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医药交流简介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8 04:01:52
字号: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1 拼音

zhōng wài yī yào jiāo liú

中外医药交流简介

2 概述

中医药学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对我国历代人民的保健事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医药学流传国外,对世界医药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人民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不仅善于总结提高医疗经验与医学理论,同时又广泛地汲取世界各民族的医药经验,以丰富我国的医学宝库。

中外医药交流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代,中医药学就传入朝鲜、日本等国。据越南史书记载,公元前257年中国医生崔伟曾在越南治愈了雍玄和任修的虚弱症。崔伟著有《公余集记》。三国时名医董奉曾到越南治愈了交趾太守杜的重症。 又南齐时, 阴铿的妻子在越南感受地气卑湿而患下腹胀症,适遇苍梧道士林胜在越南采药,给服“温白丸”而愈,此方遂传入越南。由上所述,可知中国医学很早就传播到越南了。隋唐年间,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代,我国的医药学也获得全面的发展,成为亚洲医药学的中心。中国与朝鲜、日本的医药交流更为频繁(参见“中朝医学交流”、“中日医学交流”条),朝、日两国多次派留学生到中国来,中国的使者、医生也去朝鲜、日本传授交流医药知识,鉴真东渡则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中的盛举。中国与印度通过佛教僧侣的往来,也进行了医药交流。唐代中国与越南的医药交流也有进一步的发展,唐代诗人与医家沈全期、刘禹锡曾去越南考察,使中国医药知识继续传入越南。又唐代曹州观察判官申光逊曾以胡椒、干姜等药物治愈了越南人孙仲敖的脑痛症。越南药材也随之输入中国,据《后汉书》记载,东汉马援曾从交趾带回大量良种薏苡。此后,越南药材输入益多,《梁书·扶南传》称越南产沉香、郁金。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有越南产水苏和石硫黄。《唐本草》、《本草拾遗》记载越南来的药物有百花藤、庵摩勒、毗黎勒、丁香、詹糖香、诃黎勒、苏方木、白茅香、榈木等,其中以苏方木输入为多。

唐代中国与阿拉伯医药交流日益频繁。唐永徽(650~655年)以后,阿拉伯国家屡次来中国献方物。据《诸蕃志》记载,输入的药物有乳香、没药、血竭、苏合香油、栀子花、蔷薇水、丁香、没食子、木香、阿魏、芦荟、腽肭脐、龙诞等。阿拉伯人还把胡芦巴的药方传入我国。唐代的《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宋代的《证类本草》以及日本的《医心方》,均载有唐时传入的阿拉伯医方。如《千金翼方》收有波斯方悖散汤和补骨脂方等。唐代《纪闻》中就记载长安市有阿拉伯人开设药铺; 五代后蜀时最著名的波斯人李珣、李玹两兄弟,李玹以贩卖香药为业;李珣能诗词又精医,撰《海药本草》6卷,这是介绍外来药物的专著。中国的炼丹术于八世纪前已传入阿拉伯,十二世纪时又经阿拉伯传到欧洲,对世界制药化学起有积极的影响。我国的脉学在公元十世纪前传入阿拉伯,阿维森纳的《医典》中记载的48种脉法,其中35种采自王叔和的《脉经》。《医典》中尚记载有许多中国药物。此外,《医典》中所介绍的内容,如糖尿病患者的尿甜;根据麻疹病人的出疹来判断预后;以及 *** 术、吸角法、水蛭吸毒、烧灼法、治疗疯狗咬伤等医疗经验与方法,与中国医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美国的拉瓦尔(Lawall)在《药学四千年》一书中认为阿拉伯人的吸入麻醉法可能是由中国传入的。

