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丰收的古诗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2、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
3、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4、宁如凿空使,远致石榴花。
5、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6、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7、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8、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0、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1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2、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13、若干生命若干春,有所丰收有所贫。
14、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15、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16、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7、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2.关于丰收的诗歌《拾豆豆》
胖丫丫哎,俊妞妞,手牵着手儿过沟沟,过沟沟,拾豆豆,一拾就拾了一兜兜,咿呀得儿哟,一拾就拾了一兜兜得儿哟。
金豆豆哎,银豆豆,圆不溜溜的红豆豆,一颗颗,拾到手,丰收的果实不能丢,咿呀得儿哟,丰收的果实不能丢得儿哟。
《秋天果子多》
秋天象只大盘子
盛满各种甜果子
绿苹果 红柿子
黄澄澄的大梨子
串串葡萄赛珠子
象灯笼的是橘子
秋天是只果盘子
人人喜欢吃果子
《大农业丰收啦!》
大农业丰收啦!
喜讯传遍了整个戈壁。
太阳公公竖起了大拇指;
风婆婆唱起了丰收之歌;
小巴郎弹起了东不拉;
小古丽转起了花裙子;
看啊!
田野里,
玉米爷爷捋了捋长长的胡子,
向我们微笑;
向日葵害羞地垂下了脑袋,
向我们点头;
西瓜拍起了将军肚,
向我们招手。
听啊!
火车咔嚓咔嚓的步伐,
正把丰收的希望送向远方。
大农业丰收啦!
整个戈壁沸腾喽!
3.关于秋天丰收的诗句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南宋 辛弃疾《破阵子》
释义: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2、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释义: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释义: 秋风刮起,白云飞。草木枯黄雁南归。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
4、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释义: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5、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释义: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6、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释义: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7、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释义: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秋水的绝唱 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
8、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战国楚·宋玉《九辩》
释义:悲凉啊, 秋天带来的气息 ,萧瑟啊草啊木啊摇啊摇啊掉下来衰败啦, 哀怆孤寂啊,好象在远行之中 ,爬上爬下啊 一年又要过去啦。
9、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释义:庭院里眨眼间多了许多落叶才觉醒原来秋天已经来了。
