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水稻如何栽培?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01:06:11
字号:

1、种类的选择:生产者应科学选择栽培种类,使其适应栽培区的区土壤、降雨、湿度、温度等客观生长发育标准。2、种子解决技术:晾干取种或泡种催芽。3、有机水稻培育壮苗:将水稻苗的环境湿度和温度控制在有效范围内,加快水稻苗根部的生长发育,同时注意病虫害防治。4、有机水稻栽培管理方法:应保证时制宜,创新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

有机水稻如何栽培?

一、种类选择

1、有机水稻栽培的全过程比较严格,适合有机水稻栽培的农牧业地区,划分高品质的适合栽培地区,在该地区栽培高品质的水稻种类,在栽培的全过程中应用少量凝固乙酸、化肥和化学农药,关键是有机水稻栽培种类纯天然生长发育有机水稻,栽培管理方法根据高品质的大米碾压和干燥等技术,提高有机水稻栽培成果,向顾客提供更加绿色健康的高品质的大米消费选择。

2、为了提高有机水稻栽培技术贯彻成果,确立有机水稻栽培基本上,农业生产者应科学选择栽培种类,使其适应整体规划栽培区土壤、降雨、环境湿度、温度等客观生长发育标准,保证水稻栽培种类与栽培地区地形地形相互融合,为提高水稻栽培质量奠定基础。

二、种子解决技术

1、晾干取种

以2~3天为周期时间,在没有风的晴天晾干种子。为了保证种子的干燥充分,需要每天滚动3~4次。干燥结束后(泡种前5~7天),选择食盐水比例(1:13)方式,科学取种。例如,取种总重量为50公斤,需要加盐12~12.5公斤。5公斤(以大粒盐为优势)融合在水中,在河面静置新鲜鸡蛋,歪斜的新鲜鸡蛋露出河面的一部分有半枚硬币尺寸,表示食盐水的比例考虑明确的对比度,一般情况下取种人员可以选择千分比进行浓度值的正确测量。在水稻种植的整个过程中,种植工作人员需要随时随地检查和调节浓度值。

2、泡种催芽

泡种催芽对温度的规定很高,栽培人员必须选用双膜提温、家用电器提温、地飞龙提温等技术,保证种子的催芽温度合格。考虑到温度侵入要求后,栽培人员应操作水层长宽比,水位线最好不超过种子20cm,温度为11℃~12℃,泡沫催芽周期为5~7天。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趋势,催芽技术逐渐完善,催芽质量持续提高,比如栽培人员可以应用温度控制催芽器,减少催芽周期时间,提高催芽成果,根据水稻科学设定催芽温度和时间三是适度栽培。泡沫催芽结束后,栽培人员需要在栽培阴凉处晾干,晾干后开展栽培,有机水稻栽培地区温度5℃栽培更合适。

三、有机水稻培育壮苗

1、有机水稻培育壮苗的实际效果很快就关系到其产量,因此栽培人员必须融合当地天气情况开展自然通风苗,将水稻苗的环境湿度和温度控制在有效范围内,加快水稻苗根部的生长发育,提高有机水稻栽培质量。在培育壮苗的全过程中,为了降低应用化学化学肥料,栽培人员必须采用堆肥有机肥料展示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一般的肥料状况为1亩150KG。在有机水稻培育苗的全过程中,田里野草和病害的解决要科学重视实效,考虑水稻的有机生长发育规范。为提高有机水稻产量奠定基础,尽量选择人工服务解决技术,降低有机化学药物的应用。

2、有机水稻培育壮苗害虫的防治需要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控制。一是防止水稻叶出现摩擦系数伤口,减少病原菌感染的概率。另外,栽培人员进入水稻田后,尽量减少姿势幅度过大,降低进入水稻田的频率,减少水稻田因人为失误感染病原菌的风险。二是搞好种子抗菌。种子是带病原菌的根源之一,为了提高有机水稻的生产量,需要防止栽培人员采用病虫害感染的种子,减少有机水稻病虫害。

四、有机水稻栽培管理方法

1、有机水稻栽培管理方法应保证时制宜,栽培人员应融合有机水稻栽培地区客观自然环境,科学选择水稻栽培种类,融合栽培要求制定栽培管理体系,为栽培技术合理贯彻执行提供依据。另外,有机水稻栽培管理方法必须根据有关管理规定,保证水稻栽培考虑有机规范,提高质量和整个米度,考虑顾客对高质量农业产品的消费市场。为了使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合理贯彻,在有机水稻栽培管理方法的全过程中,对有机水稻栽培人员科学启用人才、物资、资金,考虑减少资金投入成本的管理方法理念,为扩大有机水稻栽培总面积奠定基础。

2、作为一个强大的农业国家,我国非常重视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根据技术创新和创新管理,我们可以提高农牧业的年产值,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此外,我们还将向客户展示更高质量的农业产品,考虑其消费市场。其中,有机水稻栽培作为高品质的大米生产制造的基本,栽培人员必须按时制定适当的标准,进行种类筛选,科学解决种子问题,在培育壮苗的工作中,在预防病害和栽培的全过程中,需要降低有机化学药物的应用,提高品质,保证有机水栽培管理的科学合理性、有机水稻栽培成本合理、栽培技术合理贯彻、栽培利润足以提高,以促进有机水稻栽培管理方法良好发展趋势为目的。

有机水稻种植技术

共同点是无公害稻米、绿色食品稻米和有机食品稻米都强调第三方认证,都是经过质量认证的安全食品。不同点包括:

(1)认证对象不同。无公害稻米、绿色食品稻米是以稻米产品为认证对象,属于质量证明商标,而有机食品稻米的认证对象是土地和生产者,更强调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及产品可追踪性检查。

