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的作用与功效(中药生地黄的作用与功效)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01:00:09
字号:

地黄的作用与功效(中药生地黄的作用与功效)

地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按照《中华本草》功效分类: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此外,地黄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一、地黄的作用与功效

1、降血糖:怀庆地黄的有效部分(r-bp-f)腹腔注射,对四氧嘧啶所致小鼠实验性糖尿病有降低血糖作用.

2、止血:生地、熟地煎剂、生地炭、熟地炭灌胃, 对小鼠均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毛细管法).

3、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地黄70%甲醇提取物抑制adp引起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并有抗凝血酶作用, 对内毒素引起的大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对抗作用.

4、治疗肝炎:临床报道地黄和甘草合用,无论是肌注或口服对传染性肝炎都有一定作用,促进肝功能恢复,尤以alt下降显著且无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

5、治疗白喉:以生地黄为主,配合连翘、黄芩、麦冬、玄参的抗白喉合剂,服用后多在4天内退热,假膜消失,咽痛好转。

另外尚有抗炎免疫、抗肝损害等作用。

地黄的作用与功效

二、地黄的食用价值

将地黄作为食品,在民间已有悠久历史。早在-千多年前,中原地黄产区群众就将地黄腌制成咸菜,泡酒、泡茶而食之。至今人们仍把地黄切丝凉拌,煮粥而食。

地黄是四大怀药之一,有着久远的历史记载。从周朝开始,四大怀药被历代列为皇封贡品。唐宋时期,四大怀药已久负盛名,经丝绸之路传入亚欧各国。明代郑和将怀药带入东南亚、中东、非洲诸国。近代四大怀药被海外人士誉为华药。《红楼梦》中亦有宝玉为晴雯改药方加地黄的情节。

1、宜食

阴虚发热、口干渴、阴伤便秘、肾阴不足、虚火上火之咽喉干痛、湿疹、神经性皮炎以及妇女月经不调、血崩、胎动不安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

2、忌食

脾虚腹泻、胃虚食少者不适宜食用。同时,地黄不宜与薤白、韭白、萝卜、葱白-起食用,以及在煎服时不宜用铜铁器皿。

三、地黄的观赏价值

地黄适于盆栽,若在温室中促成栽培,可在早春开花。因其高大、花序花形优美,可在花境、花坛、岩石园中应用。可作自然式花卉布置。地黄为重要药材。

地榆炭是将净药材或切制品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的炮制方法。主要是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

 1. 用于下焦血热妄行之便血,痔血、血痢、尿血、崩漏。可单用煎服,或配伍槐花治便血;配伍黄连、木香治血痢;配伍生地,丹皮治崩漏等。

 2. 用于水火烫伤,及痈肿、疮疡、溼疹等。可以生地榆研细末,麻油调敷;或浓煎,纱布浸溼敷,或煎汤外洗,或与煅石膏制为油膏外涂。

 [用量用法] 10~15克,煎服。外用适量。炒炭收涩止血力强,生用泻火敛疮较好。

地榆炭的临床经验

 1. 含大量鞣质及皁甙,抑菌谱广,但经高温处理后抑菌能力减低。

 2. 地榆软膏治溼疹、皮炎,有较好的止痒、消炎、收敛作用。煎剂治溃疡病大出血,止血效果好。

 地榆炭的炮制作用

 地榆炒炭后可增强其止血以及敛疮作用。《本 经》

 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的根。

 我国南北均有,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山东等省。

 春秋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处方用名] 地榆、生地榆、地榆炭。

 [性味归经] 苦、酸,凉。归肝、胃、大肠经。

 [功 效] 凉血止血,泻火敛疮。

 地榆酸涩收敛,性凉清热,味苦沉降,直达下焦,治血热妄行之证,专清下焦血热,用于便血、尿血,崩漏诸证。苦凉泻火解毒,酸涩收敛生肌,故治疗痈肿疮毒,尤为烫伤之良药。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516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