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大棚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01:07:20
字号:

西红柿大棚栽培技术要点:

西红柿大棚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1 、番茄品种的选择

在大棚西红柿种植过程中,西红柿品种的选择与西红柿的生产质量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其直接影响着西红柿的生产经济效益。因此,大棚西红柿种植,应尽量选择口感好、产量高和成熟期短的品种。同时,由于春季的光照条件较差、气温较低,病虫害较多,所选择的品种还必须能够耐弱光、低温和病虫害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春季大棚番茄能够正常生长。当前适合大棚种植的西红柿品种主要有金赛田、豫番茄一号、金驼土子、毛粉802 等。

2、育苗:首先抓好一个早字,早买种子早育苗、早备农资耕地、备好棚膜早移栽、水肥病虫早管理、早防风、早浇水、早点花、早打药、早摘心、早打顶、早下叶、才能早成熟,方能早上市。

晒种1—2天,浸种12小时,方能催芽或播种,育苗用的基质或装钵用的营养土都要用迪中宝1000倍惨拌或浇灌,则为壮土之一。

苗床小水勤浇,用浇水控制小苗旺长,经常通风,用通风控制温度升降,苗床温度不得高于32度,病虫害提前防治,用菌毒双杀1000倍配迪中宝1000倍配金戈阿维菌素1000倍10天叶面喷施一次,要壮苗不要旺苗,分苗和移栽时用迪中宝1000倍做陪嫁肥苗床浇灌。

3、选肥用肥:可以用复合肥,氮磷钾13—17—15和15—5—22的含量各用一袋,每亩大棚2袋肥料做底肥,见效快、地发虚、效果好。多施农家腐熟的有机肥。动物粪没有腐熟就不要再施用了,不用动物粪便西红柿软腐病就会减少。

4、移栽:先浇水后栽苗,诱根深扎,大棚地耕好后做畦40和90公分的宽窄行,开始灌水,2至3天后可以移栽,株距25—30公分,一个窑,一颗苗,一碗水,点水成金。不能闷棚,保证温度,达到通风,缩短缓苗期。

5、水肥管理:缓苗后第一次浇水要土地见干见湿,每亩地冲施2瓶共360克迪中宝微量元素含腐植酸肥料,第二次浇清水,第三次浇水每亩地冲施复合肥40斤,最好是15—5—22的含量,以后轮流浇水,轮流冲施以上肥料,在膨果期上述肥料的用量可以适当增加。

6、西红柿点花:点花用的座果灵需增加兑水量2--3倍以上,点花、喷花时要在花蕾初开和半开的时候进行,棚温较低时座果灵施用浓度过大是造成西红柿裂果、炸果、怀抱果、高肚脐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7、植保管理:有病去治不如无病早防,防效增产,治效减收,请用菌毒双杀配迪中宝配金戈阿维菌素各1000倍10天叶面喷施一次,用菌毒双杀防治由真菌、细菌、病毒引起的各种病害,用迪中宝防止缺素症造成的病害,增产增收,提高果品质量,用金戈阿维菌素防治各种虫害,为大果、红果、圆果、亮果创造条件。

8、西红柿重茬的大棚地,每亩每季都要用菌毒双杀300---500倍地面喷施一次,方能起到重茬杀菌的效果,栽培上施用迪中宝有利于防止因缺素症造成的各种病害,还能增产增收。

供参考。谢谢关注交流

你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导致晒伤和水果畸形。如果此时番茄的叶子已经老化脱落很多,无法给果实遮荫,就要用其他遮荫物遮挡过多的光线。比如高大的植物,遮阳网等。西红柿收获后,田地也要仔细清理。把茎、叶、果实全部去掉,深埋。避免病菌对以后再次种植番茄的有害影响。保膜,挖排水沟,防雨防涝。顶部和底部出风口的大开口可以使棚内空气对流顺畅,及时排除热风,降低棚内温度和空气湿度。

防止营养生长过度,番茄生长过度,影响番茄的生殖生长,植物生长过度,导致开花结果。在作业线上可以施用有机肥,促进土壤通气,同时活化番茄根系,提高吸收能力,从而增加秋季产量。防治病虫害,保护大棚番茄顺利度过生长期。在通风口处设置防虫网,防止害虫从通风口进入温室危害作物生长。进入温室的昆虫应及时喷洒和杀死。要注意叶霉病、早疫病、溃疡病、病毒病等病害的发生,及时观察植株状况,一旦发现及时防治。持续高温暴露对番茄的最大影响是减产。

番茄生长期暴露在高温下,容易缩短番茄生长期,提前进入植物衰老期。尤其是番茄在花期,番茄的花器官容易发育不完全,花粉含量减少,无法正常座果。产量受到很大影响。高温暴露不仅会影响番茄的产量,还会严重影响番茄的品质,对种植者也非常不利。由于番茄果实在高温环境下膨胀速度会加快,还有一个问题是番茄的光合作用速度会因高温而降低,两者的出现都会导致番茄的空鼓。

降低膜的透光率可以起到遮光降温的作用,将温度维持在适合温室番茄生长的温度,保证番茄授粉结实。修剪和分叉,精细修剪和中断,以防止营养生长过度,番茄过度生长,影响番茄的生殖生长,并严重不造成花和水果下降。秋季可以选择在作业线上追施有机肥,同时可以刺激土壤,激活番茄根系,提高吸收能力,增加产量。要采摘番茄植株,控制其营养生长,保证果实成熟后再拔苗。防治病虫害,保护温室番茄顺利度过生长期。通风口要设置防虫网,防止害虫进入温室,危及作物生长。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z/4_51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