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与化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8 10:07:20
字号:

有机肥与化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可增强土壤的深处供肥和耐酸碱的能力,进而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从而有利于农作物的吸收和利用,肥效长。在盐碱地上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分解后。 四。它施入土壤后、改良土壤结构、钾三要素,分解慢。有机肥腐解后产生的一些酸性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钼等微量元素、锌,可为农作物提供全面的营养,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 二,能够促进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施入有机肥后,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水有机肥含有农作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和丰富的有机质,能促进土壤和化肥中的矿物质养分溶解,还可以提高土壤的也隙度、提高抗旱耐涝能力。 五,还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 六,还含有硼,是一种完全肥料,可增强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施入土壤后。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分解时产生的有机酸,养分不易流失,有利于耕作及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条件、 *** 作物生长,在干旱情况下,使土壤变得疏松,促进根系的发育。有机肥中不但含有氮,可为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养料。微生物又通过其活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丰富土壤中的养分,改善根系的生态环境。 一、肥、热状况。有机肥腐解后。 三、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及缓冲能力、磷、气、促进微生物繁殖,可减轻盐碱对作物的危害。有机肥施入土壤后、提高化肥利用率。有机肥施入土壤后,提高作物的耐涝能力,可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七

有机肥与化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女性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作用很简单

可持续发展就要叫我们当今社会一代一代发展不停止

但是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做到的~~需要一代一代的有才能的人

所以女性的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是...传宗接代..不段持续下去

生态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有些学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原理:

1 回圈再生原理

生物圈中的物质是有限的, 原料、产品和废物的多重利用及回圈再生是生态系统长期并存并不断发展的基本对策。生态系统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 各系统间相互依存, 相互联结, 互为促进, 在一定条件下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形成具有一定组成和功能的自组织结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掌握系统执行规律的基础上, 在系统内建立和完善这种回圈再生机制, 使物质在其中流动往复和充分利用, 这样既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而且还可以避免或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 使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同时实现。资源的回圈利用要求在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回圈、能量回圈和资讯传递必须具备多个终端和介面, 系统内食物网的联结度大而且是多维的, 即高度网路化, 而每个网点上的功能由一个物种单独或多个物种共同协作完成, 这意味着回圈再生原理的应用以生物多样性为前提, 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有着重大意义。

2 自我调节原理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任何一个生物的发展过程都受到某种或某些限制因子或负反馈机制的制约作用, 也得到某种或某些利导因子或正反馈机制的促进作用。过程稳定的生态系统, 这种正负反馈机制是相互平衡的。健全的生态系统就靠这种反馈机制实现自我调节以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所以要做到可持续发展, 不能破坏生态系统这种自我调节机制, 要充分利用这种机制, 因势利导进行人类的经济活动。比如, 任何牧场的牧草生产力与载畜量都存在反馈平衡机制, 在人类没有干预的情况下, 这个牧场生态系统的牧草生产力与载畜量会趋于动态平衡以维持牧场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所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类在进行生产实践过程中应尊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 不能随意开发。所谓“人定胜天”或“征服自然”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无知或知之肤浅。人类应在自然规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生产活动, 尤其是对社会发展进行战略规划时, 特别是对区域发展进行规划时, 应确实贯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原理, 以保证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进而促进整体发展的可持续性。

3 系统的统一性原理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形成的, 构成系统的各个组分是有机联络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形成有序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整体性或有序性体现在各子系统之间的物质回圈、能量流动和资讯传递能够持续进行。生态系统的演替表现为各组分之间的统一性加强, 即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一个地带性的顶极群落, 其根本特征是系统内物质能够良性回圈、能量能够充分利用, 并具备健全的资讯反馈机制。任何组分的畸形发展或不合理的结构改变都有可能破坏系统的统一性, 从而削弱其功能, 当超过某一阀值时, 则引起系统的崩溃。统一性原理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做到统筹兼顾, 不能片地、急功近利地发展某一组分而削弱另一组分, 不能片面地无节制地进行某一区域开发而不顾全域性利益。这种错误观点在传统林业经营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人们关心的是木材生产, 于是乱砍滥伐, 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 而置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不顾, 当然最终也就削弱了森林的整体功能的发挥, 导致其结构溃散, 整体效益不良, 使森林生态系统向着逆行方向演替。系统的统一性原理还意味着人类的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原有的合理组分结构, 不能任意改变, 比如草原生态系统不能随意开垦为农田, 过去围海造田、围湖造田是典型的倒行逆施行为, 与可持续发展是根本对立的。

