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在即,化肥大涨价,土地租金大涨价,那么今年种地还会有多大利润?在全球粮价大涨的背景下,叠加生产成本的增长,2022年的粮食价格能否有一个明显的上涨“变局”?这也成为很多种地农民朋友的一个热切期盼,因为粮价多涨点,可以抵消增加的种地成本,也好有一个稳定的种植利润。
下面就结合了解一些情况,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目前化肥价格到底涨多少?
转眼已来到3月下旬,正是广大农民朋友备春耕的时节,然而令大家闹心的是今年化肥价格可不低,据了解:春节过后,化肥市场走势偏强,进入3月份之后,更是加速上涨。
尿素:目前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江苏等部分省份尿素最高已经突破3000元/吨,其中黑龙江尿素报价3090-3120元/吨,辽宁次之,也达到了3090-3110元/吨。
磷酸二铵:从市场情况看,二铵每吨也有100-200元左右的涨幅,其中云南二铵最新报价3710元/吨,鲅鱼圈二铵出港口价格3900元/吨,比去年高出800-1000元/吨,即使与3月中上旬相比平均上涨100元以上。
复合肥:据市场最新报价显示,45%含量的硫基复合肥主流价3450-3600元/吨,折合172.5-180元/吨;45%氯基复合肥价格低一些,也达到3100-3300元/吨,折合155-165元/袋。
从当前肥料价格看,随着春耕的开始,估计还会有一些上涨空间,目前已经有些化肥企业暂停销售订单,可以说今年种地的肥料成本比去年增加已经没有悬念。
二、当下土地租金到底涨多少?利润会如何?
说到土地租金,今年流转土地的农民都会有深有感触,以黑龙江地区为例,今年流转1公顷(15亩),租金高达12000-13000元,比2021年要高出2000-3000元。
如果种植玉米,加上生产费用至少还得6500-7000元/公顷,这样种植1公顷玉米总成本将达到19000元左右,今年玉米刚收获时折干价1.1元/斤,大家看看需要产多少玉米才能够本?正常情况下利润也就能达到3000、4000元,如果自然灾害、价格稍有一些不确定性,那么种地就是个“锻炼身体”。
如果流转土地种植大豆,平均公顷产量4500斤左右,一斤卖3元,一共才13500元,只比地租多一点,生产成本至少5000元,加上种植者补贴,可能连成本都不够。
三、全球粮食市场到底啥情况?
一是全球粮价持续上涨。
从世界角度看,粮食供给还是比较紧张的,据粮农组织2021年9月份数据显示,全球粮价在过去15个月,全球粮价上涨40%。
二是地区冲突因素。
2月24日以来的俄乌冲突让本来上涨的国际粮价雪上加霜,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俄乌冲突可能导致食品和饲料价格上涨8-20%,全球营养不良人口激增。
另有统计数据显示,俄乌冲突将会有大约2000万吨谷物出口受到影响。
三是全球疫情因素。
受全球疫情影响,到目前已经有“印度、俄罗斯、泰国、越南美等12个国家禁止粮食出口,这也将影响全球粮食的供应。
从上述几个角度看,2022年全球粮食供应还是比较富有挑战的,存在继续上涨的市场逻辑。
四、2022年粮价展望:
综合上述三点的分析,化肥上涨、土地租金上涨,势必会推升粮食的生产成本,导致农民收获粮食之后,需要一个较高的价格销售才能获得一定的种植利润,所以2022年的粮价,从农民角度出发,出现挺价惜售的概率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把粮价向上承托一些空间。
从世界粮价来看,粮价上涨已在所难免,对国内的粮价必然会有助推作用,然而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粮食自给率达到95%,这样来看,每年进口的粮食比较有限。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就是2021年我国大量进口粮食,总量16453.9万吨,同比增长18.1%。
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化肥、土地租金上涨、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的情况下,2022年国内粮价存在一定的上涨动能,但是受2021年全国粮食大丰收(58266万吨,全球第一)、进口量增长、库存粮食充足等三大因素,2022年粮价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但是在目前的价位上,出现小幅上涨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如果大胆预期一下,2022年小麦价格存在整体进入1.70元/斤的可能,玉米价格整体突破1.50元也是大概率事件。
