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什么要关注三农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大学生的特殊性。
每年中央的一号文件必然是关于三农问题,这显示了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那么什么是三农问题?为什么三农问题会受到如此的重视呢?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究其重要性,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三农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尤其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农业始终居于重要的地位,虽然在现今的社会中不再强调“农为本,商为末”,但是农业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国家发展需要农业所提供的强大的物质基础。随着机械化的发展,农民从土地中被解放出来,逐渐进入到了各行各业中,对社会经济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关注三农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相对于城市的发展,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是十分有限的,但是其在中国社会中的占比很大,要想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攻克三农问题。
由上可知,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大学生需要关注三农问题,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更与其特殊的社会角色有这密切的联系。
(1)大学生是未来基层干部的储备力量。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会通过国考、省考、选调等方式参与到基层工作中。关注三农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国家关于三农的相关政策以及现实发展情况,利于之后开展基层工作。
(2)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力军。大学生是经过选拔之后脱颖而出的一批人,他们在若干年之后会进入社会中的行行业业。而关注三农问题可以使得更懂得农民,更理解农民,更关爱农民,也比任何人对农民更有朴素的阶级感情。他们自然就会带着对广大农民的深厚感情做事,带着对农民的浓厚感情做人、做事,利于实现社会的共同进步。
什么是三农?
因为不论是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还是短期的特殊需要,“三农”都尤为重要。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现代化,相比于城镇化、工业化,中国的农业农村一直“拖后腿”,在新时期,加快补齐“三农”短板才能顺利实现现代化目标,也是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三农”重要性的历史背景。
重要意义:
1.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提供的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农业部门创造的剩余产品是社会其他生产部门存在和扩大的重要基础。
2.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我国社会发展到今天,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依然占多数,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这是由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决定的。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
4.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
5.是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6.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7.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
8.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9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支持农村建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第一条 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本法。
三农问题是我国一直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它第一次以“三农”这样的术语提出是在2000年。2000年3月,中国民间“三农”问题研究者、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前党委书记李昌平上书朱总理,反映当地“三农”面临的问题,引起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
2005年十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三农被正式提出,三农指农业,农村,农民。
:我们老说三农。三农到底指的是什么?大家知道吗?文章1三农指得就是农业、农村、农民。这是现代的说法。
那么这个说法出自于哪儿呢?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南宋诗人王炎在这首《南柯子》里最早使用了“三农”这个词儿,但他的意思是指春耕、夏耘(种)、秋收。
文章2
后来我们的国家一些政策上引用了这个词,给它定义为农业、农村、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