论述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产所,肥料是作物生产最基本的营养来源。

要明确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面对人口、粮食、资源、环境与能源五大问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可持续的农业应该能够维护土、水资源和动植物的遗传资源,使环境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维持下去,并能够被社会所接受。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可持续农业也在不断提高与完善。可持续农业的核心是以当代科学技术为基础,以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续提高的土壤肥力、持续协调的生态环境,以及持续利用与保护的农业自然资源为目标,以高产、优质、高效、低耗为宗旨,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经营方法来管理而建立的一种农业综合体系。其中持续提高的土壤肥力不仅是基础的基础而且是各种持续关系的纽带。

我国地少人多,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数量有限,要解决好粮食问题,就必须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量。在我国有限的耕地中,中低产田占60%以上,其中养分贫瘠是最为普遍的问题之一,加上施肥技术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著农作物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因而,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的土壤以及与之密切关联的土壤肥料学的发展,对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起著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类赖以生存的、最最基本的。

生物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可以建立生物能源,替代原有的天然能源。

2.可以建立新型的生物反应器,可以用于各种生活用品的生产

3.产生高产的,具有抗性的作物品种,减少农药及化肥的使用

4.生产更多的毒副作用下的药物

5.有助于我们加快对人类及生物界的了解,做更多有益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事

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保护环境

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借鉴作用

1、从根本上进行一个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形成一个良性回圈。 2、明确了“三农”工作的战略重点,为新形势下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 3、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扩大发展的回旋余地,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谁知道环境监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啊?

强化环境管理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之一。环境保护事业开创20多年来,我国坚持以环境管理为中心,建立健全了排污收费、环境影响评价、建设专案环境保护“三同时”等老三项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许可证、限期治理、污染集中控制等新5项制度,加强了环境监测等基础能力建设,加强了环境现场监督管理,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90年代以来,在我国着力改善重点流域和区域环境质量,实施污染总量控制、“三河、三湖、两区、一市、一海”治理、重点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和工业污染源达标、取缔关停“十五小”等跨世纪工程中,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发挥了更为突出的作用。

排污收费:有效地促进企业的污染治理

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从法律上确立了排污收费制度。国务院先后于1982年、1988年释出了《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和《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暂行办法》,对排污费征收、管理和使用作出了明确规定。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形成了6部环境保护法律、2部环境保护法规、20多项部门规章及地方80多部规范性档案组成的排污收费法律体系,为排污收费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到1998年底,全国共向50多万个排污单位累计征收排污费385.15亿元,其中用于补助治理的资金为239.70亿元,用于补助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资金123.53亿元。1998年全国征收排污费49.13亿元。

排污收费作为一项经济手段,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污染治理,并为环境保护筹集了必要的污染治理资金。

“八五”期间,全国用于污染治理的环保补助资金达74.96亿元,安排治理专案89430个,占同期全部污染治理专案的69.02%。

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我国 *** 把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作为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对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作出法律规定,到1986年国务院环委会、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颁布《建设专案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8年国务院颁布《建设专案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已基本上形成了国家、地方和行业相配套的多层次的、与其它环保法规相衔接的开发建设环境保护管理法规体系。1986年以来,国家共制定颁布建设专案环境保护管理行业行政规章50多项,组织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建设专案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等的编制工作。

1990年以来,全国共审批建设专案45万个左右,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逐年上升,大中型建设专案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执行率分别从1991年的56%、85.5%提高到1998年的91.1%和95.3%。

1998年全国共完成18063项工程的环保验收工作,国家环保总局从1995年开始对128个重大专案进行了环保设施验收,严格的管理促进了企业环保工作。据统计,1996-1997年,全国建设专案环保投资240亿元,占同期建设专案总投资的4.4%。

1997年,全国实施执行“三同时”投产专案16650个,“三同时”合格率91%。通过贯彻“以新带老”、“总量控制”原则,带动老污染的治理,实现了“增产减污”的目标。

建设专案环境保护管理已拓展到各类开发区及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外资企业、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专案。各省、市普遍加强了饮食娱乐服务行业环境保护管理,乡镇工业通过加强环境管理,“三同时”执行率已由75%上升到89.5%。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资源开发建设专案逐步纳入环境管理轨道。矿产资源、水利、水电、农业土地区域开发等专案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国家对三峡、南水北调、黄淮海、塔里木、三江平原、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等一批重大专案加强了环境保护管理。