1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释义:初秋傍晚景远阔,高高明月又将圆。
4.有关丰收的诗歌1、假如你需要的古诗,为你奉上经典的两句,请你参考: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南宋 辛弃疾《破阵子》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2、假如你需要的是现代诗,为你奉上一首:
丰收
那一片麦田里,我看到了希望
孩子们追逐嬉戏,在广裹的土地
跑不规则的形状。一阵阵欢快的笑声
瞬间刺破了整片秋天,传便村庄的每个角落
点燃了们丰收的
一排排收割机,从麦田的这一走向那一
吐出的是,大把大把光滑的麦杆
咽下的是,大颗大颗饱满的麦粒
于是,我开始用黑白的线条
把这一副副暖的场景勾勒一幅画
5.有关丰收的诗歌我这瘦弱的马鞍 班蟊飘散的足音 落入午夜的产房] 恋爱的梨花 打开暮春的房门 孩子们都去守望稻田 乌鸦在正午失眠 路旁的姑娘 硕大的乳房 没人采摘 我们这一片成熟的庄稼 年轻的牧人 请吆喝你的牛羊 谁拉开多情的纱帐 对着蓝月亮的耳朵歌唱 《删除的记忆》 你及不掩耳的来了 又目不可及的去了 秋天没有思考 黄叶的命运就落在大地的手掌中 我试着从泥土里搜索日子 从河面上寻找白云 水瞪了我一眼 童年一晃如过 《风,在搜索什么》 绿色的叶 红色的花 青色的草 紫色的云 被大地吞噬 被秋扫荡 青春之火在地里高歌 拔节 一千万只饥民的手在旷野上伸展 牛羊在啃着苍老的生命 风钻地三尺 搜索着什么 等待———— 一个青色的生命 《丰收走进了家》 黄金的声音从田野走进家 一阵风 吹香了整个原野 枝累了 低垂着头 勤劳的人填充着饥饿了的田埂 软尾巴的燕子在屋檐下微瞪着眼 被面前的金光吓的震粟 以前的三五斗 现在三五百担 该是时候了 1 一望无际白云般点缀的棉花 微风又送来 满鼻的稻花香 还有黄澄澄的玉米棒子 红彤彤的辣椒 和火红的高粱 丰收的喜悦 象初秋的好天气 时刻挂在农民古铜色的脸上 2 餐桌上的食物 不在为了解决温饱 而是为了营养调配 在不断翻着花样 去年 已配齐了全套的农用机械 今年 刚盖了没几年的瓦房 小两口子 正商量着要翻盖新房 笔直的柏油路 刚 通到家门口 家庭轿车的购置 议事日程又提上 孩子身上的不断置换的花衣服 最令他们 神往 3 连年的好运气 连连不断 接连的好年景 蒸蒸日上 殷实的好日子 更是红红火火。
6.关于“丰收”的古诗有哪些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南宋 辛弃疾《破阵子》释义: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2.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毛泽东《七律·到韶山》释义: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3.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释义:阵阵秋风卸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 。
4.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释义: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5.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释义:见长风吹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振奋,烦恼为之扫光,感到心情舒畅,于是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
6.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释义: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7.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释义: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8.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战国楚·宋玉《九辩》释义:悲凉啊 秋天带来的气息 萧瑟啊草啊木啊摇啊摇啊掉下来衰败啦 哀怆孤寂啊好象在远行之中 爬上爬下啊 一年又要过去啦。
9.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晋·陶渊明《酬刘柴桑》释义:庭院里眨眼间多了许多落叶才觉醒原来秋天已经来了古人眼中的秋多有些萧索、零落之意。
10.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释义: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一层寒冷的色彩。