各位农民朋友,面对今年化肥涨价、地租大涨,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2022年国内粮价能否出现大幅上涨?你预测玉米、小麦、大豆都能达到多少钱1斤?欢迎发表看法,供农民朋友参考。
#玉米价格#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当前,正当人们备加收藏粮食及能源市场的时候,另一个领域也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那就是被称为“粮食的粮食”——化肥。
虽然我们已经对化肥价格的上涨有所预料,但其背后的因素却更为深远而复杂。
1、成本不断“高烧”
全球化肥价格上涨要追溯到去年,随着欧洲遭遇了极端炎热的天气,以及新能源的相继“停摆”,对天然气以及煤炭的需求出现了激增,因此使得天然气及煤炭价格大涨,最高时的涨幅达到了10倍以上。
我们都知道,煤炭和天然气是化肥生产的重要原料,成本价格大涨自然使得化肥企业压力增大。
不少企业纷纷通过降低产量甚至停产的方式来缓解压力,但这反而使得化肥供给更加短缺,于是价格大涨。
直到今年,这种情况并未好转,而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更将这一情况推向高潮。
据数据显示,俄乌冲突爆发后,全球天然气及煤炭价格均再次出现大涨,这无疑使得化肥生产成本更加水涨船高。
虽然后续能源价格渐趋平稳,但总体仍然在高位震荡,且短时来看,大降的几率很低,这意味着化肥的生产成本也是易涨难跌。
2、“出口大户”受阻
另一方面的压力则来自于全球化肥出口供给的下降。
俄乌两国除了是粮食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外,同时也是化肥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
以尿素为例,俄罗斯尿素产能约为1139万吨,占全球约5.03%,去年俄罗斯化肥出口总计为4243万吨,其中尿素就占到了17%;而乌克兰的尿素产量约为416.6万吨,在全球占比为1.83%,但是也是重要的尿素出口国之一。
而更重要的是,相比尿素,全球钾肥的产能更为集中,大量的产量集中在加拿大、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三国。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钾肥产量分别约占全球产量的18%和17%,并在全球钾肥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由于俄乌冲突的爆发以及一系列的相关制裁,使得这三国的化肥出口面临严重受阻。
例如,自去年2月份白俄罗斯受到相关制裁,其化肥出口通道受阻,导致不得不另外转运,使得到货成本以及到货时间均增加。
而自俄乌冲突爆发以后,相关海运受限,也使得出口压力重重。
例如印度在第一季度时,俄罗斯的化肥进口量还排在前五,但从4月开始,已不在主要进口来源国之列了,说明在种种原因之下,各国正在寻求除俄罗斯之外的其他化肥进口来源。
3、全球短缺加剧
那么,为何说化肥市场的危机或比粮食更紧迫呢?
因为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全球化肥库存就已经处于低位了,而在今年3月份时,英国化肥生产商就曾表示,在北半球夏季到来时,全球化肥库存将达到前所未有的低水平。
而从需求端来看,受疫情及地缘政治冲突影响,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各国对粮食问题越来越重视。
而随着全球粮价不断上涨,农民种植积极性也在不断提升,从而对肥料的需求稳中有增。
根据专业机构预测,2022年全球肥料需求增速有望达到2.9%。
此外,为了保住“粮食饭碗”,多国都在积极采取行动,以争取足够的化肥供应来保障国内农业生产。
尤其钾肥的供给短缺正在加剧,因为相对于其他肥料,钾肥的出口供给影响更为持久。
对此,美国一家化肥巨头预计,未来钾肥市场将持续吃紧,其缺口恐怕需要2-4年才能补上。
4、中国如何应对?
在国际化肥价格不断飙升的背景下,中国又将如何应对呢?
首先,在整个大背景下,我国也很难独善其身。
可以看到,虽然我国粮食储备十分充足,但是化肥受国际市场影响相对较多,因此随着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国内化肥价格也有走高趋势。
例如,去年底时国内尿素价格回落到了2300-2400元/吨左右,然而到了今年又再次涨破了3000元/吨的大关。
其次,我国的氮肥、磷肥供给相对充足,唯有钾肥缺口较大,因此今年以来我国也在积极推进钾肥的相关进口。
第三,进入6月份以后,夏管肥即将释放,也有利于增加国内市场的供给,有助于抑制化肥价格继续上涨。
不过,在成本高企以及国际化肥市场持续紧张的背景下,国内化肥价格预计仍将在高位震荡。
更多内容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