时),称为"改火"、“请新火”。

禁火和改火之间,还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三日、五日、七日不等,要看家里的余粮能撑多久。

在这段无烟无火无网络的日子里,人们只能靠饱食终日艰难度日——提前准备大量的熟食,不得生火,即为"寒食",得名"寒食节"。

寒食节延续两千多年,绝对是历史悠久的民间第一大祭日,是中华民族唯一以“吃”命名的节日,为了吃,能想出来这么牵强的理由也真是拼了——所以吃货们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延续两千六百多年,说明吃货是多么的受欢迎、有市场——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有一多半时间用在了“吃”上。

光是吃,好像面子上大家都显得有点下不来台——显得太低端,逼格有点low。就有个聪明的吃货提了个建议:

不如我们把寒食节用来纪念个历史名人吧,这样显得吃得有文化,有内涵,高端大气上档次。

一众吃货纷纷举起手里的鸡腿赞成。于是,寒食节就用来纪念春秋时期的名士兼贤臣介之推——当然这是我胡编的。

不过说起介之推,也有的写作“介子推”、“介推”,绝对是史上最有眼力件儿、最忠贞不屈的医生——窃一直认为他是眼科医生。

那个时候晋文公还是公子姬重耳,被晋献公的宠妃骊姬追杀——这老娘们想立自己的儿子当太子,把原来的太子杀了。夷吾和重耳两兄弟一看不好,撒丫子跑路。

重耳尽管是个官二代,但也真是个实打实的苦出身——先是被老爹晋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晋惠公追杀。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屋漏偏遭连夜雨——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随从顺走了所有钱粮。重耳饿得眼都绿了,跟农夫要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戏耍一番。

重耳饿晕了。为了救活重耳,介之推找个没人的地方,心一横,眼一闭,把大腿上的肉割了一块,掺点野菜煮成汤喂重耳。

重耳醒来,知道是老介的大腿肉时,大受感动——有朝一日发了迹,一定会好好报答老介。

十九年逃亡生涯结束,小姬重耳变成了晋文公。介之推却认为忠君行为发自内心,没什么大不了,面对封赏,不以为荣,反以为耻辱,带着老母亲跑到深山里——坚决不接受封赏。

晋文公也上来了驴脾气,放把火烧山——看你老小子出不出来。结果介之推是真有钢儿,抱着大树,和老娘一起烧死,也不出来接受封赏。

晋文公本想上演一出“君贤臣惠,惺惺相惜”的好戏,没想到老介忠君爱国,宁死不屈。悔恨之余,就把这一天禁止烟火、吃寒食来纪念介之推的气节。

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就差一两天,便合为一个节日——清明节。也有人说,清明节是纪念介之推的清清明明。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584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