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月草生长于我国西藏及邻国的雪山高寒地带,生长于海拔2400-4000米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磺砾石滩中,月平均温-19至21℃,年降水量约800毫米,无霜期仅有50天左右,葵月草生长的环境极其恶劣,其生长的环境一般的植物根本无法存活。
中药材葵月草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和空气稀薄的缺氧环境中傲霜斗雪、顽强生长,这独有的生存习性和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其天然而稀有,并造就了它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药用价值。葵月草现已较稀少,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前,在海拔2500米左右部分山区就可以采到葵月草,二十世纪后在海拔3500米以下已经难觅其踪了。严寒的气候环境,现在采集的葵月草几乎都没有叶子。
药材形状
葵月草直立或长匍匐,长15-45厘米,或更长,茎枝纤细交织成片,茎圆柱状,不具沟槽,根托在主茎与分枝上断续着生,由茎枝的分叉处下面生出,根多分叉,密被根毛,孢子叶穗紧密,叶覆瓦状排列,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叶背呈龙骨状,基部盾状,边缘撕裂,有睫毛。
性味归经
平、甘、药性温和、无毒。入肝、心、肾三经。
功效与作用
滋补肝肾、益气养血、宁神益智,温宫调孕、平衡内分泌补阴阳。
用于气血不和、女性少腹冷痛、月经衍期、肢冷肾弱、心虚健忘、不孕不育;能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增加身体能量、激发自体荷尔蒙分泌、有激活女性性腺轴、激活卵巢功能,修复受损的子宫、促进乳腺、卵巢的发育;并提高免疫力、促使器官机能正常化、延缓衰老滋养皮肤、美容养颜的的功效。
蜀葵苗
(《纲目》)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蜀葵的茎叶。植物形态详"蜀葵花"条。
性味《千金·食治》:"味甘,微寒滑,无毒。"
功用主治治热毒下痢,淋病,金疮。
①《千金·食治》:"除客热,利肠胃。"
②《本草拾遗》:"叶,烧为末,敷金疮;捣碎,敷火疮;又:叶炙煮与小儿食,治热毒下痢及大人丹痢,捣汁服亦可,恐腹痛即暖饮之。"
③《本草蒙筌》:"理恶疮,散血。"
④《纲目》:"作蔬食,滑窍治淋,润燥易产。"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6钱;煮食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宜忌《医林纂要》:"天行病后忌食。"
选方①治小便出血:酒腹葵茎灰方寸匕,日二。(《千金方》)
②治小儿口疮:赤葵茎炙干为末,蜜和含。(《圣惠方》)
提醒您:蜀葵苗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