宋元时期,由于航海事业的发展,应用指南针导航,促进了对外贸易和医药交流。宋 *** 于971年在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设立“市舶司”,当时与海外通商的国家多达50余国。据《宋会要》记载,经过市舶司,由阿拉伯商人运往欧、亚、非等地的中国药材有60多种,如朱砂、人参、牛黄、茯苓、附子、胡椒等,其中尤以牛黄最被重视。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记述,他在马拉巴看到大批中国船只装载大宗药材,被阿拉伯人运往亚丁港,再转运到亚历山大里亚等地。1973年8月,在福建晋江地区泉州湾发掘到一艘宋代沉船,在船舱中出土大量药物,其中有乳香、水银、朱砂、槟榔、胡椒、玳瑁、沉香、檀香、降真香等大批药物,说明宋代对外医药交流已达到一个新阶段。同时中国与朝鲜、日本的医药交流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由于海上贸易的发达,中国与东南亚诸国如真腊国、丹眉流国、罗斛国、渤泥国、阇婆国、三佛齐等国均有贸易与医药交流。东南亚的大宗香料、药材输入我国,据《宋史·食货志》记载,以乳香交易为例,动辄以亿万计,可见其盛况,而我国的药物,如川芎、白芷、朱砂、绿矾、白矾、硼砂、砒霜等,也运往东南亚各国。

宋元时期,中国与越南的医药交流也有发展,越南曾多次遣使赠送香药与药材,元世祖忽必烈也多次赠送药物给安南王,两国之间也有大宗药材交易。中国医生远及越南,如南宋绍兴6年(1136年)陜西长安明空和尚抵越南,用精神疗法治愈了越南国王李神宗的“心神恍惚”,被封为国师。宋亡后,中国有许多士大夫与医师移居越南,对越南的医学起有促进作用。据《大越史记全书》记载,元代医生邹庚曾用针灸治愈了越南裕宗皇帝及皇子的疾病,邹庚被封为御医,官至宣徽院大使兼太医使。此时中国与阿拉伯诸国的医药交流频繁。984年,大食国送来白龙脑、蔷薇水等。大食国人李亚勿蒲希密送来蔷薇水百瓶,无名异一块以及大宗象牙和乳香。995年,其国舶主蒲押陁黎等送来白龙脑一百两,腽肭脐五十对,龙盐一盒,眼药二十小琉璃瓶,五味子六琉璃瓶,蔷薇水二十琉璃瓶,乳香山子一坐。1011年又遣归德将军陁罗离送入瓶香、象牙、琥珀、无名异、蔷薇水等。波斯国(伊朗)学者兼医生拉什德·阿尔丁·阿尔哈姆丹尼(Rashid alDinalHamdani 1247~1318年)主持编纂了一部波斯文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名为《伊儿汗的中国科学宝藏》,内容包括脉学、解剖学、胚胎学、妇产科学、药物学等,附有内脏解剖图和切脉部位图,还提到中国著名医学家王叔和的名字。阿拉伯名医阿维森纳创用的以金银箔为丸衣,宋代的《和剂局方》始予记载,可见宋代已采用此法。唐宋以来,有不少阿拉伯医生侨居中国行医,唐代有李摩诃,是诃陵国舶主,传补骨脂方于郑相国;五代有李珣、李玹兄弟(祖为波斯人),生于四川;元代有拉拖特,以医侍阿八哈干及继任诸汗多年,颇得庞幸,位至首相,著《历史汇编》。1270年,元朝设立“京师药物院”,聘用阿拉伯医生,配制回回药物。1273年改为“广惠司”,1292年又在大都(北京)和上都(多伦)各设回回药物院,可见元朝曾设立三个阿拉伯式的医药机构。回回药物院译述了阿拉伯医药著作《回回药方》。