(2)质量安全指标要求不同。无公害稻米、绿色食品稻米产品执行标准不同,在产品质量要求、农残和重金属限定指标绿色食品稻米严于无公害稻米。国际上有机食品稻米一般不要求对产品进行检测。

(3)商标性质和标识不同。无公害稻米、绿色食品稻米的标识是产品质量证明商标,有机食品稻米是生产过程证明商标。分别使用无公害稻米标志、绿色食品标志和有机食品标志。

(4)质量安全水平不同。无公害稻米等同于国家标准安全食品,绿色食品稻米等同于发达国家普通安全标准食品,有机食品稻米等同于生产国或销售国安全标准食品。

(5)认证方法不同。无公害食品大米和绿色食品大米:依据标准,强调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检查检测并重,注重产品质量。有机食品大米:实行检查员制度,国外通常只进行生产过程检查;国内一般以检查为主,检测为辅,注重生产方式。

(6)运作方式不同。无公害食品大米——政府运作,公益性认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相结合,由政府统一发布。绿色食品大米——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质量认证与商标转让相结合。有机食品大米——社会化的经营性认证行为;因地制宜、市场运作。

(7)环境质量要求不同。对产地环境的空气质量要求、灌溉水质要求、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监测指标和允许限量不同。对产地环境质量要求有机食品稻米严于绿色食品稻米,绿色食品稻米严于无公害食品稻米。

有机水稻的种植技术:

(1) 用种量。一般每亩大田杂交稻用种量为:早稻1.5-2.5公斤,晚稻1.25-2.0公斤,一季稻0.75-1.25公斤;常规稻亩用种量为:早稻4.0-6.0 公斤,晚稻 2.5-4.0公斤,一季稻 2.0-3.0公斤,抛秧取下限,移栽、机插取上限。

(2) 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 1-2 天,然后用 1%石灰水浸种 30 小时,再用清水洗净后,催芽至破胸露白即可。

(3) 秧田选择与基肥施用。移栽采用湿润育秧方式,按秧本比 1:10 留足秧田,抛秧采用塑盘育秧方式,每亩大田按 434 孔秧盘 65-70 个留足秧田,机插采用硬塑盘育秧方式,每亩大田按长 58 厘米×宽 23.5 厘米硬盘 35-38 张留足秧田。秧田翻耕之前,每亩施足腐熟的农家肥 1500-2000 公斤作基肥;整地时,每亩使用经过有机认证的钙镁磷肥 30 公斤作面肥。

(4) 播种。一般早稻在 3 月中下旬,中稻在 5 月中下旬、晚稻 6 月底至 7月初播种,避开高温期 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对中稻抽穗扬花的影响,同时确保 9月 20 日前晚稻安全齐穗。

(5) 秧苗管理。一是管水。湿润育秧秧苗现青前以露为主,一叶期晴天每天放水上畦湿润一次,二叶期晴天放水上畦,阴天半沟水,雨天放干水;三叶期以后保持秧田浅水上畦。抛秧和机插秧出苗前保持床土湿润,出苗后不卷叶不浇水,卷叶洒水或灌满沟水。二是施肥。秧苗 2 叶 1 心时,每亩施用腐熟的人畜粪尿 50 公斤拌发酵好的菜籽饼 80 公斤,或亩施沼液 50 公斤拌发酵好的菜籽饼 30公斤作断奶肥。移栽前 5-6 天,据秧苗的长势,酌情追肥。三是施药:移栽前 3天,每亩秧田用 0.36%苦参碱水剂 70 毫升兑水 50 公斤喷雾,防治二化螟、稻蓟马和叶蝉。

8、大田管理

(1) 整地施肥。根据大田移栽期,提前一个月进行第一次翻耕整地、施足基肥。田面平整、翻耕前亩施沼渣 1000 公斤或原沼液 6000 公斤;发酵好的菜枯

饼 50 公斤加农家肥 1000 公斤;猪牛栏粪 1500 公斤;以上三项任选一项。结合整地,每亩施硅肥 25 公斤、钙镁磷肥 40 公斤和通过有机认证的有机肥 50 公斤作面肥。移栽前 2 天进行第二次翻耕、耥平。

(2)移栽。常规稻每蔸 4-5 粒谷苗,杂交稻每蔸 2-3 粒谷苗,按“宽行窄株”要求,中稻每亩插足 1.6-1.8 万蔸,密植规格 13.3×26.6 厘米或 13.3×30 厘米,早晚稻每亩插足 1.9-2.1 万蔸,密植规格 16.6×20 厘米或 13.3×23.3 厘米。秧龄一般 25-28 天。抛秧:早稻每亩抛栽 65 盘,一季稻与晚稻每亩抛栽 70 盘,保证每亩 2 万蔸苗。机插:每亩插足 35 盘以上秧苗。

(3)管水。大田移栽后 5 天内,灌水 2-3 厘米返青;5 天后浅水分蘖,适时露田,提早晒田(当田间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 80%左右),控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期灌好养胎水;抽穗期不能断水;灌浆后干干湿湿壮籽,做到湿润灌溉收割前 5-7 天停止灌水。

(4)追肥。移栽后 5-7 天,每亩用腐熟好的人粪尿 50 公斤拌发酵好的菜籽饼肥 50 公斤深施。进入孕穗期,每亩施用腐熟好的人粪尿 50 公斤拌发酵好的菜籽饼肥 50 公斤深施。破口抽穗前,每亩用丰收多生物肥 50 克兑水 40 公斤喷雾。

(5)病虫防治。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从整个稻田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孳生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进生物多样性,保持稻田生态平衡,减少各类病虫所造成的损失。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517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