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水稻叶尖干枯发黄多为水稻叶尖枯病,主要为害叶片。不同生育期引起水稻叶尖干枯发黄的主要原因也不相同,苗期和分蘖期受害最重,各个器官均可染病,叶片最易染病。施肥不足或施药不当以及虫害等是导致水稻叶尖干枯最主要的原因,要结合田间实际情况判断,方可对症治疗解决问题。
一、水稻叶尖干枯,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水稻苗期叶尖干枯发黄
(1)田间缺肥水,施肥不足
1缺氮型发黄:发黄部位从老叶片的尖端开始,然后逐渐由根茎叶蔓延到叶心,最后蔓延至整株秧苗成黄绿色;更严重时,叶片从边缘向内发黄,生长极为缓慢,远看秧苗一片**。
2缺钾型发黄:水稻生长缓慢、矮小,分蘖少,叶片挺直;新生叶片呈暗绿色且无光泽,下部老叶尖端首先发黄,有大小不等的赤褐色斑点,逐渐由叶脉向基部扩展,最后整株叶片变成赤褐色,有的甚至枯死,此类属于典型的缺钾赤枯病。
(2)气温过低
长时间遭遇低温或日照不足,水稻秧苗腐烂,田间蓟马肆虐都会造成水稻叶尖干枯发黄。
2、水稻分蘖期叶尖枯黄
(1)施肥:分蘖期是水稻生长发育旺盛的时期,需要较多的磷肥及钾肥,此时若施肥不足,将会导致水稻叶尖干枯发黄。
(2)药剂:使用除草剂或其它药剂不当,导致叶片上有残留,也会导致叶尖干枯。
(3)虫害:蓟马、稻飞虱等害虫肆虐,危害秧苗,或胡麻叶斑病及水稻干尖线虫病为害初期等也会引起水稻叶尖枯黄。
(4)积水:水稻田间积水太深或田间暴晒时间过长,也会引起水稻叶尖干枯。
3、水稻拔节孕穗期叶尖枯黄
(1)钾肥供应不足或高温干旱一般是引起孕穗期叶尖干枯发黄的主要原因。
(2)除草剂或其他药剂使用不当以及高温喷药。
(3)长时间遭遇低温或田间积水。
(4)纹枯病、水稻心腐病或细菌性褐斑病、条斑病、霜霉病等。
4、水稻抽穗灌浆期叶尖枯黄
施肥不足量,肥水管理不正确,纹枯病、水稻叶尖枯病、水稻干尖线虫病、叶鞘腐败病或稻飞虱等病虫害影响通常都会造成叶尖干枯发黄。
二、水稻叶尖干枯如何采取防治措施
1、采用人工采田或轻度晒田的方法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2、加强种子的检测,以防带入无病区。
3、高秆的和叶长披软的品种比较容易染病,应选取籼稻中的扬稻3号、4号,3037,南农3005,兴籼1号等比较抗病的粳稻品种。
4、适当增加磷钾肥和硅肥等有机肥的量。分蘖后期要适度晒田,保持田间的干度和湿度,不宜太湿或太干,栽培亦不能过于密集。
5、适当用药剂防御治疗。药剂处理种子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50-500倍液浸种24-48小时、40%禾枯灵可湿性超微粉250倍液浸种24小时,效果良好。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发现中心病株后选用40%多菌灵胶悬剂40ml或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60-75g,每亩兑水60L喷雾。40%禾枯灵还可兼治稻曲病、云形病、鞘腐病、紫秆病等真菌病害。
回答
水稻叶尖发黄干枯可能是水稻叶尖枯病。防治方法:1、播种前,使用50%多菌灵250-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50-500倍液浸种24-48小时。2、水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发现中心病株时,每亩地使用60-75g的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或40ml的40%多菌灵胶悬剂兑水60kg稀释喷雾。一、水稻叶尖发黄干枯是什么原因
水稻叶尖发黄干枯有可能是水稻叶尖枯病。 1、发生时间 水稻叶尖枯病大多发生在水稻拔节期至孕穗期,抽穗期时,病情迅速扩展,至灌浆后期时,病情逐渐趋于稳定。 2、症状 水稻叶尖枯病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通常从叶尖或叶片边缘开始,然后沿着叶片边缘或中部往下扩展,形成长条形斑。初期,病斑为墨绿色,然后逐渐变为黄褐色,最后变成枯白色。病部与正常部位交界处十分明显,通常有一褐色条纹,有时呈波纹状。病部薄而脆,容易纵裂破碎,叶尖容易破裂成麻丝状,严重时可致叶片枯死。二、水稻叶尖发黄干枯如何防治
1、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比如扬稻3号,扬稻4号,南农3005,兴籼1号等(粳稻比籼稻更加抗病)。 2、施加足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和硅肥,避免偏施氮肥。尤其是缺乏硅元素的土壤,每亩地使用7kg硅酸盐粉剂或者是15kg水玻璃作为基肥,或者是在分蘖末期的时候,喷施1%水玻璃溶液。 3、分蘖后期时,适度晒田,生长后期时,田间保持“干干湿湿”的状态。 4、合理调整种植密度,防止田间植株过密,影响到田间通风透光性。 5、在播种之前,使用50%多菌灵250-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50-500倍液浸种24-48小时左右,或者是使用40%禾枯灵可湿性超微粉250倍液浸种24小时左右。 6、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期间,一旦发现中心病株,每亩地使用60-75g的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或者是40ml的40%多菌灵胶悬剂兑水60kg稀释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