多年来,从事建设专案环境管理、评价及技术支援的专业队伍逐步发展壮大。

国家环保局先后颁布了《建设专案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和《环境影响评价证书持证单位日常考核制度》。截至1997年底,国家环保局已举办各类环评技术培训班57期,培训7100多人,并从1998年起实施环评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环境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逐步提高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全国环保系统已建成了一支高素质的环境监测队伍,现有各级环境监测站2223个,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环境监测网路。环境监测人员35928人,占全国环保人员总数的42.4%。

国家环保局先后颁布了《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等法规性档案,制定并颁布了《水和废水监测技术规范》、《污染源监测技术要求》等一系列技术规定,制定了相应的分析方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保护体系、环境监测站规范化管理制度、环境监测资讯传输系统和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1993年2月,国家环境保护局组建了全国环境监测网路,有监测人员11210人。

20年以来,我国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和能力逐步提高。目前,环保系统监测系统仪器原值约为5.2亿元,环保系统已拥有5种大型仪器(原子吸收、离子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色质联机)共1257台,微机885台,监测车1449辆。

20年来,环境监测工作的范围和任务逐年增加,在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站中,已有173个站开展了大气监测,170个站开展地面水监测,169个站开展了噪声监测,30个站开展海水水质监测,127个站开展了生物监测,159个站开展废水、废气监测。全国各级监测站每年约上报有效监测资料3千万个。

1980年以来,为摸清中国环境状况的底数,编制环境保护规划,制定符合国情的环境管理措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多项大规划的全国性环境调查。其中有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的调查、全国主要粮食中有机氯农药含量的调查,全国工业污染源调查,提出了全国重点控制的3000家、6000家和9000家污染企业名单等。编制了“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全国环境监测规划。配合长江三峡大坝截流工程和流域污染治理工作,国家环境保护局还组织了长江及三峡库区水质的同步监测、淮河水质同步监测及淮河、太湖污染治理达标监测,完成了《中国生态环境监测网路建设规划研究》等。多年来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提供了近10亿决策性资料。为环境管理决策和环境执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提高环境监测管理的科学水平,1989年12月成立了环境监测咨询机构“全国环境监测技术委员会”。1990年开展了全国性的市、县级环境监测优质实验室评比和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网考核,1992年开始环境监测站的计量认证工作,使监测站的建设和管理走上了规范化管理轨道。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点的、以行政区域、行业部门和环境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环境监理:强化治理力度、提高设施正常运转率

1993-1995年,全国人大环资委和国务院环委会连续3年开展了环保执法大检查。王丙干、宋健、曲格平、徐志坚、解振华等领导亲自带队,派出23个执法检查团,检查了23个省(市、自治区)。各地也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执法检查活动。1997年-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和监察部又连续2年组织开展了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联合执法检查。对全国27个省(市、区)及其下属的47个地市、45个县、8个乡镇的各级人民 *** 和272个企业进行检查。

按照《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取缔、关停“十五小”的要求,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取缔、关停“十五小”的工作。到去年年底为止,全国共取缔、关停“十五小”有65244个,占应取缔的87.25%. 除经国务院批准延期的云南、贵州及新疆的关停率分别为87%、76%和85%以外,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达到100%。全国因取缔、关停“十五小”,年减少废水排放量19.7%亿吨,减少废气排放量423亿立方米,减少固体废物排放量8124万吨。

1997年以来,重点流域环境现场监测管理力度不断加大,淮河流域的四省环保部门及其环境监理机构共对污染企业进行19844次的现场监督检查。1999年上半年,淮河流域日排废水100吨以上工业企业已达标验收的上升到1105个。太湖流域的上海市和江苏、浙江二省环保部门及期环境监理机构开展对日排废水100吨或COD30公斤的排污单位的现场监督检查。云南省环保部门也对滇池流域排污单位加强了现场监督检查。

由于各级环保部门不断加强环境现场监督执法力度,污染治理设施正常动转率逐年提高,已由1992年的88.6%提高到1998年的92.6%,有效遏制了排污单位擅自闲置或拆除设施现象;大中型专案“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其他各项制度也逐步得到强化。

1999年1月,黄河小浪底河段发生严重污染,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环保局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及时采取措施,三省累计出动环保执法和监测人员1200多人次,对已经取缔、关停的1万多家“十五小”企业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到1999年2月底,黄河干流水质已基本恢复到上年同期水平。

