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的拼音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06:42:06
字号:

姜拼音jiāng,声母j,介母i,韵母ang,声调一声。

姜的拼音

部首女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9画。

五笔UGVF、仓颉TGV、郑码UCZM、四角80404。

结构上下、电码1203、区位2910、统一码59DC。

笔顺丶ノ一一丨一フノ一。

1、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味辣,可供调味用,亦可入药:生姜。姜汤。

2、姓。

相关组词:

茈姜[zǐ jiāng]?

即紫姜。嫩姜。

范姜姓[fàn jiāng xìng]?

中国古代姓氏。

绿须姜[lǜ xū jiāng]?

中药材细辛之别名。见宋陶谷《清异录.药谱》。

麦句姜[mài jù jiāng]?

天名精的别名。

香姜阁[xiāng jiāng gé]?

北齐名阁。

共姜[gòng jiāng]?

周时卫世子共伯之妻。共伯早死﹐她不再嫁。后常用为女子守节的典实。

赤城县的来历?

斤既不是g也不是kg。

g是克的单位,斤没有单位,kg是千克的单位,1000g等于1kg等于1公斤等于2斤,斤是我国古代一直沿用下来的称重单位也称市斤,而g,kg是国际重量单位。“斤”中国固有的度量衡。重量的情形较为怪异:1石是120斤、1斤是16两、1两是10钱、1钱是10厘。换句话说,石和斤间采十二进制,斤和两间采十六进制,而两、钱、厘间又采用十进制。

北齐以古称一斤八两为一斤,约合445克强。唐时衡器分大小制,小制用于医药。通用大制,一大两为三小两。据“开元通宝”钱等记重物测算,唐一大斤约680克重,又有说重596.82克或668克。宋一斤,据发现的铜权,有合625克的,也有合639克的。明清之斤,约合596克余。民国市斤合500克正。

斤的历史:

市制的重量单位。明代时的一斤基本是在595克左右,东亚地区一直是沿用此旧制。香港与澳门的一斤是604.78982克,台湾和日本的一斤是600克,一斤都是16两。民国时期的1929年推行计量改革,规定标准的重量单位根据公制改为一公斤为二市斤,一市斤由595克改为500克,一斤仍是十六两。

中国大陆地区在1959年再次推行计量改革,改一市斤500克为十两,一两为50克。但药材和贵金属的计量,与常衡量不同。在战国时期只有两种重量单位,即斤和镒,一斤为十六两;一镒为二十两。从当时文献中的记载看来,这两个单位是乱用的。这两个单位同锊和匀似乎没有正式的联系,这是一件难以解释的事。

一、基本情况

赤城县位于位于北京北部,河北省西北部,潮白河水系白河流域,北依坝上草原,南邻首都北京。

全县总面积5287平方公里,周长420公里,列张家口市第一位、河北省第四位。县辖9镇,9乡,440个行

政村,1318个自然村,28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25.8万。

赤城古为黄帝部族缙云氏地。汉置女祁县,北魏设御夷镇,唐置龙门县。明置卫、所、堡,清设

赤城县,历代即为兵防重镇,自古就有“宣府肩背、独石咽喉”之说。长期以来又是长城内外主要贸

易集散地。

县境周围群山环绕,黑河、白河、红河三条河流纵贯南北。河谷之间,高山起伏,沟壑纵横,耕

地较少,山地面积较大,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县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整个地势由西北

向东南倾斜下降,山地、丘陵、盆地交错分布。全县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东亚大陆季风气候,中温带

干旱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

二、发展优势

(一)资源优势。县内资源丰富,是河北省资源大县,尤其是矿产、林、牧、水、野生动植物、

旅游业资源富集。全县已探明的矿藏有金、银、铅锌、磁铁、沸石等36种。其中沸石探明储量4.5亿

吨,属亚洲最大的斜发沸石矿。全县现有林地278万亩,天然草场238万亩,林草覆盖率62%以上,森

林覆盖率为35%,是河北省林业重点县。年向首都供水3.5亿立方米,占密云水库全部入水量的三分之

一,是北京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基地。境内有马鹿、野猪、青羊等20多种珍贵、稀有动物和可利用的野

生植物有750多种、野生药材近200种。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景色秀丽,气候宜人。县境内

有温泉两处,其中赤城温泉郦道元《水经注》已有记载,被誉为“关外第一泉”,属高疗效矿泉,现

已开发为集会议、疗养、旅游、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关外名山”滴水崖、“朔方屏障”舍身崖、

平北抗日根据地海陀山,龙门峡摩崖石刻等景点自然风景独特,原始森林蔚为壮观;境内北魏、北齐、

明长城285公里,北魏御夷镇遗址、恐龙足迹化石群等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

(二)区位优势。赤城县与北京山水相依,是北京的饮用水资源基地、生态保护屏障、绿色食品

供应基地。全县有3个乡镇与北京毗邻,和北京边界达150多公里。县城距北京市中心公路里程180公

里,是沟通京津、内蒙古、张家口、承德的天然纽带。

(三)环境优势。

宽松优越的软环境建设。重新修订了《赤城县招商引资若干规定》(对外开放五十条),强调

了引资环境的保障,提出了重点项目“一站式”办公审批程序,制定出台了《赤城县重点企业保护

办法》,确立了第一批8个重点保护企业进行挂牌保护,成立了企业发展环境治理检查督导组,全县

尊商、亲商、爱商、护商氛围日益浓烈。

日益便利硬环境建设。 交通。境内有国道1条,省道4条。国道112线、省道沙宝线东西、南北

纵贯全境,14个乡镇实现了通油路,在全县基本形成了沟通城乡的道路网络。省道宝平线赤城至沙

城京张高速公路段二级公路改造工程预计2004年内可竣工通车。通讯。开通了县乡程控电话、国际

互联网ADSL宽带服务等多种通信业务, 全县通电话行政村达146个,移动通讯覆盖县城、龙关、田

家窑等11个乡镇,覆盖率达到61%。电力。完成了总投资达1.3亿元的农网改造工程,全县供电能力

高达5.15万千伏安。市政建设。重点实施了新区开发、河沿街开发、政府街改造等县城改造工程,

县城“三纵三横”道路规模初步完成。

三、经济概述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从县情出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

点为目标,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全县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了以矿业开发、建材、

制药、酿酒、无公害蔬菜、舍饲畜牧、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为主的产业体系,推动了全县经济健

康快速发展。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33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5418万元。

赤城县把资源开发、富民强县作为首要目标,把发挥利用独特的资源、区位优势作为加快经济

发展的助力器,把引进人才、引进项目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把赤城建设成为山更清、水

更美、人更富的新山城。

赤城——资源蕴育的富地,投资兴业的宝地。淳朴的赤城人民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为宽松

的投资环境,迎接海内外朋友观光旅游、考察、洽谈合作。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1032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