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的品种很多,兰属兰科植物全世界有1000多属20000多种,其中可供观赏的也有几千种。近我国传统习惯分为两大类:即一杆一花的称"兰",一杆多花的叫"蕙"。如以花期来分,有以下四大类:一、春天开花类 1、 春兰,又称草兰或山兰,产于江浙等地。叶4-6枚,叶缘有小锯齿,叶色有黄绿和浓绿之区,叶质有薄和厚之分,带光泽。苞片色彩变化有白绿、绿、紫红带绿等。花苞在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出土,产于山阴坡的花较多,而出自山阳面的花较少。根带肉质,细而圆。每一花梗开花1朵,偶有开两朵的,花浅黄绿色。花期3月上旬左右。花有香味。 2、 春箭,产于四川西部山区。叶4-5枚,鞘状叶2枚,叶缘细锯齿,叶色浓绿,略带光泽。苞片呈玫瑰红而又带浓绿色。每一花梗开花2-3朵,花型比春兰大,色彩丰富,有白绿,粉红、紫红等。花期在3月中旬左右。花有清香。 3、 报岁兰,又称墨兰,产于台湾、福建、广东等地。叶4枚,鞘状叶2枚,阔而长,斜出或半垂,浅黄绿色,叶面有光泽。苞片呈紫红色,极少呈浅绿色或玫瑰色。每一花梗开花8-20朵不等,呈绞状花序。花期3月中旬左右。花香较淡。二、夏季开花类 1、 夏兰,又称蕙兰,俗名九节兰,产于江浙等地。叶5-13枚,叶缘有明显锯齿,叶质坚韧并有厚薄之分,带光泽。花苞在形体上可分两 种类型:一种为短花苞型,花苞的膜质鞘短而先端尖,大多层层包含;一种即常见的长花苞型,花苞的膜质鞘狭长。每一花梗开花6-13朵不等,呈绞状花序。花期5月中、下旬,花开10天左右。花清香味浓。 2、 小花夏兰。叶和花苞似春兰。叶较狭窄,又短小。在夏兰中较少见,花期与夏兰同。 3、 台兰,产于湖南、江西等地。叶型短阔,叶色暗绿,稍带光泽。花呈紫红色,花形整齐,呈绞状花序。花无香味。三、秋天开花类秋兰,通称建兰,产于福建、广东、台湾、浙江等地。叶有滋阔狭长短之分,叶色黄绿或暗绿。有的品种叶带光泽。苞片呈草绿色。花期大多有两次:第一次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左右,花较多,每一花梗开约8-9朵,花香味浓烈。第二次于10月上旬,花少,每一花梗仅开花2-3朵。开花呈绞状花序。花香味清淡。四、冬季开花类寒兰,产于湖南、江西等地。叶4-7枚,狭而长,先端有锯齿,叶面光滑。苞片呈紫红色。每一花梗开花5-12朵不等,呈绞状花序。花色有黄绿、绿带粉红或紫红。花期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花富有香味。名兰包括:著名的蝴蝶兰,新加坡的万代兰,台湾的舞女兰、石触兰,日本的大化蕙兰等。
兰的简介 这里的兰指的是兰科(学名:Orchidaceae)植物。
兰科(学名:Orchidaceae)植物俗称兰花,亦叫胡姬花,是开花植物中最大、最具多样性的科。是单子叶植物中一个十分进化的支系,大多数都是虫媒植物。兰科分布遍及全球,主要在热带地区。中国产的兰属等为重要花卉,所属兰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它以叶秀花香著称,不论何种兰花,都带有宜人的幽香,它的香气浓而不烈,香而不浊。兰花散发的幽香,撩人而带神秘感,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花卉的香气不能比拟的。所以兰花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植物特性
兰科植物都是多年生草本,生活方式有地生(如红门兰、白芨、绶草等)、附生(或有石生,绝大部分兰花皆有附生习性)和最奇特的腐生(如天麻、山珊瑚、上须兰、蕙兰属的大根兰和多根兰等等),也有少数为攀缘藤本(如香草兰),有须根,附生的有气根;茎直立、悬垂或攀缘;单叶互生,有叶鞘;花因与昆虫的授粉模式而特化出唇瓣,花器构造复杂;假鳞茎是兰科植物特有的器官,主要见于附生兰。有些品种的花朵大型而美丽,而且具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因此常被作为花卉栽培观赏。
分布情况
除了南北二极外,兰科植物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尤以亚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地区最多。
常见栽培品种
常见的栽培品种有蕙兰、春兰、寒兰、建兰、墨兰、石斛兰、兜兰、蝴蝶兰、万代兰、文心兰与嘉德丽雅兰等。
常见野生兰
常见野生兰花包括绶草、石豆兰、石斛兰、兜兰、春兰、万代兰、杓兰、贝母兰、独蒜兰、石仙桃、鹤顶兰、虾脊兰、指甲兰等,中药中天麻、石斛、白及、山慈菇的基原植物都来自兰科。
国兰的概念
中国很早就有兰花的概念。《诗经?郑风?溱洧》有:?溱与洧,方涣涣兮,仕与女,方秉蕑兮。?《离骚》吟:? 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中国的兰科植物计有6个亚科、17个族、26个亚族及173个属大约1000余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而台湾原生兰约有95个属。其中,蕙兰属中有8种兰在大中华地区被称为国兰。在中国文化中,兰与梅、竹、菊合称四君子。
上一页 0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