11.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南朝梁·范云《别诗》释义:金城的衰草笼罩着寒雾,玉门的树叶在风里凋落。
12.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释义:诗人寒城登望,触目都是苍茫之色。
13.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释义:时间是九月,季节为深秋.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
14.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释义:荆溪潺湲流过白石粼粼显露,天气变得寒冷红叶落落稀稀。
7.形容丰收的诗句有哪些1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释义:深秋时节是一个伤感的时节,而昭君却在这时候远离故土
2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释义:摇落”让人联想到风雨飘摇,黄叶落地。
3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释义: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释义:秋风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
5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释义:秋风萧瑟,草木零落,白露为霜,候鸟南飞
6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释义:只有那一叶梧桐悠悠下,不知寄托了多少秋凉悲声!
7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译文:看到落叶不禁发出感叹,才知道原来已是金秋了
8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译文:初秋白昼慢慢变短,黑夜渐渐变长,晚上远望月亮也越来越圆了
9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芙蓉荷花。——南朝齐·萧悫《秋思》
译文:清香的荷花在寒露的浸泡下凋零了,浓绿的柳树在秋月的冷辉中稀疏了.
10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译文:寒城登望,触目都是苍茫之色
8.有关丰收的诗歌我这瘦弱的马鞍
班蟊飘散的足音
落入午夜的产房]
恋爱的梨花
打开暮春的房门
孩子们都去守望稻田
乌鸦在正午失眠
路旁的姑娘
硕大的乳房
没人采摘
我们这一片成熟的庄稼
年轻的牧人
请吆喝你的牛羊
谁拉开多情的纱帐
对着蓝月亮的耳朵歌唱
《删除的记忆》
你及不掩耳的来了
又目不可及的去了
秋天没有思考
黄叶的命运就落在大地的手掌中
我试着从泥土里搜索日子
从河面上寻找白云
水瞪了我一眼
童年一晃如过
《风,在搜索什么》
绿色的叶 红色的花
青色的草 紫色的云
被大地吞噬
被秋扫荡
青春之火在地里高歌 拔节
一千万只饥民的手在旷野上伸展
牛羊在啃着苍老的生命
风钻地三尺
搜索着什么
等待————
一个青色的生命
《丰收走进了家》
黄金的声音从田野走进家
一阵风
吹香了整个原野
枝累了
低垂着头
勤劳的人填充着饥饿了的田埂
软尾巴的燕子在屋檐下微瞪着眼
被面前的金光吓的震粟
以前的三五斗
现在三五百担
该是时候了
1
一望无际白云般点缀的棉花
微风又送来
满鼻的稻花香
还有黄澄澄的玉米棒子
红彤彤的辣椒
和火红的高粱
丰收的喜悦
象初秋的好天气
时刻挂在农民古铜色的脸上
2
餐桌上的食物
不在为了解决温饱
而是为了营养调配
在不断翻着花样
去年
已配齐了全套的农用机械
今年
刚盖了没几年的瓦房
小两口子
正商量着要翻盖新房
笔直的柏油路 刚
通到家门口
家庭轿车的购置
议事日程又提上
孩子身上的不断置换的花衣服 最令他们
神往
3
连年的好运气
连连不断
接连的好年景
蒸蒸日上
殷实的好日子
更是红红火火
9.关于丰收的诗词《丰收歌舞》
仲彦(土家族)
我梦见自己舒卷开来,在大地上展开
心醉神迷的舞姿。我这样
面向苍天舞动的
人做的火焰
继续在大地
面对秋天和丰收
在人世间燃烧
继续燃烧的血肉和骨头。此时我有很多话要说
我所说的,一字一句
都举着优美动人的姿势
还有很多语言
像来年,丰收的种子 一粒粒
跪在大地
生命,
绽开无数
美丽的眼泪,这就是我不停创造的舞姿
我总是渴望自己的创造
是世上
圣洁的花朵
我把她全部献给了大地
大地,接受了我真诚地播种
像村庄
在身边活着
身边,风调雨顺,
种活的丰收
真的十分激动
庄稼,你的舞蹈
在我面前
展开心醉神迷的舞姿
永远都在继续
10.描写秋天丰收的诗句古诗有哪些描写秋天丰收的诗句古诗有: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 李绅 《悯农》
