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河,长江支流大渡河支流青衣江上源宝兴河的支流。芦山河,古称青衣水、蒙水,近代名称很多,常称玉溪河。它最早是被视为青衣江的主源,以为水发蒙山(今罗绳山),但实为发自邛崃山脉南段羊子岭大雪塘,源流段称黄水河,流至锯于山后称玉溪河,直奔金鸡峡,此峡长约1.6公里,雄踞临邛古道,芦山河在此减少了52%的水量,流至芦山城南纳西川河(古名清源河)后,在枯水期多以茶黑色的水流于三江口注入宝兴河。芦山河全长113公里,流域面积1397平方公里,水资源开发程度为青衣江各支流之冠。
1936年1月红四方面军曾以芦山县为中心,建立过四川省苏维埃政权,军民为之浴血战斗,仅芦山县一县就有一千二百余贫苦农民为之捐躯。
名片图:玉溪河邛崃市南宝乡段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玉溪河 别称 :芦山河 所属水系 :长江支流大渡河支流青衣江上源宝兴河的支流 流经地区 :邛崃市、芦山县 发源地 :芦山县与汶川县交界的断头岩南麓 主要支流 :黄水河、太平河 河长 :113公里 河流面积 :1397平方公里 河口 :芦山县沫东镇三江口 干流情况,主要支流,治理开发, 干流情况 芦山河:汉代以前,误以芦山河为青衣水主源,并以西川河为干流,因而有清源河之称。芦山河是青衣江水系中最长的一级支流。芦山河干流上游有黑水河与黄水河二源,黑水河比黄水河长2千米应列为正源。黑水河发源于芦山县与汶川县交界的断头岩南麓,南下纳白英沟、大雪塘沟、三岔沟、麦秧林沟等小支流,在上中嘴汇合黄水河后称大川河。大川河在下中嘴纳铜厂河在洞峡子沟口拐向东流,在大川镇附近纳草米溪、小河子,在断口山南麓纳白石河后拐向西南流,进入邛崃市流境,改称玉溪河。玉溪河原名鱼喜河或鱼戏河,因河水清澈见底,常见鱼群嬉游,后讹作玉溪河。玉溪河在邛崃市境长9.3千米,在玉林山北转回芦山县境,西南流至宝盛乡岩堰村纳驴岩溪,再南下至宝盛乡 *** 驻地纳太平河后即进入尖峰顶与正西山夹峙.的金鸡峡。金鸡峡是芦山县四峡之一,峡长约6公里,峡中峰天相接,水回峰映,四季翠黛,清幽胜似巫峡。玉溪河引水工程大坝横亘峡中,穿正西山引水隧洞东去,截去玉溪河年均流量78.8%。峡口雄踞古青龙关隘,关门依山傍水,城堞犹存。玉溪河出金鸡峡后改称龙门河,河道蜿蜒于芦山向斜中,流经龙门、隆兴、升隆三个乡,在芦山县城南端接纳清源河后,始称芦山河。南下经沫东镇,在三江口注入青衣江。全长113千米,流域面积1397平方千米。河口高程645米,流量55.81 m3/秒,落差3595米。水能理论蕴量干流32.12万千瓦,加上支流为42.855万千瓦。 主要支流 黄水河,是芦山河第二大支流。发源于芦山县与汶川县交界的大雪峰西侧5028峰南麓,发源段称小沟,由冰雪融水形成。向东南纳牛井沟、沙湾沟、鹿厂沟、金鸡峡小沟、干河等溪流后,在上中嘴注入大川河。长29千米,流域面积201平方千米。河口高程1720米,流量7m3/秒,落差2740米。 黑水河,玉溪河上源,又名长石坝河,发源于大邑县双河乡境内的大雪峰东,南流纳白英沟、三岔沟、麦 秧林、冷浸沟等支流,在中嘴汇黄水河后名大川河(玉溪河),出县境,经芦山县注入青衣江 。河 道上宽下窄,深切谷,个别河段成一线天的高山峡谷。此河在县境内主河道长 26 公里, 流域面积 187 平方公里, 年平均流量 7.09 立方米/秒至 10.0 立方米/秒, 水能理论蕴 藏量 7 万千瓦,可开发容量 5 万千瓦。 太平河,是芦山河的第三大支流。发源于锅盖子顶顶南麓,始段称正河;向东南纳瓦滓溪后转向南流,在中林乡 *** 驻地纳磨刀溪后改称中林河;在太平镇 *** 驻地纳大河后改称太平河;转向东南在宝盛乡 *** 驻地注入玉溪河。长28千米,流域面积212平方千米。河口高程840米,流量8.47m3/秒,落差156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3.32万千瓦。 清源河,是芦山河第一大支流。上游在宝兴县境,发源于穆坪镇南2580米峰东南麓,始段称清水溪,进入芦山县境后改称西川河。西川河原名需川河,后讹称为西川河,向东南流至双石镇 *** 驻地纳北来石宝河后进入长约5千米的灵关峡。灵关峡是西川河下截石灰质砾岩形成的箱状峡谷,为芦山四峡之一。东侧为黄茅坡,西侧为关防山,为古灵关关隘遗址,峡壁上栈道遗迹犹存。