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名方:枳壳饮子的功效与作用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06:01:03
字号:

枳壳饮子

中草药名方:枳壳饮子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博济方》卷四。

异名枳壳散(《妇人大全良方》卷五)。

组成枳壳60克(去皮,麸炒)半夏30克(汤洗七次,以生姜汁浸三日,用麸炒黄)红芍药30克柴胡(去芦)45克黄芩45克

用法上五味,共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同煎至120毫升,去滓温服。

主治妇人手足烦热,夜卧多汗,肌肉黄瘁,经候不调,四肢烦倦,心胸满闷,状似劳气。

提醒您:枳壳饮子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麻仁简介

……

葵子汤(《妇人良方》) :本品、缩砂仁。本方 用治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及经络凝滞,奶房胀痛, 留蓄作痈毒。

冬葵子附方

治卒关格,大小便不通,支满欲死: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内猪脂如鸡子一丸则弥佳。(《肘后方》)

治大便不通十日至一月者:葵子末入乳汁等分,和服。(《圣惠方》)

治血淋及虚劳尿血:葵子一升,水三升,取汁,日三服。(《千金方》)

治妊娠患子淋:英子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千金方》)

治产后淋沥不通:葵子一合,朴消八分。水二升,煎八合,下消服之。(《姚僧坦集验方》)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渐恶寒,起即头眩:葵子一斤,茯苓三两。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金匮要略》葵子茯苓散)

治难产,若生未得者:冬葵子一合,捣破,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已下,只可半升,去滓,顿服之。(《食疗本草》)

治胎死腹中:葵子一升,阿胶五两。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顿服之。未出再煮服。(《千金方》)

治胎死腹中,若母病欲下:牛膝三两,葵子一升。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

治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及经络凝滞,奶房胀痛,留蓄作痈毒:葵菜子(炒香)、缩砂仁等分。为末,热酒服二钱。(《妇人良方》)

治血痢、产痢:冬葵子为末,每服二钱,入腊茶一钱,沸汤调服,日三。(《圣惠方》)

治痎疟邪热:冬葵子阴干为末,酒服二钱。(《圣惠方》)

治盗汗:冬葵子三钱,水煎兑白糖服。(江西《草药手册》)

治面上疱疮:冬葵子、柏子仁、茯苓、瓜瓣各一两。为末,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三服。(陶弘景)

冬葵子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或入散剂。

注意

脾虚肠滑者忌服,孕妇慎服。

《本草经集注》:"黄芩为之使。"

《得配本草》:"气虚下陷,脾虚肠滑,二者禁用。"

识别真假冬葵子

冬葵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种子。“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人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其实大如指顶,皮薄如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四、五月种者可留子,六、七月种者为秋葵,八、九月种者为冬葵,经年收采……”(《本草纲目》)。这里所说的冬葵采收成熟的种子即可药用,其性寒,味甘,无毒,具有利水、滑肠、下乳的功效,用治二便不通、淋病水肿、妇女乳汁不行、乳房肿痛等症。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苘实干燥的果实冒充冬葵子,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

外观呈圆形扁平之橘瓣状,或微呈肾形,细小,直径约1.5—2毫米,较薄的一边中央凹下,两侧面靠凹下处各有一微凹下圆点,由圆点向外有放射性条纹,外表为棕**的包壳,具环形细皱纹,搓去皮壳后,种子呈棕褐色;质地坚硬,破碎后子叶心形,两片重叠,然后再折曲;闻之微有香味,口尝味涩。

伪品:

苘实的种子呈三角形或卵状扁肾形,一端较尖,长3.5—6毫米,比真品个儿大,表面暗褐色或黑褐色,有不明显的稀疏短毛。肾形凹处有线形的种脐,外表淡棕色;种皮亦坚硬,剥落后可见胚根圆柱形,下端渐尖,子叶形状与真品相似,但可见的胚根为圆柱形,下端渐尖;闻之气微,口尝味淡。

伪品苘实虽为同科植物,但其主治赤白痢疾、眼翳、痈肿、瘰疬等症,与正品冬葵子的功效不同,故不可代替冬葵子使用。

冬葵根和冬葵叶

冬葵根。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

别名:葵根。

来源:同冬葵子。

性味:甘、辛、寒。

功能:清热解毒、利窍通淋。

主治:消渴、淋病,二便不利、乳汁少。

使用注意:脾阳不振者忌服。

用量:30—60g,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服。

处方举例:治热淋、小肠不利,茎中急痛:《圣惠方》:车前子30g、冬葵根30g,水煎分服。

冬葵叶。

别名:冬葵苗叶。

来源:同冬葵子。

主要成分:叶含粘液质。

性味:甘、寒。

功能:清热、行水、滑肠。

主治:肺热咳嗽,热毒下痢,黄疸。

使用注意:脾虚滑肠者忌服,孕妇禁用。

用量:30—60g,或捣汁服,外用:捣敷患处。

处方举例:

