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蚕沙简介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8 23:03:54
字号: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原蚕沙的别名 5 来源 6 生境分布 7 性状 8 化学成份 9 性味 10 归经 11 功能主治 12 原蚕沙的用法用量 13 注意 14 附方 15 各家论述 1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原蚕沙的方剂 2 古籍中的原蚕沙 3 用到中药原蚕沙的中成药 1 拼音

yuán cán shā

原蚕沙简介

2 出处

《纲目》

3 拼音名

Yuán Cán Shā

4 原蚕沙的别名

原蚕屎(《别录》),蚕沙(陶弘景),晚蚕沙(《斗门方》),马鸣肝(《东医宝鉴》),晚蚕矢(《本草备要》),二蚕沙(《江苏药材志》)。

5 来源

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幼虫的干燥粪便。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时的粪便为主,收集后晒干,簸净泥土,除去轻粒及桑叶的碎屑。

6 生境分布

主产浙江、四川、河南、江苏、湖南、云南、广东、安徽、甘肃、湖北、山东、辽宁等地。

7 性状

干燥的蚕沙,呈短圆柱形小粒,长2~5毫米,直径1.5~3毫米。表面灰黑色,粗糙,有6条明显的纵棱及3~4条横向的浅纹。两端略平坦,呈六棱形。质坚而脆,遇潮湿后易散碎。微有青草气。以干燥、色黑、坚实、均匀、无杂质者为佳。

8 化学成份

蚕沙含有机物物83.77~90.44%,灰分9.56~16.23%,总氮量1.91~3.60%。又含叶绿素,可用乙醇或丙酮抽提出来。据报道,第三、第四、第五龄蚕的蚕沙,顺次提出粗叶绿素1.6,2.0,2.4%,但其中真正的叶绿素只一小部分。例如第五龄的蚕沙的粗叶绿素只含纯叶绿素13.19%,其余尚有皂化物48.92%,不皂化物44.45%。

蚕沙含植物醇0.25~0.29%。另含不皂化成分β谷甾醇、胆甾醇、麦角甾醇和廿四醇、蛇麻脂醇。从蚕沙中尚分离出β谷甾醇β葡萄糖甙。

蚕沙所含游离氨基酸,曾找出亮氨酸、组氨酸等13种氨基酸,随着蚕儿长大,粪中亮氨酸与组氨酸含量亦渐增多。

蚕沙含多量胡萝卜素。上述的粗叶绿素每克含维生素A3644国际单位。蚕沙又含多量维生素B。

蚕沙含植物生长激素杂茁长素。

蚕沙含铜,其含率至第五龄达到最高值。铜是由桑叶得来,新鲜桑叶每克含铜1.02~2.22微克。

9 性味

甘辛,温。

①《别录》:"温,无毒。"

②《纲目》:"甘辛,温,无毒。"

③《医林纂要》:"甘辛咸,温。"

10 归经

入肝,脾经。

①《本草汇言》:"入手少阳、足太阴经。"

②《本草求真》:"入肝、脾,兼入胃。"

11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定痛。治风湿痹痛,风疹瘙痒,头风头痛,皮肤不仁,关节不遂,急剧吐泻转筋,腰脚冷痛,烂弦风眼。

①《别录》:"主肠鸣,热中,消渴,风痹,瘾疹。"

②《本草拾遗》:"炒黄,袋盛浸酒,去风缓诸节不随,皮肤顽痹,腹内宿冷,冷血,瘀血,腰脚疼冷;炒令热,袋盛热熨之,主偏风筋骨瘫缓,手足不随,及腰脚软,皮肤顽痹。"

③《纲目》:"治消渴,症结,及妇人血崩,头风,风赤眼,去风除湿。"

④《本草再新》:"治风湿遏伏于脾家,筋骨疼痛,皮肤发肿,腰腿疼痛,血瘀血少,痘科浆黡不起,亦宜用之。"

⑤《泉州本草》:"治风寒感冒,偏头痛。"

12 原蚕沙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炒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13 注意

《本草经疏》:"瘫缓筋骨不随,由于血虚不能荣养经络,而无风湿外邪侵犯者,不宜服。"

14 附方

①治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舌色灰滞,面目萎黄,病名湿痹:防己、杏仁、滑石各五钱,连翘、山栀各三钱,苡仁五钱,半夏三钱(醋炒),晚蚕沙三钱,赤小豆皮三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痛甚加片子姜黄二钱,海桐皮三钱。(《温病条辨》宣痹汤)

②治风瘙瘾疹,遍身皆痒,搔之成疮:蚕沙一升。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滓,温热得所以洗之,宜避风。(《圣惠方》)

③治外感头痛:蚕沙、白芷、大黄各三钱。共研细末,调葱汤外敷。(《泉州本草》)

④治风湿痛或麻木不仁:晚蚕沙一两。煎汤,一日三回分服,临服时和入热黄酒半杯同服。(《现代实用中药》)

⑤治半身不遂:蚕沙二硕。以二袋盛之蒸熟,更互熨患处。仍以羊肚、粳米煮粥,日食一枚,十日即止。(《纲目》)

⑥治霍乱转筋,肢冷腹痛,口渴烦躁,目陷脉伏,时行急证:晚蚕沙五钱,生苡仁、大豆黄卷各四钱,陈木瓜三钱,川连(姜汁炒)三钱,制半夏、黄芩(酒炒)、通草各一钱,焦栀一钱五分,陈吴萸(泡淡)三分。地浆或阴阳水煎,稍凉徐服。(王士雄《霍乱论》蚕矢汤)

⑦治烂弦风眼:以真麻油浸蚕沙二、三宿,涂患处。(《陈氏经验方》一抹膏)

