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希望能帮助到您,祝您收获!
)鲢鱼
鲢生活于水的中上层,性情活泼,喜跳跃。主要浮游生物(以浮游植物为主),以各种硅藻、甲藻、金藻、黄藻等为主要食料,其次为浮游动物、细菌、腐屑以及悬浮的人工饵料粉末。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0-30℃,1龄鱼可达到0.5-1kg。
1、亲鱼培育技术
鲢以浮游生物为天然饵料,以池塘施肥为主,辅以适量精料即可培育成功。
主养鲢亲鱼的池塘,每亩放养尾重5-8kg的种鱼10-15尾,配养同规格的鳙亲鱼3-5尾、尾重10kg左右的草亲鱼3-5尾。鲢的饲养管理与草鱼基本相同。在此过程中,通过人工施肥培植浮游生物时,合理施肥十分重要。
产后1个月,为保持清洁水质,一般不施肥或少施肥,增投粉状精料并以干撒或调湿后透雨池坡水下,相对集中于一线,以利亲鱼均衡摄食。投饵量为亲鱼总体重的3%左右。
夏季高温,施肥以量少、次多、经常为原则。每次每亩施牛粪、猪粪或绿肥100kg左右,或尿素2kg左右,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4kg左右。水温25℃,粪肥有效期7-10天,化肥5-7天,以保持水质茶褐色或绿褐色,透明度35cm左右。
秋季水温下降,出现昼夜温差,水体上下经常性自然交换较好,鲢亲鱼吃食量大,生长好,可以适当增加施肥和投饵量。
在秋末下好基肥(每亩施粪肥200kg),培好水质的基础上,冬季的饲养管理较为简单,只在天气晴好、朝阳深水区不定期投喂少量精料供食,以保持体质。
春季重点保持良好生态,每月冲水2次,为了保持水质中等肥度,可利用本塘水冲本塘。早春水温偏低,藻类生长缓慢,水质不易培肥,不应盲目增施肥料,应适当投喂精料,以补充天然饵料不足;一旦水质转肥,随着水温不断上升,又要防止亲鱼浮头和泛塘,尤其事春夏之交更是这样。
针对灾后重建的需要,现阶段要重点保证亲鱼体质的恢复。亲鱼受到冰冻灾害天气的影响,体内继续的营养已大量消耗,体质较弱。当水温达到6-8℃时,亲鱼池要抓紧施肥,促进饵料生物的繁殖生长,满足亲鱼的营养需求,促进亲鱼性腺发育,增加怀卵量,适时进入顺产期。
2、苗种培育技术
苗种培育要注意:定期注水,改善环境;掌握动态,调节投饵;观察水色,调节水质;防治病害,防止泛塘。
以鲢鱼为主养的池塘,鲢鱼夏花应占60-70%,搭配鳙鱼夏花8-10%和草鱼(或青鱼)20-30%。采取施肥为主的方法进行饲养,根据肥料转化、利用的时间进行追肥,每次没亩施有机肥量为基肥的1/3-1/2,或尿素2-3kg(碳酸氢铵加倍),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4-6kg,或微生物菌肥1-2kg,保持池水呈绿褐色或茶褐色,透明度30cm左右。
3、商品鱼养殖技术
鲢鳙鱼是轮捕轮放的主要品种,放养前,要进行水质培育:透明度20-25cm;施基肥,亩施发酵后的人粪尿或鸡粪200-500kg,或厩肥500-1000kg;施追肥,看水施肥,当透明度大于25cm时,亩施有机肥10-50kg,或无机肥尿素(氮肥)2.5kg,磷肥1kg,有机肥与无机肥可交替使用;每10天调节水质1次,注排水量20-30cm。
放养时,应选择体长、体重相差不多,体质健壮、肌肉丰满,外表颜色鲜艳有光泽,鳞片完好无损,游泳活泼,体表无伤痕和寄生虫的鱼种饲养成商品鱼。
以鲢鱼为主养的成鱼养殖,一般放养规格为250-400g的鲢鱼50尾/亩,50-100g的鲢鱼300尾/亩,以及鲢鱼夏花100尾;搭配少量鳙鱼、草鱼、青鱼、团头鲂、鲤、鲫等。鲢鱼轮捕1-2次,草鱼和鲢鱼夏花留种用。鲢鱼的放养量和预计产量均占60-70%,增长倍数为5左右。
4、病害防治技术
鲢鱼易患出血病、赤皮病、白皮病、水霉病、白点病、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等。
细菌性败血症
症状:体表组织、肌肉组织、内脏组织器官呈广泛的弥漫性充血、出血,肌肉疏松很容易撕裂而暴露鱼骨。
防治:彻底清塘消毒。放鱼前7-10天带水10cm,按亩施生石灰100kg或含氯30%以上的漂白粉10kg。
鱼种选择与消毒。选择健壮活泼、无病无伤的鱼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浴鲤鲫鱼种,10-2O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鲢鱼种lO-l5分钟。
杀灭寄生虫。每月1次,将灭虫类鱼药全面泼洒或挂篓,按每亩?米水面泼洒CuSO4?FeSO4合剂(5∶2)460g,或90%敌百虫40O-500gg,加食盐250g。
该鱼病发生后,按尽快调控好水质,泼洒或挂篓杀菌消毒类鱼药,如生石灰、漂白粉、强氯精、含ClO2的百毒清等,用量按厂家说明,并停食1天。
隔离发病水体,妥善处理死鱼,不乱丢弃,渔具专用并消毒,以免相互传染。
不好意思...我只会鲢鱼的培养技术。。。
见谅。
鱼药的鱼药使用注意事项
鱼病主要分为两类。
(1)生物性鱼病:由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引起,由病毒、真菌、细菌以及单细胞藻类等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的疾病,又称为微生物鱼病。由于微生物鱼病大多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传染性较高,且不易防治,故称之为传染性鱼病。由动物性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称为寄生虫鱼病,其特点是发病和传播较慢,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防治也较容易。
(2)非生物性鱼病:由水体环境的机械、物理、化学等非生物因素或鱼的生理机能失调所引起机体的代谢障碍或机能紊乱而导致的鱼病称为非生物性鱼病。此类鱼病种类多,危害较大,涉及面也较广。只要加强管理,作好预防工作,此类鱼病可避免发生。
使用鱼药物,首先要根据鱼病的原因和发病部位来决定治疗方法。还要视水温、鱼的忍耐度等灵活掌握,不同品种鱼类的鱼病,使用不同的药物。
1、正确测量鱼池面积、水深,计算鱼池水量,从而计算总用药量。此外,有些药物不能混合使用,如敌百虫不能和生石灰混用,有些药物保管不妥或过长,容易失效,因此,药物最好是现配现用。
2、在泼洒药物的同时,最好不要投喂饲料,一般要先喂食,后泼药。
3、用药时如果是水位浅水质瘦,药效作用快,可适当减少药量,特别是硫酸铜,瘦水池应特别注意减少用药量,避免产生药害。
4、池塘泼洒药物,一定要均匀,对不易溶解的药物,应充分使其溶解后再全池泼洒。
5、泼洒药物最好在晴天上午九时或下午四时左右进行,避免在中午阳光直射时施用,否则会降低药物的效果。若在夏季泼洒药物,宜在下午4-5时进行。用药时应注意鱼浮头时不能用药,用药时如遇阴雨天气,可用增氧机增氧1小时后泼洒。
6、全池泼洒药物时,应从上风处开始逐渐向下风泼,这样开始泼浓度较大,但随着风力的作用,药液会很快在池中分布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