释义: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代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释义: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3、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释义: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4、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唐代 白居易《观刈麦》
释义: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释义: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释义:
有关六安的诗句古代
咏槐原文:
行台阶下原植三槐,故巡抚张纪常正德壬申正月剪伐其一,寸干无存。闰五月初十日,予适抚临。越旬日,前槐茁复出土,月转盛茂,再月余,而柯肄乔耸叶蔽云飞凌空之势,勃然莫遏。噫!槐一物也,厚积昌发乃尔。气数遭际之盛造化生育之功,夫岂徒然而已哉!是用谩成小诗以纪其实传告将来云。
谁把庭槐浪剪除,源头生意自赢余。肄丛故柢戈矛立,叶护重阴伞盖舒。间世瑞灵钟厚载,新晴苍翠接清虚。凉氛谩讶祛烦暑,王氏祯祥史续书。
咏槐注释1此诗选自《弘治宁夏新志》。2正德壬申:即正德七年(1512年)。3浪:轻易;随便。4赢余:此指树木再生的嫩条。5肄丛:树砍后再生的很多的小枝。柢:树根。戈矛立:意为丛生的小树枝像戈和矛一样竖立。6钟:专注的意思。厚载:地厚而载万物。语出《易·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也专指地。7清虚:太空,天空。8王氏祯祥史续书:此句费解。王祯祥,不知何许人也?「史续书」 是否指《王祯农书》?王祯(1271年-1368年),字伯善, 元代 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 诗词作品: 咏槐 诗词作者: 明代 冯清 诗词归类: 咏物
1. 关于六安的诗句
关于六安的诗句 1. 赞美六安的风景散文诗怎么写
六安资源丰富而独特。
这里水源充沛,水质优良。佛子岭、梅山、龙河口、响洪甸、磨子潭五大水库总蓄水量为67.3亿立方米。
境内有木本、草本植物3800多种,各类水陆栖生脊椎动物500多种。盛产110多种名特优稀农副产品和1400余种中药材,粮、油、棉、麻、茶、茧、板栗、肉禽、羽绒、水产等产量多数居全省第一,六安瓜片、皖西白鹅及羽绒、霍山石斛等称甲全国。
境内已探明矿藏30多种,铁、金、铅、锌、石英石、花岗石、水泥灰岩等储量甚丰。境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丰富,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天堂寨,有南岳山、铜锣寨、万佛山、八公山等风景名胜区,奇松怪石,珍禽异兽,尽显造化之神韵。有万佛湖、安丰塘、水门塘等休闲度假区,水天一色,碧波万顷,尽夺自然之美妙。
2. 赞美六安的风景散文诗怎么写
六安资源丰富而独特。
这里水源充沛,水质优良。佛子岭、梅山、龙河口、响洪甸、磨子潭五大水库总蓄水量为67.3亿立方米。
境内有木本、草本植物3800多种,各类水陆栖生脊椎动物500多种。盛产110多种名特优稀农副产品和1400余种中药材,粮、油、棉、麻、茶、茧、板栗、肉禽、羽绒、水产等产量多数居全省第一,六安瓜片、皖西白鹅及羽绒、霍山石斛等称甲全国。
境内已探明矿藏30多种,铁、金、铅、锌、石英石、花岗石、水泥灰岩等储量甚丰。境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丰富,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天堂寨,有南岳山、铜锣寨、万佛山、八公山等风景名胜区,奇松怪石,珍禽异兽,尽显造化之神韵。有万佛湖、安丰塘、水门塘等休闲度假区,水天一色,碧波万顷,尽夺自然之美妙。
3. 一首与寿县有关的古诗
写给寿县的诗 何其芳 “写一首诗吧,何其芳同志,给我们寿县写一首诗!” 已经七年了,这样的声音 常响我耳边,我没有忘记。
这是一个年轻的工人,读过我的诗的初中毕业生。我说:“好!”对他感人的 希望和请求,我这样答应。
已经七年了,我还没有实现 我诚心诚意许下的诺言。这是长得多么慢的植物,我的诗在我心里长了七年!我歌颂寿县,并非追慕 它是古代楚国的国都,虽然楚国曾有高度的 文化,还有屈原的辞赋。
楚王的台榭留不下痕迹,李白早已作了对比。唐朝的宫殿也成土堆,李白的诗歌仍然象虹霓。
屈原的辞赋,李白的诗歌,这一切高峰又算得什么,比起今天劳动人民 改天换地的创造和劳作!淝水是一条小小的河,八公山是矮小的山坡,比起我们的革命战争,古代的战争多么小的规模!我歌颂寿县,是因为我热烈 赞美社会主义的优越。我从还并不富裕的生活 看见了未来的灿烂的岁月。
