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粮油作物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如何?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12:26:48
字号:

2007年,我国耕地机械化水平为58.89%,播种机械化水平为34.43%,收获机械化水平为28.62%,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5%,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由初级阶段跨入中级阶段。

我国主要粮油作物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如何?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主要粮油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不平衡,耕地机械化水平高,播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较低,特别是水稻种植、玉米和油菜收获机械化水平较低。此外,主要粮油作物生产机械化在山区丘陵和平原之间差距也较大。

农业机械化的利弊分别有哪些?

关于农用机械行业发展前景

 国内农机装备现状:总量规模已较大,产品应用不平衡。2004年开始,农机促进法的出台和农机购置补贴的推行极大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的应用和农机工业的发展。至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达到4283.68亿元,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63%。目前国内农机产业仍存在较多问题,一方面农机应用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地域、产品种类、作业阶段等方面;另一方面还存在着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等问题。

 国内农机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市场集中度有待提高。与国外相比,国内农机行业仍显分散,全球目前形成了五大农机巨头(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克拉斯、久保田),其收入规模均在30亿美元以上,前三家15年收入达619亿美元,与国内2319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收入相当。随着我国农机向高端化、全过程化转变,技术落后、资金实力弱的小型企业将逐步退出。国家逐步提高农机购置补贴门槛,未来国内大型农机制造企业发展前景良好,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

 总量仍将增长、行业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关注植保无人机等细分潜力领域。《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设定了行业发展远期目标,到2025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以上;形成3-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机行业领军企业;关键零部件自给率达到70%以上。整体上看,随着农业机械化率提升,农机行业总量仍将增长;而且,在一些细分领域会有更大的空间,农业植保无人机值得关注。当前国内农业植保无人机市场处于成长初期,未来针对无人机的补贴政策出台等因素促进渗透率逐步提高,我们测算植保无人机整机销售市场规模年均近50亿元。

农用机械行业结构分布不均衡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总体发展向好,但各个领域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参差不齐,主要表现为不同地区机械化水平差异大、不同作业环节机械化水平差异大、不同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差异大。

 1.不同地区机械化水平差异大。我国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迥异,气候、地形、土壤都有各自的特点。农业生产活动从东北平原的一年一熟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各个地区农业基础的差异也决定了其农业机械化水平巨大的差异。

 2.不同作业环节机械化水平差异大。农业机械作业活动主要包括机耕、机播和机收三大环节。目前我国机耕水平明显高于机播和机收水平。根据《中国农机市场发展报告(2013-2014)》数据,2013 年我国机耕水平已达76.00%,机播水平为48.78%,机收水平为48.15%。

 3.不同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差异大。小麦、玉米、水稻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其中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最高,2013 年已达93.71%;其次为玉米,2013 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79.76%;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最低,为73.14%。

农用机械行业发展趋势

 (1) 机械化水平较低,行业提升空间巨大

 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随着我国未来经济的升级转型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将逐步减少,人工成本呈稳步上升态势,再加上土地流转和土地集约经营的发展,农机行业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但绝对数值仍较低。《中国农机市场发展报告(2013-2014)》数据统计显示,2013 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9.48%,较2012 年提高2.3 个百分点,玉米收获环节的机械化率仅为51.57%,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仍待提高。进一步来看,机械化水平低的子行业成长空间更大,因为机械化水平较低的行业能获得国家更多的'支持,从而得到较快发展;本身市场空间大的子行业,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也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在粮食安全受高度关注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子行业也将迎来发展良机。

 (2) 更新换代频率较高,行业将会持续稳定发展

 随着农机补贴政策的持续实施和农业机械工业的强劲发展,我国各项农业机械保有量大增。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由于市场需求、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不同农业机械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以农业机械细分行业收获机械为例,根据《中国农机市场发展报告(2013-2014)》数据,2013 年全国谷物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已达113.43 万台,而玉米收获机2013 年全国保有量仅为28.68 万台,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机械化率较高的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新增需求逐渐减少。但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小麦收割机、玉米收获机在内的各种农业机械是农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具有使用时间集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特点,一般在使用5 年左右即需要更新。此外,由于农机更新换代有助于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动农机节能减排,减少农机事故隐患,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农户对农机报废更新。2012 年农业部、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制定了《2012 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工作实施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在试点范围内依法报废旧机并换购新机的农户可申请享受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补贴机具包括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

 因此,即使农机行业快速发展,达到较高农业机械化率,农机更新换代的需求仍然存在,农机行业将会进入持续稳定发展阶段。

农业机械化是指利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生态效益的过程。它使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生产,可以节省劳动力,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农业机械化也有一定的弊端,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农业机械化的利与弊吧!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好处

农业机械化改善了农业设施和设备条件

农业机械是农业设施和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农业是在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有这样的说法。

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加快农机化技术创新,促进农机化技术进步,实现农学紧密结合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

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现代农业也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农业相关产业通过产业化经营的效益形成一个整体。新技术、新方法和工商资本不断注入农业,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重要平台

现代农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和农业机械装备的快速增长,不少新操作员缺乏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亟待丰富和提高。

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通过机械,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相结合,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经营公司等多种所有制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成为引领农机经营者开展农机经营服务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弊端

区域间农业机械化水平严重失衡

? 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进程反映了我国农村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农业机械化特点,这就是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平衡。

农业机械设备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 包括的问题有部分农机老化严重,更新换代乏力;运输机械多,耕地少;中小型动力机械较多,大中型机械较少;农机作业配套工具少,配套率低;低档机械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机械少,高性能机械少。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z/4_603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