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持嫩性不同
高山茶,一般半个月很柔软有嫩度厚度,春茶持嫩性可达一个月。而600米以下的茶一个星期会衰老硬化叶片也比较薄,这个从湿热叶底可以区分。
注意600以上为高山,以下为平地,仅仅是相对而言,根据地理环境并非绝对。
2、土壤不同
自古以来"高山有土,平地有好田"。高山烂石砂壤黑土多且酸碱度合适,有机质含量高,低山丘陵黄土居多,有机质含量少。"要想有产量,必须施化肥",这个也是茶农个个知晓的效益法则。
3、 茶叶变化空间不同
高山,纯料,有机肥生产的黑茶收藏后品质变化空间大,醇甜度高,耐泡且香气好。而低山丘陵平地茶生产的黑茶变化空间小,苦涩度高,内含物少,不耐泡生津度差。
4、所含物质的不同
例如茶多酚和茶儿素,它们就是海拔越高含量越少,氨基酸则于茶多酚和茶儿素相反,它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
高山茶的鲜爽气是最明显的。
茶多酚和茶儿素是影响白茶苦涩程度的主要物质,这些物质减少了茶汤变苦涩的几率也就减少了。
所以高山白茶的茶汤喝起来更加的鲜爽,苦涩感更弱。
5、内质区别
高山茶新梢肥壮,色泽翠绿,茸毛多,节间长,鲜嫩度好。由此加工而成的茶叶,往往具有特殊的花香,而且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且条索肥硕、紧结,白毫显露。
平地茶的新梢短小,叶底硬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少光。由它加工而成的茶叶,香气稍低,滋味较淡,条索细瘦,身骨较轻。
鉴别高山茶和平地茶,可从成茶的品质特征上进行:高山茶条索肥硕、紧结,富光泽,白毫显露;茶汤色泽金黄鲜亮,往往具有特殊的花香,而且香气高强持久;滋味浓厚,耐冲泡;叶底肥壮明亮,色泽乌油软润,鲜嫩度好。
平地茶条索亦圆结,但身骨较轻,少光泽;茶汤色泽清淡,香气稍低;叶底硬薄,色偏黄绿,叶脉显露,叶张较大而平展;滋味较淡,不耐泡,叶张容易张开。
此外,有些茶树是种植在平地的稻田、农田中的,俗称"田青",它茶色浓绿,枝梗肥壮,香气略清纯,滋味清杂,叶底略绿,叶张薄软,品质容易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