旧社会和水灾还留下创伤,小的村庄,矮的草房,已消逝的黑夜的影子,又怎能 掩盖初升的太阳的光芒?我歌颂寿县,是因为我深深 感到人民公社的先进。从集体农民的队伍中间,共产主义新人在长成…… 阳光灿烂,我走在公路上。
大杨叶在风中摇动象铃铛,开着花的紫云英象一片锦绣,给古老的土地换上新装。令人欣喜的是秧田的嫩绿,象生命本身的颜色的披露。
那是农场推广的新品种,稻穗沉重也不会倒伏。寿县的早晨露珠般新鲜,寿县的早晨并不清闲。
朝霞一样红火热闹,开始了新的紧张的一天。田野间移动着劳动的人影,运肥料的车辆来往不停。
学大寨、赶大寨的热潮在兴起,争取亩产“过长江”的收成…… 寿县的夜晚星星般明净,寿县的夜晚也不平静。生产队的社员激烈地展开了 生产大队长人选的争论。
不要打鱼摸虾的人,不要戴上纱帽嘴不正,不要肚里油,不要把农村 往资本主义道路上引!要的是把满腔热血 献给社会主义事业,要的是一贯大公无私,和敌人斗争英勇坚决!在生产队中间,在我们面前,就有这样的***员:抗日,打蒋介石,办农会,斗地主,他样样都是奋勇争先。个人利益却往后退避,他作过木工厂的支部书记。
炊事员给他盛的粥稠一些,他都谢绝了这种差异。大水从上游咆哮而来,上面漂满了家具、木材,水流得多么急,水流得多么快,它要奔流到海不复回。
他动员并率领全村的庄稼汉,把家具、木材打捞上岸,晒干后全送还上游的村庄,没有留下一块木片。他当过多少年、多少次干部,生活仍然这样艰苦,他住的草房低得要碰头,他穿的布衣服补了又补。
他蹲着端碗在门前吃饭,碗里青菜拌了一大半。社员要选的是这样的大队长,群众信任的是这样的好伙伴!讨论会开在队里的牛窝,牛在呼吸,人在地上坐。
他的父亲就是饲养员,讲他的优点,也讲他的差错…… 在北京的医院里,我害了一场病,我多么想看看我的北京!我说,我真闷得慌呵,病房远不是北京的全景!清晨,我爬上三层楼的屋顶,北京是多美的绿色的城!夜晚,我看见满天的星斗,比不土地上的灯火光明!突然,我想写这样的诗篇:《北京的早晨》、《北京的夜晚》。这并不是说,好象写诗 总有一点神秘和怪诞。
十三年了,我的诗还只有题目,这是长得多么慢的植物,十三年了,在我心里的种子 还没有壮大到破土而出!白天我从宿舍到机关,办公,开会,上班,下班,在书桌上磨破我的袖子,晚上我熬夜到两点,三点。我熟悉的北京是很小很小的角落,写诗最根本的还是生活,要写得很多很快才算数,我的气质就不宜写诗歌。
据说李白很会喝酒, 他的诗都是一挥而就。我不会喝酒象是美德,我的诗的酒味也不浓厚。
我收到过责备我不写诗的信:“难道你不坐火车旅行?在车厢里也可以写诗!” 我没有同火车轮唱和的本领。我也极少走马看花,我在发掘古代的文化,象考古家挖泥巴一样翻古书,年轻人说这种生活可怕。
我觉得这句话并不夸大,故纸堆能压死诗的幼芽,年轻人希望我多多写诗,从科学进军到农业机械化。北京,我的第二故乡北京,你是不是怀疑我的爱情?婴儿的脐带和母亲相连,我这样紧紧地和你共命运。
我少年时在这里留连光景,在这里我听过芦沟桥的炮声,我看见你骄傲的头垂下,日本法西斯的军队进城。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毛主席宣布人民共和国成立。
北京获得了新的生命,你的青春无比壮丽。我头上的白发来得太早,我还不知道什么叫做老,年轻的血液在我身上奔腾,我听见你的名字就心跳…… 我歌颂寿县,难道不就是 歌颂北京?寿县的晨夕 难道和北京无关,既然 北京统帅全国各地?一九七一年七月十日写完 注:第五节第二行。
李白诗:“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第十一节第三行。
紫云英,在当地叫红花草。其实不止有红花,也有紫色的花。
安徽提倡种紫云英作肥料。第十六节“打鱼摸虾”,指不积极从事集体生产劳动,而去干打鱼摸虾等事,为自己挣一些收入。
“戴上纱帽嘴不正”,指一作干部就脱离群众、作风不好;农民原话是:“戴上纱帽嘴就歪了”。“肚里油”,是农民给那种狡猾、鬼主意多的人取的外号。
4. 六安从古至今什么大事件吗
六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已发掘的古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进行过广泛的活动,而“六安”作为地名,则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代。
楚汉战争时,项羽封六县人英布为九江王,设都于六(遗址在今六安市北6公里西古城)。后来英布叛楚归汉,帮助刘邦击败项羽,被刘邦改封为淮南王,仍都六。
公元前196年,英布举兵反汉,战败被杀后,刘邦将其子刘长封为淮南王,迁都寿春。 公元前174年,汉文帝认为刘长企图谋反,将其流放,又于公元前164年将淮南故地一分为三,封刘长三子刘安、刘勃、刘赐分别为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