(1)治肺炎,冬葵叶煮稀饭服《重庆草红》。

(2)治黄疸,冬葵全草60g、天胡荽90g、紫花地丁60g、车前子30g、精肉90g,水炖服,江西《草药手册》。

(3)治咽喉肿痛,冬葵叶、花,阴干,煎水含漱,江西《草药手册》。

上一页 全文完(共 13222 字) 展开全部内容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家基本药物 4 概述 5 拉丁名 6 英文名 7 火麻仁的别名 8 火麻仁的处方用名 9 火麻仁的来源 10 火麻仁原植物形态 11 火麻仁的产地 12 火麻仁的采制与初加工 13 火麻仁的生药性状 14 火麻仁的炮制 14.1 火麻仁的炮制方法 14.1.1 火麻仁 14.1.2 炒火麻仁 14.2 成品性状 14.3 炮制作用 14.4 贮存方法 15 火麻仁的性味归经 16 火麻仁的功效与主治 17 火麻仁的用法用量 18 火麻仁使用注意 19 火麻仁的化学成分 20 火麻仁的药理作用 21 附注 22 火麻仁中毒 22.1 不良反应机制 22.2 临床表现 22.3 治疗 23 火麻仁的药典标准 23.1 品名 23.2 来源 23.3 性状 23.4 鉴别 23.5 火麻仁饮片 23.5.1 炮制 23.5.1.1 火麻仁 23.5.1.2 炒火麻仁 23.5.2 鉴别 23.5.3 性味与归经 23.5.4 功能与主治 23.5.5 用法与用量 23.5.6 贮藏 23.6 出处 2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麻仁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麻仁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麻仁 * 麻仁药品说明书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火麻仁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火麻仁 已经自动替换为 麻仁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má rén

2 英文参考

edesta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emp seed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火麻仁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72 10 火麻仁润肠丸 蜜丸 6g 丸 0.67 中成药部分 * 73 10 火麻仁润肠软胶囊 软胶囊 0.5g*24粒 盒(瓶) 12.3 中成药部分 *△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麻仁

麻仁为中药名,出自《日用本草》[1]。麻仁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干燥成熟果实[2]。麻仁味甘,性平[2]。归脾、胃、大肠经[2]。具有润肠通便的功能[2]。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生品、制品功用一致[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5 拉丁名

Fructus Cannabi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英文名

hemp seed(《中医药学名词(2004)》)

7 麻仁的别名

麻子、麻子仁、大火麻仁[1]。

8 麻仁的处方用名

麻仁、大火麻仁、麻子仁、火麻仁、炒麻仁、炒火麻仁[2]。

9 麻仁的来源

麻仁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干燥成熟果实[2]。

麻仁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种仁[1]。

10 麻仁原植物形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3m。茎表面有纵沟,灰绿色,密生柔毛。掌状复叶互生或下部叶对生;小叶3~11,披针形,两端渐尖,边缘有粗锯齿,上面有粗毛,下面密生灰白色毡毛;叶柄细长;托叶线状披针形。花单性异株;雄花成疏生的圆锥花序,黄绿色;雌花丛生于叶腋,绿色,每花有一阔卵形苞片,花被片1,薄膜状,雌蕊1。瘦果扁卵形,外围以黄褐色苞片。花期5~6月,果期7月。

11 麻仁的产地

产黑龙江、辽宁、吉林、四川、甘肃、云南、江苏、浙江等地[1]。

全国各地有栽培。

12 麻仁的采制与初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2]。

13 麻仁的生药性状

果实卵圆形,长4~5.5mm,直径2.5~4mm。表面灰绿色至灰**,微有光泽,有微细的白色或棕色网状纹理,两侧边有棱线,基部有圆形果柄痕。果皮薄而脆,内有种子1枚,类圆形,种皮菲薄,暗绿色,子叶肥厚,富油质。味淡。

14 麻仁的炮制

唐代有“净拣择,以水淘洗,曝干”;“研如脂”;另有“蒸麻子使熟,更暴令干,贮于净器中,欲服,取麻子熬令黄香,惟须缓火,勿令焦”;还有“熬令香,熟捣,取酒三升熟研,滤取汁”(《备急千金药方》)[2]。

宋代有炒令香熟(《重修政和经使证类备用本草》)[2]。

明、清多沿用唐、宋之法,仍以炒法为主流炮制方法[2]。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清炒等[2]。

14.1 麻仁的炮制方法 14.1.1 麻仁

除去杂质及果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2]。用时捣碎[2]。

麻仁去皮方法:传统方法暴晒后搓去皮壳。麻仁去皮方法的改进:将原药材晒干,火炒放凉,把加重自行车车条2根放在没有光面的水泥地上,相隔15cm左右,中间撒1两炒后的麻仁,用耐火砖搓,反复操作,簸去皮壳,得纯净种仁[2]。现多用去皮机去皮壳[2]。