今年上半年,监督管理司共查处污染事故、纠纷及群众和新闻单位反映的热点问题38起。同时还有效地指导了重庆、辽宁发生的2起污染泄露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避免了污染损害。

经过一线执法,基本建立了一支初具规模的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形成省、地(市)、县、乡(街道)四级网路。全国共有省、市、县、乡四级环境监理机构7714个。

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在环境监理工作试点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环境监理工作的制度体系。先后颁了《环境监理工作暂行办法》、《环境监理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式》、《环境监理人员行为规范》、《环境监理报告制度》、《环境监理政务公开制度》。

队伍管理取得一定成效。通过完善执行标志,统一执法证件,加强队伍培训,环境监理队伍素质逐年提高,并涌现出一批像刘新民、沈阳市环境监理大队为代表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地铁可持续发展中 *** 的作用

只要 *** 有钱肯给老百姓出行上化。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有机肥料的基本知识1

一、有机肥料的概念1

二、有机肥料的种类与分类2

三、有机肥料与生物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的区别3

第二节 有机肥料的基本作用4

一、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4

二、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5

三、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刺激作物生长5

四、提高解毒效果,净化土壤环境6

第三节 我国施用有机肥料的历史6

第四节 加工施用有机肥料的重要意义6

一、加工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培肥地力,切实提高耕地质量7

二、加工施用有机肥料可防止有机废弃物污染环境7

三、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9

四、加工施用有机肥料减少化肥用量,防止农业面源污染,

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9

第二章 利用秸秆加工有机肥料11

第一节 秸秆资源的利用价值11

一、秸秆资源及特性11

二、主要农作物秸秆的利用途径12

三、秸秆是重要的有机肥资源14

四、秸秆还田的重要作用15

第二节 秸秆还田19

一、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19

二、秸秆还田考虑的主要因素22

三、玉米秸秆还田技术24

四、小麦秸秆还田技术30

五、水稻秸秆还田技术32

第三节 利用秸秆堆制有机肥料技术39

一、秸秆分解的科学原理39

二、利用秸秆堆肥40

三、利用秸秆沤肥41

四、采用现代技术工厂化处理作物秸秆加工有机肥料42

第四节 常见秸秆腐熟菌剂及其使用方法43

一、腐秆灵43

二、CM菌44

三、催腐剂45

四、酵素菌46

五、“三一”牌有机物料腐熟剂(秸秆专用)47

六、瑞莱特微生物催腐剂48

七、阿姆斯有机物料腐熟剂50

八、“圃园牌”秸秆腐熟剂51

九、“满园春”生物发酵剂52

十、RW促腐剂54

十一、一特牌有机物料腐熟剂55

第三章 利用粪便加工有机肥料57

第一节 常见粪便种类及其特点57

一、人粪尿57

二、家畜粪尿61

三、家禽粪便63

第二节 畜禽粪便利用方式64

一、不加处理直接用作肥料64

二、制作圈肥65

三、发酵加工腐熟有机肥料66

四、膨化处理69

五、水解处理69

六、蚯蚓处理69

七、沼气处理70

八、制作复混肥料70

第三节 利用畜禽粪便工厂化加工有机肥料的设备70

一、发酵设备及设施71

二、粪便干燥设备及设施73

三、其它辅助设备74

第四章 绿肥81

第一节 绿肥作用81

一、绿肥的功能81

二、当代种植绿肥的现实意义83

第二节 绿肥的种类与品种84

一、主要种类及其特性84

二、主要绿肥作物品种87

第三节 绿肥的种植方式107

一、典型的绿肥种植方式107

二、果桑园绿肥的合理种植方式118

第四节 绿肥的利用方式119

一、翻压作肥料119

二、其它利用方式121

第五章 腐殖酸类肥料127

第一节 腐殖酸127

一、腐殖酸的性质127

二、腐殖酸的类型127

第二节 腐殖酸类肥料资源及其特性129

一、泥炭129

二、褐煤131

三、风化煤132

第三节 腐殖酸类肥料的生产133

一、泥炭的开采133

二、腐殖酸肥料的生产技术135

第四节 腐殖酸肥料生产、施用注意事项144

一、生产注意事项144

二、施用注意事项145

第六章 利用其它有机废弃物加工有机肥料146

第一节 利用生活垃圾加工有机肥料146

一、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潜力146

二、垃圾加工有机肥料的方法147

三、垃圾有机肥料的合理施用153