⑧治迎风流泪:蚕沙(炒)四两,巴戟(去皮,用练肉)、马蔺花(去梗)各三两。为细末。每服二钱,无灰酒,不拘时候调下。(《眼科龙木论》蚕沙汤)

⑨治男子妇人心气痛不可忍者:晚蚕沙,为末;滚汤泡过,滤清汁服之,不拘时候。(《奇效良方》蚕沙散)

⑩治遗精白浊,有湿热者:生蚕沙一两,生黄柏一钱。同研末。空心开水下三钱。(《医学从众录》蚕沙黄柏汤)

⑾治月经久闭:蚕沙四两(炒半**),无灰酒一壶。重汤煮熟,去沙,温饮一盏。(《内经拾遗方论》蚕沙酒)

15 各家论述

①《纲目》:"蚕性燥,燥能胜风去湿,故蚕沙主疗风湿之病,有人病风痹用此熨法得效。按《陈氏经验方》一抹膏治烂弦风眼,其功亦在去风收湿也。又同桑柴灰淋汁,煮鳖肉作丸,治腹中症结。"

②《本草求原》:"原蚕沙,为风湿之专药,凡风湿瘫缓固宜,即血虚不能养经络者,亦宜加入滋补药中。"

16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原蚕沙的方剂 芫花粗散

ūsǎn《圣济总录》卷一四五:组成:芫花3两,原蚕沙3两,生地黄2斤,生姜4两,蜀椒(去目及闭口)...

蚕沙膏

拼音:cánshāgāo处方:原蚕沙2升(炒,研),麦麸3升。制法:上和匀,米醋4升煮调,瓷器盛。...

椒附酒

两,杜仲(去粗皮)1两,萆薢1两,五加皮1两,原蚕沙1两,羌活(去芦头)1两。功能主治:妇人半身不...

天麻浸酒方

当归(切焙),各一两。茄子根(切焙)、火麻仁、原蚕沙(炒),各二两。附子(炮制.去皮脐),一枚。羌...

天麻浸酒

两,干熟地黄(焙)半两,茄子根(切,焙)2两,原蚕沙(炒)2两。主治:摊缓风,不计深浅,久在床枕。...

更多用到中药原蚕沙的方剂

古籍中的原蚕沙 《本草害利》:[肺部药队〔泻肺次将〕]僵蚕

妇人难产断产皆需之。原蚕蛾气热性*,固精强阳。原蚕沙甘辛温,蚕属火,其性燥,燥能胜风去湿,主疗风湿...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四十五打扑损伤]诸伤折淋熨贴并膏药

旋淋渫、立效。治伤折瘀血不散。芫花粗散熨方芫花原蚕沙(各三两)生地黄(二斤)生姜(四两)蜀椒(去目...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卷上治法篇第二]策应

败蒲席一握(切),浆水一盏,煎服。(《圣惠》)原蚕沙(一两)阴阳水煎,澄清、温服。(梦隐)案∶蚕沙...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卷下药方篇第四]方剂

(各三钱)石菖蒲(一钱)川连(吴萸水炒,二钱)原蚕沙地丁益母草(各五钱)生苡仁(八钱)银花(四钱)...

《药症忌宜》:正文

防己白术防风桑寄生蔓荆实羌活独活牛膝秦艽白藓皮原蚕沙木瓜天麻泽泻茯苓威灵仙海风藤菖蒲狗脊杜仲石斛细...

更多古籍中的原蚕沙

用到中药原蚕沙的中成药 史国公药酒

湿痹。方解:方中羌活、萆薢、防风、秦艽、松节、晚蚕沙、干茄根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虎胫骨、川牛膝强...

史国公浸酒方

湿痹。方解:方中羌活、萆薢、防风、秦艽、松节、晚蚕沙、干茄根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虎胫骨、川牛膝强...

国公酒

沙地适合种植的药材有:人参、贝母、黄芪、射干、白术。

一、人参

人参喜欢质地疏松、通气性好、排水性好、养料肥沃的砂质壤土,土壤pH值为5.5-6.5,含水量一般保持在40%-50%,喜散射较弱的光照,不可强光直射。

人参的种子属于深度休眠的种子,所以需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并在消毒后,才可进行播种,除了不宜在冬季播种外,一般可春夏秋三季播种。

二、贝母

贝母适合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且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中种植,其种类比较多,主要有伊贝母、平贝母、川贝母、湖北贝母和浙贝母等品种,其中伊贝母具有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

在播种贝母时,需要将土壤中的杂草根、树根、石块等杂物清除干净,播种的时间也会因为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比如贝母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而川贝母一般在3月中旬左右播种。

三、黄芪

黄芪主要生长在向阳草地和山坡中,其气味微甜,有豆腥味,一般可在春秋季采挖,将其除去泥土、须根和根头后,晒至6-七成干,再理直扎捆后晒干。

黄芪药材长30-90cm,直径为0.7-3.5cm,表面颜色为淡棕**至淡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和横长皮孔,主要产于内蒙古、山西和黑龙江,现广为栽培。

四、射干

大部分射干生长在海拔较低的地方,喜欢温暖以及阳光,耐干旱和寒冷,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在山坡旱地中均能栽培。因为射干不耐涝,所以在每年的梅雨季节需要加强防涝工作,避免渍水烂根,导致减产。

五、白术

白术喜欢凉爽气候,怕高温高湿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若在平原地区栽培,需要选择土质疏松且肥力中等的地块。

白术的病害比较多,主要有铁叶病、锈病、立枯病等病害,一般可在铁叶病的发情初期喷波美0.3度石硫合剂,8-10天喷1次,连喷2-3次,而立枯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病株。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502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