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始载于(云南)。
拼音名Hou Ye Niu ěr Cǎo
英文名crassifolia Paraboea
别名 石灰草、岩石白菜
来源
药材基源: 为苦苣苔科植物厚叶旋蒴苣苔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aboea crassifolia(Hemal.)Burtt[Boea crallifolia Hemsl.]
采收和储藏:5-6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厚叶旋蒴苣苔,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圆形,长.5-1.5cm,直径5-10mm,具多数须根。叶基生;近无柄;叶片厚而肉质,倒卵状匙形或狭倒卵形,长3.5-9cm,宽1.5-3.2cm,先端圆形或钝,其部渐狭,上面被灰白色绵毛,后变近无毛,绿色,下面具白色或淡褐色珠丝状绵毛,边缘向上反卷,具不整齐锯齿,侧脉4-6对。聚伞花序有少数花;花序梗长8-12,被淡褐色蛛丝状绵毛;苞片2,钻形,长约2mm;花萼长约3mm,5裂至基部,裂片狭线形,外面被淡褐色短绒毛;花冠紫色,长1-1.4cm,筒短,檐部二唇形,上唇2裂,裂片相等,下唇3裂,裂片近圆形;能育雄蕊2,内藏,花药先端连着,退化雄蕊2;此蕊无毛,长8-10mm,花柱内藏,花药先端连着,退化雄蕊2;雌蕊无毛,长8-10mm,花柱伸出,柱头1,头状。蒴果长达2.7cm,螺旋状扭曲。花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约700m的山地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补肺止咳;凉血止血。主治肺虚咳喘;咯血;血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甘、性平。有滋补强壮
止血、止咳的功能。用于治肝脾虚弱、劳伤吐血、内伤咯血、肺病咳喘、白带,无名肿毒等。
摘录《中华本草》
这种草生命力强悍,不怕有限度的踩踏,在农村地区的田野小路上非常常见。我们当地也称它为车前草,春暖花开之际,村里人没事会在路边田埂挖上一些,嫩的时候可能当叶菜吃,不过我们当地吃它的不多,更多的是采挖车前草回去晒干以后泡茶喝,解渴解暑。
车前全草含车前甙、桃叶珊瑚甙等成分,与大车前和平车前为传统中药,有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等作用。该科多种植物的种子富含胶质,在国内外用作缓泻剂。车前的嫩叶含较丰富的钙、磷、铁、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与大车前及平车前的嫩叶或幼苗在民间作野菜食用。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知道这种草的名字就比较好奇,为啥叫车前草?不叫别的草呢?因为这种草,在田间小路上非常常见,在人们心中有了自己的标识了。
车前草的这个“车”指老辈子的牛车、拉车或者独轮车,而不是现代化的各种车。这种老式的车,速度慢装载量也不大,经常被当做运载工具要去田间辅助劳作。在此期间,会走在乡间小路上。而车前草的草籽牛马吃完,消化不了,会排泄出去,经常排泄在乡间小路边,这草依靠牛马羊等家畜为媒介,散播在田间地头。由于在小路上生长不影响庄稼,它们才能更好的生长,因此为了能够在自然界立足,这种草进化出了过人的本领——不怕这样的牛车碾压,更不怕人踩踏,生命力非常强悍。而牛车经常要走在田间小路上,或者放在田间小路上。在车的旁边,只要到了它们生长的春、夏、秋季节,玩耍的孩子,或者收工回家的老农等人,只要一抬头,就能看到这种草,这就是这种草名字由来的主要原因,非常生活化。从侧面说出了这种草在农村地区,非常普遍,分布广泛,其特点就是在田间小路边最多,所以,在我们当地,它另一个名字叫车轱辘草,有距离车轱辘最近、经常接触的意思。
老辈子流传说,相传西汉时有一位名将叫马武。一次,他率军队去戍边征战,被敌军围困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人和马都出现了健康问题,不太妙,有马夫张勇发现有的战马吃了一种“牛耳草”,竟然痊愈了……张勇把这一偶然发现报告了马武。马武大喜,立即号令全军吃“牛耳草”。几天之后,人和马都治好了。 马武问张勇:“牛耳草在什么地方采集到的?”张勇向前一指,“将军,那不是吗?就在大车前面。” 马武哈哈大笑:“真乃天助我也,好个车前草”!
无论是从现实意义还是传说来看,这种草有一定的价值,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喜欢长在路边,这就是车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