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5月中旬的早季秧田和8--9月份的晚季秧田
在水稻分蘖期受钻心虫害,会造成水稻枯鞘、枯心苗;在水稻孕穗期受钻心虫害,会造成枯孕穗、虫伤株、水稻空秕粒,另外受过虫害的水稻植株不抗倒伏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是威胁水稻高产稳产的一大难题,防治不科学会使水稻减产5%--10%,严重可减产30%左右。
防治方法
01、农业防治:
首先消灭虫源,二化螟的越冬虫源主要来自稻草,所以当年的稻草要及时处理掉,或者使用消毒灭菌方法处理,及时拔出田边的杂草,这样可以大量减少越冬虫源,减轻第二年的虫害。第二使用深耕灌水,春耕水稻要提前进行深耕翻天灌水,淹没稻桩,因为在日均温度达到12摄氏度时螟蛾就会羽化产卵,孵化。第三,夏收后及时处理早稻稻根和稻草,双季连种区,第一季水稻收割后,第二代幼虫大多还未来得及化蛹,所以收割后要及时翻耕灌水,及时消灭稻田里的幼虫和蛹。
02、灯光诱蛾:
由于二化螟成虫具有极强的趋光性,所以在成虫羽化时期,可以利用灯光诱捕成虫,减少产卵。
0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现在最有效的防治方法,要交替使用多种药剂,不可单剂大量的使用,同时要把握好打药的时间,在二代螟虫孵化高峰期10天内打,如果等幼虫钻到稻茎内,农药很难接触到虫体,所以不能很好的发挥药效。
*具体防治时间判断方法: 观察茎秆在水面上10公分处的位置,叶鞘有开始变黄现象,重者伴有褐色条纹,扒开叶鞘,如果在叶鞘内发现二化螟幼虫,此时就是二化螟防治的最佳时期。
*一个幼虫可以危害多个水稻植株,而一个植株的每个叶鞘上可有6--37只幼虫。而钻心虫的成虫具有趋光性,昼伏夜出,在夜间11点是活动高峰期,产卵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