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稻谷霉变的发生与稻谷的含水量、环境的温湿度等因素有关,据了解,大多数霉菌适宜在20-40℃下生长繁殖,其中28-30℃是繁殖最快;在适宜的温度下,稻谷的含水量越高(水分≥15%),霉菌增长越快。有数据显示,含水量16.2%的稻谷在35℃条件下储藏40天就能明显观察到菌丝的生长。
第二,稻谷霉变与微生物(霉菌)活动有关,稻谷收割后若未及时晾晒,在含水量高的情况呼吸作用强,粮堆容易发热,或在储藏稻谷时,由于季节更替和气温变化使温差、湿度较大,稻谷粮堆会出现表层结露现象会出现发热,一旦出现发热而不及时降温降湿、降低含水量,霉菌便容易滋生。
第三,在储藏过程中出现米象、赤拟谷盗等虫害,因其生理代谢会产生热量导致稻谷水分增大,粮堆局部发热,逐渐滋生出大量霉菌引发稻谷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