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饽饽的传说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5 17:01:18
字号:

胶东花饽饽习俗历史悠久,至今仍流传于烟台市区、莱州、蓬莱、龙口、招远、栖霞、牟平及周边地区。

花饽饽的传说

“胶东花饽饽”的起源,是在有了小麦生产之后逐渐产生的一种民俗。据考古发现,我国的小麦种植源于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距今约7000年,而胶东地区的小麦种植历史,很多专家确信也在6000年以上。胶东花饽饽的习俗最早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古人崇敬神仙,而胶东一代则对海神有着格外的敬畏。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小麦的亩产仅有200斤左右,而优质的小麦粉就成了“奢侈品”,胶东沿海的居民们用“稀罕”的小麦粉做成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祀海神首开胶东花饽饽的先河。其后,胶东民间也模仿祭祀海神用的花饽饽来奉祀祖先、纪念节庆,花饽饽逐渐被应用在不同的场合,逐渐演变成一种地方民俗。

花饽饽的制作多在节日、订亲、喜庆时制作,如过年用的“枣饽饽”、正月十五的“圣虫”、七月七的“巧果”;订亲的“鸳鸯”、小孩过“百岁”的穗子;老年人过生日的“寿桃”;盖房庆粮的“梁龙、狮子”等。花饽饽的造型千变万化,如戏剧人物、神话传说、鱼虫花卉等皆可选材,配以色彩,富有艺术感,同时也都根据需要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增加喜庆气氛。

胶东花饽饽是反映胶东地区地域特色、节日和生活习俗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体现了人类艺术淳朴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反映了人们的文化习俗与精神寄托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18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