(今寿县和六安北属淮南国;今金寨、金安区、裕安区、霍山、霍邱属衡山国;今舒城县属庐江国)。 公元前121年,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谋反案发,二王自杀,汉武帝取衡山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区别衡山国为六安国,封刘庆为六安王,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
“六安”之名,由此得名,历代沿用。 关于六安之二 六安为什么又叫“皋城”? 要说“皋城”,必须先说皋陶。
皋陶名繇,字庭坚。《帝王世纪》上说他生于曲阜少吴之墟。
皋陶是尧舜禹时期的重要人物,与尧舜禹齐名,是上古四圣之一。 在舜帝时,他曾辅佐舜政,当上了大理之官,负责氏族政权的刑罚、监狱、法治事务,这个时期他制定了各种刑罚,因而皋陶被誉为中国的司法鼻祖。
传说皋陶的外貌青绿色,就像一个削皮的瓜;他的嘴唇像鸟喙,这是至诚的象征,能明白决狱,能洞察人情。在任舜的大理时,制定了五刑之法。
史书上说皋陶为大理,天下无虐刑、无冤狱,那些卑鄙的小人非常畏惧,纷纷逃离,至使天下太平。舜帝极为欣赏皋陶的成绩,便把他封于皋,所以繇又叫皋繇。
上古陶字读yao与繇相同,所以又写作皋陶。 舜死后,禹继位,他又帮助禹治水成功。
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禹选定皋陶为他的继承人,授给他处理政务的权力。可惜皋陶病逝在禹之前。
皋陶死后,葬在六地,即今天的安徽六安境内,在六安东十里头至今有座皋陶墓。 同时,禹为了表达对皋陶辅政的感激,就把今六安市一带封给皋陶子孙,故六安有“皋城”之称 关于六安之三 你知道六安的九拐十八巷吗? 九拐是:等驾拐、鱼市拐、茶叶拐、仓房拐、书院拐、潘家拐、上拐头、田家拐、大井拐。
十八巷是: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书版巷、塘子巷、扎笔巷、和平巷、棚场巷、龙须巷、观音寺巷、关帝庙巷、万寿寺巷、城隍庙巷、九拐巷、牛角巷、翠花巷、盐店巷、霍老婆巷。 六安的老城区,始建于1260多年前,历经唐、宋、元、明、清、中华民国各个朝代,六安城名多次变更,隶属关系几易其主,城池建毁交替,至近代,六安城区依地形构成了众多的拐拐巷巷,因而,民间有“九拐十八巷”之说。
这里的“九”和“十八”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代表多的意思,随着历年的不断建设,六安城区的“拐”不止九处,“巷”也不是十八条,例如,没有列入十八巷就有油房巷、五福堂巷、清官祠巷、天妃巷、西湖庵巷、花井栏巷、铁井栏巷、箭道巷、下巷子等。 六安的拐、巷,大多以商业特征或者地域特征命名,如鱼市拐就是卖鱼的地方;茶叶拐就是卖茶叶的地方;扎笔巷是以扎毛笔作坊聚集的巷道;大井拐那里有口大井,书院拐那里曾经有个书院等等。
近年来,由于老城区改造,“九拐十八巷”古建筑群大多数都被推倒,这些拐拐巷巷,留给我们的永远只能是美好记忆了,想到这些,心里还是有些伤感和遗憾。由此想到,我们的城市规划者,应该保留一批有着代表性的古代街巷建筑,就像北京这个大都市保留一部分胡同四合院一样,因为这些古建筑,是一批不可复制的宝贵精神遗产。
关于六安之四 “ 六安”为什么要读成“陆安(lu an)”? 六安的“六(lù)”的读音有着2100多年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六安的“六”字读“lù”,并非方言,而是带有六安特有的地域文化,是历史形成的。 从历史角度来讲,“六”是皋陶后裔的封地,《史记?夏本记》记载,帝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这便是古六国的雏形。
这里的“六”,不是数字上的6,而是指“六”这个地方。“六”在古汉语中,通假“陆”字,原意为“四周略高的陆地”,这也符合古六国的丘陵地貌特征,这个读音在《康熙字典》已有注释。
到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封“六地平安,永不反叛”而设六安国,这里的“六地”,也是指“六(lù)”这个地方,而不是指“6个地方”,因此,按照“据义定音”的原则,六安的“六”应当读“lù”音。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按常音设计,不能对特殊读音进行识别,同时“lù”的读音不易理解,外地人难以读准,带来一定不便。
针对同一问题,05年的时候,国家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曾有意将六安中“六”字的读音,由“lù”改为“liù”。但是,遭到了六安学术界很多学者的反对,他们普遍认为, 六安地名与皋陶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也是我们六安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研究皋陶文化的重要依据。
草率改音会带来与历史不符、割裂地名文化遗产、与皋陶文化不符、违背六安群众及学者2000多年来的传统读法等问题。 也有一些学者倾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