峡中怪石嶙峋,顶覆峻崖;仰望苍穹,天仅一线,有“十里峡谷一线天”之称;岩壁间苍藤古葛蔓生,飞瀑直漱;全峡清幽险峻,与瞿塘媲美。西川河出峡谷后,改称清源河,以古时误为青衣江主源而命名。河水流经仁加、清源两乡在芦山县境南端注入芦山河。长34千米,流域面积201.9平方千米。河口高程660米,流量7.48立方米/秒,落差105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41万千瓦。 治理开发 四川省玉溪河引水灌溉工程,修建于“文革”时期,属于“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工程,主干渠处于海拔800m以上山区,沿邛崃山脉环绕盘行,所经地段山势陡峻,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渠床多为坡堆积层,雅安砾石层,结构疏松,透水性强,自然灾害威胁严重。沿渠有隧洞16处(长12775米),渡槽18处(长1157米),暗渠57处(长3606米),输水建筑物约占渠道总长的33%。此外,还有分水、泄水、节制闸、桥涵、溢流堰等建筑物500多处。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衬砌技术差,运行中,渠道垮塌、渗漏、淤积等问题十分严重,工程安全隐患多,管理难度极大。全灌区实际建成干、支、斗渠98条(全长1148km),其中:主干渠 (全长51.5km),干渠、分干渠16条(全长380km),灌区内中、小型水库45座,库容约8000万m3,电力提灌站260座,基本形成了引、蓄、提结合,大、中、小配套的水利灌溉体系。 玉溪河灌区 玉溪河灌区引水渠道 玉溪河灌区,是四川省大型灌区之一,玉溪河灌区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岷江、青衣江之间的浅丘台。地跨成都、雅安两市,幅员面积1748km2,地势较高,多为丘陵、台地。灌区人口76万,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靠玉溪河引水工程进行灌溉。该工程设计灌面86.64万亩,设计引水流量34m3/s,灌溉成都市的邛崃、蒲江及雅安市的名山、芦山四(县)市,现有效灌面62万亩。玉溪河灌区管理处坚持“为灌区服务”的思想,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加强内部管理,加大投入进行工程改造,积极创造条件、克服困难,1978年引水工程投入运行来,正常情况下,年通水在350天,引水总量在6.2亿立方米以上,彻底结束了灌区历史上“靠天吃饭”的局面,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同时有力地促进了灌区水产养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快的提高,社会效益明显。玉溪河引水工程已成为灌区人民生活的依靠,为四县(市)农业生产、城乡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人口:约17.3万人
人口密度:110人/km2
易门县地处云南省滇中西部,玉溪市西北,位于北纬24?27_—24?57_、东经101?54_—102?18_之间,东与安宁市、晋宁县相接,南连峨山,西和双柏隔绿汁江相望,北部与禄丰、安宁两县市接壤。县城龙泉镇,东南距玉溪市机关驻地红塔区146公里,东北距省会昆明94公里,里程43公里的高等级公路从县城至安丰营与安楚公路贯通,可直达昆明、楚雄等地。县域东西横距44公里,南北纵距57公里,总面积1571平方公里,居玉溪市第4位。两条南北走向、贯通全境的山脉之间,镶嵌着主要山间盆地——柏树、方屯两个坝子,面积为46.7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其余是广大的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7%。
境内最高点为北部小街乡甲浦老黑山顶雀窝尖山,海拔2608米,最低点是绿汁镇南部炉房村旁易门与双柏、峨山交界处的绿汁江面,海拔1036米。地形特征为东、北、西三面高山屏立,中部是溶蚀性盆地,东南面为中山河谷地带,全境状似马蹄。江河沿岸受河流切割影响,较陡峭,山谷相间、地形复杂。属中亚热带气候,受地形地貌的影响,立体气候明显,县内具有热带到温带的气候类型。2000年,极端最高温度31.5℃(8月25日),极端高低气温-2.0℃(1月6日),全年平均气温16.3℃,日照数为1706小时,降雨量为856.9毫米。
