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叶尖枯病的传播途径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00:53:11
字号: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和病颖壳内越冬。病菌寄主有禾本科杂草10多种,因此带菌杂草也可传播。越冬分生孢子器遇适宜条件释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至水稻叶片上,经叶片、叶缘或叶部中央伤口侵入。在拔节至孕穗期形成明显发病中心,灌浆初期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

水稻叶尖枯病的传播途径

世界上究竟是谁发明了水稻种植?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了 100多年。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遗址的发现,使中外学者不得不重新下结论:最早的种稻人就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

距今 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的出土物中,有大批稻谷、米粒、稻根、稻秆堆积物。这些丰富遗存,证明早在 7000年前,我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最早的水稻种植仅限于杭州湾和长江三角洲近海一侧,然后像波浪一样,逐级地扩充到长江中游、江淮平原、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下游,最后形成了今天水稻分布的格局。简言之,长江下游及其附近地区是我国也是世界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

水稻在我国推广种植后,很快传到了东亚近邻国家。大约在 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交,我国水稻北传朝鲜、日本,南传越南。汉代,中国粳稻传到菲律宾。公元 5世纪,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然后经非洲传到欧洲。新大陆被发现后,再由非洲传到美洲以至全世界。

粟,去皮后称为小米。它最初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驯化”而成为粮食作物。这“驯化”之功,首推中国人。粟的种植为中国人首创。据最新的考古资料,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粟,出土在我国河北武安磁山遗址,距今 7300年左右。磁山遗址是 1976年至 1978年发掘的,那里储存粮食的窖穴有 88个,所藏全部为粟。这是中国粟出土年代最早的实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粟。这证明, 7000多年前,粟已成为我国北方人民的主要食粮。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由东向西传播,经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奥地利传遍整个欧洲。同时又向东传到朝鲜、日本等地。日本在传入稻作之前,粟曾是国民的主要食粮。粟是中国人民早期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515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