第二节 利用污泥加工有机肥料154

一、污泥特点154

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的控制标准155

三、污泥农用的原则和管理规定156

第三节 利用粉煤灰加工有机肥料157

第四节 利用糠醛渣加工有机肥料159

第五节 利用钢渣加工有机肥料160

第七章 国内外工厂化加工有机肥料的先进技术模式161

第一节 国内加工有机肥料的先进技术模式161

一、堆腐加工有机肥料161

二、卧式发酵165

第二节 国外工厂化加工有机肥料的先进技术模式167

一、德国沼气发酵167

二、意大利鸡粪快速加工有机肥料167

三、日本餐厨垃圾快速堆肥技术168

第三节 工厂化加工有机肥料的发展趋势168

一、有机肥料加工工艺简单化169

二、有机肥料加工时间快速化169

第八章 有机肥料施用技术171

第一节 有机肥料施用方法171

一、作基肥施用171

二、作追肥施用172

三、作育苗肥施用173

四、有机肥料作营养土173

第二节 有机肥料的再加工173

一、有机?无机复混肥173

二、生物有机肥料176

第三节 有机肥料的科学施用177

一、因土施肥178

二、根据肥料特性施肥179

三、根据作物需肥规律施肥180

四、有机肥料与化肥配合181

第四节 有机肥料施用的误区182

一、生粪直接施用182

二、过量施用有机肥料的危害182

三、有机、无机配合不够182

四、喜欢施用量大、价格便宜的有机肥料182

第九章 有机肥料厂的建设184

第一节 有机肥料厂的规划设计184

一、原料调查184

二、地理位置的选择184

三、选择生产工艺与设备185

第二节 有机肥料加工厂环境的控制186

一、恶臭的控制186

二、尘土的控制187

三、苍蝇的控制187

第三节 有机肥料产品的质量控制188

一、严把原料关188

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189

三、产品质量管理189

第四节 有机肥料产品的登记管理190

一、肥料登记证申请者的资格190

二、肥料登记类型191

三、登记资料要求191

四、同一企业不同产品的登记197

第十章 有机肥料厂化验室建设及肥料检测技术198

第一节 有机肥料厂化验室建设198

一、化验室的作用198

二、化验室常规检测项目198

三、化验室的建设和仪器、化学试剂的配备199

第二节 有机肥料常规检测方法202

一、有机肥料全氮的测定202

二、有机肥料全磷的测定204

三、有机肥料速效磷的测定207

四、有机肥料全钾的测定210

五、有机肥料速效钾的测定212

六、有机肥料水分的测定214

七、有机肥料粗灰分的测定215

八、有机肥料有机质含量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217

九、有机肥料铜的测定219

十、有机肥料锌的测定225

十一、有机肥料铁的测定230

十二、有机肥料锰的测定236

十三、酸碱度的测定(pH计法)241

十四、测定砷、镉、铅、铬、汞试样溶液的制备241

十五、砷含量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242

十六、镉含量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46

十七、铅含量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48

十八、铬含量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50

十九、汞含量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52

二十、有机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256

二十一、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258

第十一章 国家鼓励加工施用有机肥料的政策261

第一节 鼓励利用有机废弃物加工有机肥料的政策261

第二节 鼓励施用有机肥料的政策262

第三节 北京市补贴推广有机肥料的具体办法263

一、补贴对象确定原则263

二、价格和补贴标准264

三、操作程序264

四、产品质量检查265

五、肥料施用效果评价266

六、宣传与培训266

第四节 北京市补贴推广有机肥料产品的质量管理办法267

一、适用范围267

二、产品质量要求267

三、质量管理268

附录270

一、常见畜禽粪便养分含量表270

二、堆肥养分含量表271

三、秸秆养分含量表272

四、绿肥养分含量表273

五、各类肥土养分含量表275

六、各种污泥养分含量表275

七、各类泥肥养分含量表275

八、各种秸秆灰养分含量表276

九、各类饼肥养分含量表277

十、有机?无机复混肥和有机肥行业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278

十一、粪大肠菌群菌值计数表1278

十二、粪大肠菌群菌值计数表2279

十三、粪大肠菌群菌值计数表3279

十四、粪大肠菌群菌值计数表4280

十五、粪大肠菌群菌值计数表5280

十六、粪大肠菌群菌值计数表6281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z/4_477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