明清时期,十六世纪中叶,我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欧洲一些国家先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由于造船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中外交通的发展,中外人员往来与医药交流更为频繁。中国医学流传到朝鲜、日本,在这些国家中获得了成长与发展,并出现了许多医学学派。明代郑和于1405~1433年间曾率领庞大船队七次远航,访问了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等国家和地区,郑和七次出洋,曾带去人参、麝香、大黄、茯苓、生姜、肉桂等药物,又从亚非各国带回犀角、羚羊角、阿魏、没药、丁香、木香、芦荟、乳香、血竭、木别子、苏合油、安息香、龙涎香、降真香、紫檀香以及糖霜、胡椒、香盐等。郑和历次出洋均配备医官、医士,多达一百八十余名,每艘船有医生2~3名。当时有名医陈以诚、陈常作为随船医生同往,与所经之国进行医药交流。我国与越南、印度、西亚和阿拉伯国家继续进行医药交流。据《大南汇典》记载,明代李梴的《医学入门》、《景岳全书》传入越南,越南医人根据中医理论编著医书,如越南无名氏的《新方八阵国语》,即取材于《景岳全书》。又越南人潘孚先于1432年撰《本草植物纂要》,书中大部分是中国出产的药材,表明中国药材大量出口,已为越南医人所采用。清乾隆年间越南名医黎有卓所撰之《海上医宗心领》,其中所论病理系采用《内经》之理论,所列医方如桂枝汤、人参败毒散等,也采用中医方书。又范百福所撰之《仙传痘疹医书》; 武平府所撰之《医书抄略》(针灸书),均吸取我国医学内容。与此同时,越南也有医师来南京供职,越南药物如犀角、奇南香、金银香、土降香、檀香、龙脑、苏木等不断输入我国。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所载越南传入的药物有水安息、加南香、丁香油、胖大海、?子、白缘子、简子等,这些药物均为我国医生所采用。越南医书也随之传入我国,明永乐四年(1047年)由军队带回越南陈元陶所著的《菊草遗草》,阮之新的《药草新编》等。

随着2010年版药典的实施,中药饮片标准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与此同时,对中药饮片、中药材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进程也进一步加快!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部分企业申报个别中药材品种并取得了批准文号,如青黛等。对于此类品种如何监管,业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意见认为,凡是能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数据库查到有批准文号的中药饮片或中药材,就表示该品种已经实施批准文号管理;

 另一种意见认为,企业取得个别品种的注册文号只代表了该品种前进的趋势,并不意味着所有生产企业都必须取得该类品种的批准文号后方可在生产。

 在最老版的《药品管理法》并未要求中药饮片须取得批准文号,2001年《药品管理法》修订时提出要对中药饮片和部分中药材分步实施批准文号管理。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明确指出,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品种目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

 2003年1月8日举行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实施批准文号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将饮片实施批准文号管理一事正式提上日程。2004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注册司组织起草了《中药饮片注册管理办法》、《关于中药饮片实施批准文号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关于发布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品种目录(第一批)的公告》等征求意见稿,但至今没有后续的文件出台。

 业内人士认为,凡是能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数据库查到有批准文号的中药饮片或中药材,就表示该品种已经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观点有失偏颇。药品批准文号如同药品身份证明,是识别某一药品合法与否的重要标识,会同制订目录体现了国家在管理上的慎重。

 借鉴当初药品地标升国标的做法,国家不仅要正式行文公布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中药材目录,还要明确具体的实施时间,给全国上述品种生产企业以注册申报的合理缓冲期限,如此方能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监管思路。只有明确了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具体品种目录和实施时间,才能对之后未取得批准文号生产的饮片、药材按《药品管理法》第48条第3款第(二)项按假药论处。

 到目前为止,我国实行文号管理的药材(原料中药)有:人工牛黄、青黛、冰片、胆南星、阿胶、鹿角胶、龟甲胶、滑石粉、水牛角浓缩粉、龙血竭、珍珠粉、熊胆粉、蟾酥、鲜竹沥、西瓜霜等16个品种。

 但目前,尚未查询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饮片、药材目录。在这种情况下,以个别品种已取得批准文号为由就断定该品种已经开始实施批准文号管理显然与法不符、与情难容。依此操作,此类“假药”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千万吨计,违规购进“未取得批准文号饮片”的企业也将数以千计。

 国家药监局数据库未发现剂型为“中药饮片”的品种,目前已取得批准文号的胆南星、青黛等品种,数据库显示的剂型多为中药材、原料药、曲剂、散剂、胶剂、合剂等。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428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