14.1.2 炒麻仁

取净麻仁,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有香气,呈微**,取出,放凉[2]。用时捣碎[2]。

14.2 成品性状

麻仁呈卵圆形或椭圆形,表面灰绿色或灰**,有网纹,两侧有棱线,顶端钝尖[2]。果皮薄而脆,内有白色种仁[2]。富油性,气微,味淡[2]。

炒麻仁表面淡**,微具焦香气,味淡[2]。

14.3 炮制作用

生品、制品功用一致[2]。

炒后可提高煎出效果[2]。如治疗肠燥便秘的麻子仁丸(《伤寒论》),原方中麻子仁生用,临床作汤剂时常炒用[2]。《本草求真》云:“性生走熟守,生用破血利小便,捣汁治难产胎衣不下,熟用治崩中不止[2]。”

14.4 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2]。防蛀[2]。

15 麻仁的性味归经

麻仁味甘,性平[2]。有小毒[1]。归脾、胃、大肠经[2]。

16 麻仁的功效与主治

麻仁功在润肠,止渴,通淋,活血[1]。主治肠燥便秘,产后血虚便秘,消渴,热淋,风痹,经闭[1]。

麻仁具有润肠通便的功能[2]。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麻仁生品、制品功用一致[2]。

17 麻仁的用法用量

煎服:9~15g[1]。

18 麻仁使用注意

食入过量可致中毒,产生恶心、呕吐、腹泻、四肢麻木、哭闹、失去定向力、瞳孔散大、抽搐、甚至昏迷[1]。

19 麻仁的化学成分

麻仁含胡芦巴堿、异亮氨酸三甲铵内酯(Isoleucinebetaine)、玉蜀黍嘌呤(Zeatin)、植酸钙镁(Phytin)、少量黄酮类(芹菜素、木犀草素、牡荆素等)、脂肪油(内含大麻酚)、蛋白质等[1]。

麻仁种子含胡芦巴堿(trigonelline)、异亮氨酸甜菜堿(L(d)isoleucine betaine)、火麻仁球朊酶(|edestinase)、亚麻酸、亚油酸等。

20 麻仁的药理作用

药理试验,麻仁对肠黏膜有 *** 作用,可使分泌增多,蠕动加快,有泻下作用[1]。醇提取物对麻醉猫及正常大鼠均有缓慢而显著的降压作用[1]。本品具有降脂和抗癌作用[1]。

21 附注

大麻的雌花枝和果穗亦入药,能镇痛、麻酸、致幻、有成瘾性。

22 麻仁中毒

麻仁又名麻子仁、火麻仁、大火麻仁、白麻仁、线麻子等,属润下药,为桑科植物大麻的种仁,含有葫芦巴堿、脂肪油等[3]。主要药理作用有降血压,降胆固醇,抗生育等[3]。

22.1 不良反应机制

其含有的毒蕈素胆堿及酚性成分,有毒蕈堿样作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毒性反应,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对心脏传导系统及心肌也有抑制作用[3]。

22.2 临床表现

潜伏期1~12h[3]。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发麻、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幻视、幻听、瞳孔散大、昏睡、震颤、抽搐、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死亡[3]。

22.3 治疗

麻仁中毒的治疗要点为[3]:

1.促进毒物排出[3]。用1:5000高锰酸钾洗胃或用2%的鞣酸温盐水洗胃[3]。口服药用炭或通用解毒剂,硫酸镁导泻,静脉输液加维生素B1、B6、C等药物[3]。

2.对症治疗[3]。有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者及时纠正;有心衰者可给予洋地黄制剂;对于过度兴奋者,可给溴化物、水合氯醛等镇静剂;昏睡者可给适量兴奋剂[3]。

23 麻仁的药典标准 23.1 品名

麻仁

Huomaren

CANNABIS FRUCTUS[4]

23.2 来源

本品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4]。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23.3 性状

本品呈卵圆形,长4~5.5mm,直径2.5~4mm。表面灰绿色或灰**,有微细的白色或棕色网纹,两边有棱,顶端略尖,基部有1圆形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破碎。种皮绿色,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淡。

23.4 鉴别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药渣再加乙醚20ml洗涤,弃去乙醚液,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l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麻仁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15:1:0.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乙醇溶液一硫酸(1:1)混合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3.5 麻仁饮片 23.5.1 炮制 23.5.1.1 麻仁

除去杂质及果皮。

23.5.1.2 炒麻仁

取净麻仁,照清炒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 D)炒至微**,有香气。

23.5.2 鉴别

同药材。

23.5.3 性味与归经

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23.5.4 功能与主治

润肠通便。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

23.5.5 用法与用量

10~15g。

23.5.6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热,防蛀。

23.6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24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554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