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化选地
1.1了解种植区域情况
在开展无公害蔬菜种植之前,需要提前针对种植区域进行勘察,并充分了解土壤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确保其能够满足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实施要求以及此类蔬菜作物的生长需求,避免对蔬菜的正常生长带来不良影响。
1.2做好整地工作
将种植区域周边以及土地当中的废料、杂物以及植物根茎进行清除,保障整地工作的整体效率以及整地质量,为无公害蔬菜提供良好的种植区域。
1.3检查种植区域
若将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融入传统蔬菜的种植区域,应针对实际的种植条件进行检查,确保种植区域能够满足无公害蔬菜的种植需求,并提前开展试种工作,确保实验无误之后,再展开大规模种植,避免无公害蔬菜在种植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2.做好种植前的处理工作
在实施种植工作之前,需要明确无公害蔬菜的品种,并在选中的过程,保障种子的抗病性、抗虫性,并选用优质的无公害蔬菜种子进行种植。此外,相关人员在选定种子之后,还应将种子放置于合理比例配置的药物当中进行浸种,再通过放置于阳光下进行暴晒的方法,对种子进行杀菌,进而减少种植期间的病虫害发生概率,确保无公害蔬菜的健康生长。
3种植方法的科学化选择
3.1保障蔬菜质量
由于无公害蔬菜在选种、播种以及种植的过程中,对外界环境以及周围气候具有较高的要求,环境以及气候保障能够提升蔬菜的种植质量。需要在实施种植工作之前,选择科学化的种植方法,并结合周边的环境以及气候情况,确保种植方法能够与无公害蔬菜的生长条件相互契合。
3.2种植的阶段
为了保障无公害蔬菜的种植质量,应充分掌握不同蔬菜的生长特点,并找出开展种植工作的最佳时期。在种植的过程中应避免在病虫害的高发时期开展相关工作;而在夏季高温时期,则需要加强对蔬菜的灾害风险防范力度,避免由于外界影响降低蔬菜的成活率,进而为农业产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3.3不同的蔬菜种植方法
对于水旱类的蔬菜,在通常情况下可以选用轮作种植的方法保障蔬菜的质量;而对于叶菜类的蔬菜,可以利用间作以及轮作有机结合的种植方法。此外,对于瓜类的蔬菜来说,则需要一年轮作一次的办法;而对于浅根以及深根蔬菜,则可以直接选用轮作的办法开展种植工作。
1.选择土地和品种,选择远离污染源的田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水源无污染。选择耐热、耐涝、抗虫品种如耐热绿、耐热白、沪绿等。
2.施足肥料,完成整地,清除田里的杂草和杂物。每667平方米(1亩)施用3000公斤优质腐熟有机肥和100公斤总含量为15%的生物有机肥作为基肥。施肥后翻耕,翻耕至15厘米深,晾晒2-3天,按2米开沟宽,5厘米开沟高开沟。打破土块,平整边界。内外沟匹配。每667平方米1.5公斤。种子与少量干燥细土混合,均匀撒布。播种后,用小耙子轻轻一划,用小平铲拍打表土。天气干燥时,用脚或石头压土,给脚底浇水。一般3天就能出苗。
3.除草和杀虫,菜地消毒一次,用绿恒一号5000倍液喷一次。除草,播种后育苗前用水喷洒48%氟乐灵乳油100-125毫升。播种后或2叶期前喷施一次,防治蚤甲虫。如果有少量害虫,需要在水上喷洒bt、蔡溪、吕晶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收获前15天停止喷洒任何杀虫剂。
4.盖上网以避免害虫,播种喷药后,最迟在2叶期覆盖防虫网。高温干燥天气,播种后,在边缘铺防虫网,保持水分,促进出苗。出苗后,用竹弓支撑防虫网。
5.经常轻轻浇水,出苗后,先施一次稀粪水,然后只施水,不施肥,用水调肥。浇水要看“看天看地看菜”。多喝水。晴天每天浇水一两次,保持土壤湿润。浇水时间一般在早晚,早上越早起床越好,晚上19-20浇水。防虫网上喷水,这样水就可以从网的上部往下倒,一个一个倒,不用回头补水,防止泥溅到菜叶上。
6.短粗之间有间隔,夏秋季小青菜一般20天左右,每667平方米产量1500斤。一块田地可以连续种植6种作物。每种作物收获后,烘烤7-10天,待土壤变得干燥疏松后,再种植另一种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