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类型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生物、水利、矿产资源。自然植被包括7个地方型植被和13个植被地段,已知其利用价值的植物资源共317种。易门县是云南省华山松籽种生产基地县之一。水果资源有24个种类,以板栗、核桃、优质梨、柑桔为主的具有地方优势经济林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了经济效益。高山深箐里,植物群落中,有哺乳动物10种,鸟类15种,两栖类6种,爬行类7种。水利资源蕴藏量56633千瓦,地下水年增均流量8470万立方米,大龙口水质优量,日出水量960立方米。矿产资源有铜、铁、铅、锌、白钙、磁土、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等金属非金属。易门是云南省主要铜矿产地之一,有大小矿点50余处,由易门矿务局进行开采,铁矿储量2400多万吨,大小矿点10余个,瓷土储量100万吨以上。
历史沿革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属益州郡所领双柏县,辖境包括今易门、双柏、新平。东汉同于西汉。三国两晋时期,所属县名不变,郡名数次变更,属建宁郡或晋宁郡。南朝齐梁之际,属晋宁郡,实为爨氏据有。唐时,属钩州所领唐封县境。南诏兴起,属拓东(今昆明)节度使辖地。大理国时,属鄯阐府,“使高福世守其地”。元至元四年(1267年),在易门立夷门千户所,属巨桥(今昆阳)万户府,十三年(1276年),改为置县,因县“西有泉曰夷源,讹作易门,”隶属中庆路所领昆阳州。明朝时,属云南府昆阳州,清代因袭未变,民国时属滇中道。1950年1月,属滇中专员公署,3月后属玉溪专员公署,1970年后属玉溪地区,1998年6月28日起属玉溪市。
行政区划
易门县地处云南中部,北纬24?27_—24?57_,东经101?54_—102?18_。东邻安宁市和晋宁县,南连峨山彝族自治县,西接双柏县,北与禄丰县接壤。总面积1571平方公里。东西宽44公里,南北长57公里。辖:四乡三镇(龙泉镇、六街镇、绿汁镇、小街乡和浦贝、十街、铜厂三个彝族乡),55个村(居)委会,756个村民小组,820个自然村。2001年末,有47500 户,总人口173001人,其中:男89552人、女83449人,农业人口134462人,非农业人口38539人。境内汉族人口居多,还居住着彝、哈尼、回、苗、白等少数民族。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0人。
少数民族
易门县少数民族是居住在自然条件差、气候恶劣的山区地方,最高海拔2484米(碧多),最低海拔1100米(棚苴)。分布在浦贝、十街、铜厂、绿汁、小街、六街等地。主要有彝、哈尼、回、苗等22个少数民族。
一、行政区域和人口构成
全县有三个民族乡,占全县四乡三镇的42.9%,有33个民族村民委员会,占全县55个村民委员会的60 %,有413个民族村民小组,占全县747个村民小组的55.3%。2001年末,少数民族人口50735人,占全县总人口173001人的29.3%,全县少数民族人口中农村人口有37835人,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74.6%。
二、粮经基本情况
2001年民族地方农民人均生产粮食460公斤,比全县农民人均生产粮食低9公斤;民族地方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1655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低301元。
三、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状况
1、生产条件:2001年末,全县少数民族地方有耕地面积10232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56亩,比全县农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多0.27亩。在总耕地面积中,有33136亩田,69184亩地,其中水浇地32664亩,有效灌溉面积65800亩;水利化程度达64.3%,比全县水利化程度低9.7%;化肥用量11508.5吨;农药用量73404公斤;农膜使用量234.2吨。
2、基础设施:到2001年底,全县民族地方通公路的村民小组有378个,占413个民族村民小组的91.5%,还有35个村民小组未通公路;413个村民小组全部通电;自来水受益的村民小组有316个,占全县413个民族村民小组的76.5%,还有97个村民小组没有饮上自来水;通程控电话的有93个村民小组,仅占413个村民小组的22.5%;可接收电视的村民小组326个,占413个村民小组的78.9%,还有87个村民小组收看不到电视;设置医疗的点数有34个,病床有80张,村医务人员有109人。各村民委员会都有医疗点和医务人员。
四、少数民族农村产业经济基本情况
全县少数民族地方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290万元,按产业划分,有种植业收入11408万元,林业收入392万元,牧业收入5526万元,采集野生植物收入111万元,渔业收入56万元,工业收入287万元,建筑业收入277万元,运输业收入1067万元,商饮业收入255万元,服务业收入108万元,其它收入803万元;出售产品收入10822万元。
五、少数民族农村粮经作物基本情况
少数民族农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85605亩,复种指数为183%;稻谷面积19167亩,单产501公斤;包谷面积为27347亩,单产428公斤,小麦面积49553亩,单产90公斤;烤烟面积42115亩,单产148公斤,上等烟叶比例达32.71%,比全县的少5.77%;甘蔗面积649亩,单产5吨。
六、少数民族农村教育及科技示范
2001年,在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小学有7309人,占全县15538人的47%;初中学生有1970人,占全县7570人的26%;高中学生有445人,占全县1149人的38.7%;当年录取的中专学生有175人,占全县398人的44%;大专以上学生有88人,占全县150人的58.7%;有教学校点68个,其中,一师一校的有15人,教学班级有295个班。科技示范户有1278户,其中,种植业799户,养殖业479户。持“绿色证书”的有446人。
七、少数民族农村林果产品生产情况
水果面积有7468亩,产量628吨。其中,50亩以上果园有4023亩。林产品面积64151亩,产量220.7吨。其中,50亩以上的连片面积49489亩。
八、少数民族农村工商企业基本情况
2001年末,全县少数民族地方私营企业13个,从业人数849人,营业收入5132万元;个体工商户1214户,从业人数3496人,营业收入19028.8万元。
九、少数民族农村畜牧渔业其本情况
2001年内,出栏家禽173138只;生猪年末存栏65247头,占全县141594头的46.1%,年内出栏74926头,占全县175655头的42.6%;牛年末存栏24716头,占全县47685头的52.2%,年内出栏6779头;羊年末存栏33136头,占全县48386头的68.5%,年内出栏18113头。渔业养殖面积350亩,产量40.6吨。
2021年1月2日,2020年中国效率“百高县”名单出炉,易门县排名第84。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易门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7月,商务部公布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易门县入选。
2017年2月21日,易门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4年1月1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易门县为2013年国家园林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