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包括哪些内容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19:14:13
字号:

简单地说,“三农”问题是指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

三农包括哪些内容

单纯的农业问题是个经济学范畴.作为单纯经济问题的农业问题,其范围包括土壤耕作、作物生长和收获、家畜饲养以及农产品加工等问题.进入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农业问题还包括科教兴农问题、农业工业协调发展问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农业投入问题、农业信贷问题、农业工程学问题等等.

单纯的农村问题是一个社会学范畴.在我国当代,单纯的农村问题也就是农村的种种社会问题,如,农村家庭关系问题;农村道德转型问题;农民移风易俗问题;农村民族宗教政策问题;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农村人口问题;农村医疗卫生建设问题等等.农村的这些社会问题具有关联性,我们应当从整体上加以把握,通过揭示农村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找到解决农村问题的方法.

农民是农村和农业的主体,因此农民问题具有综合性.单纯的农民问题是一个政治学范畴.我国自秦朝以来,每一个政权的兴衰存亡都与农民问题相关.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伟人无不同农民问题联系在一起.洪秀全是农民乌托邦政治的代表者和实践者,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是要推翻压在农民头上的千年封建帝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阐明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事业始于、也成于农民问题的解决.历史一再表明,只有正确地把握中国的农民问题,才能着手解决中国的其他现实问题.谁能富有成效地解决一个时代的农民问题,谁就能大大推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他也就能成为中国的历史伟人.

中国是“三农”中国,群众工作的重点在农村,是否正确

三农问题的现状是:农村收入下滑,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扩大;农村的劳动力问题十分严峻;农村的社会秩序较乱;农业资源短缺基础设施落后。三农问题的解决对策是:调整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改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我国的户籍制度;增加国家投入;支持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三农问题的现状

1、农村收入下滑,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扩大

近些年来农民的收入很不稳定,远远落后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农民的收入很不稳定,因为农民的收入主要依靠于土地,而近些年来地震,旱涝灾害的频繁发生,使粮食的产量大幅度下降,这就造成了农民的收入较低,而城镇的经济水平较高是因为城镇居民收入不受自然的影响,城镇居民的收入比较稳定而且还在持续增长,这就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2、农村的劳动力问题十分严峻

一方面由于我国如今从国外进口的农副产品价格低,质量好,这就给我国农民的生产活动带来了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大部分年轻农民选择进城打工,导致农村实际有效劳动力大幅减少。

此外,农村的经济水平低,对教育不够重视,致使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素质较低,而城市的现代水平提高后,工业生产对技术的含量要求提高,对工人素质要求相应提高,以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很难在城市中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3、农村的社会秩序较乱

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对国家的一些方针政策认识不足,在加上经济水平较低,很容易产生一些不满的情绪,他们用一些消极的方法进行抵抗,有些地区出现了暴力反抗等事件,而且农民对法律认识不够,遇到侵犯人身利益的情况不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知道用暴力或者有一些其他不正当的方式解决,这些严重影响了农村秩序的稳定。

4、农业资源短缺基础设施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道路的不正确性给我国的农业带来了严峻的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就使我国的农业失去了赖以发展的基础,而且水土流失,水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使我国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在加上农业基本设施的落后,这都是我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问题。

二、三农问题的解决对策

1、调整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改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负担问题就必须要调整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现在我国对国民收入的分配仍然不公平,我国国民收入的分配仍然倾向于城镇,而忽视了对农村的投入。使农民不能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平等的就业、受教育的机会。

这是造成我国农村居民文化程度较低,素质相对较差的根本原因,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将会造成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这不仅影响着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农村的经济发展,长此以往将会对我们国家的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今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得到了基本的完善,而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十分落后,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还是不够完善。农村对养老保险的认识不足,大多数的农民都片面地认为土地是他们生活的保障,必须改变农民的这一错误认识,而我们国家政府也应该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范围,使农民和城镇居民享有平等的社会保障,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2、改革我国的户籍制度

我国实行的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户籍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使农民在城市中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我国应该取消这种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户籍制度,这也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必要手段。

只有取消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才可能和城镇居民享有平等的待遇,可以在城镇中找到一份较理想的工作,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减轻生活给农民带来的压力。

3、增加国家投入

我国的土地面积辽阔,自然灾害频发,而农村对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所以我国家必须加大对农村的救济力度,完善这一救济体系,保障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减少自然灾害对农村人民的影响,使农村人口可以稳定的生活。

此外,要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农业是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产业,因此国家必须加大力度对农业进行保护。一些发达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十分的重视,我们也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重视我国农业的发展,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工业的发展上,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从而减轻农民的负担,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村容村貌。

4、支持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

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可以解决一部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农村的经济,更有效的增加农民的收入。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三农”问题解决的基础和前提。

要想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就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向城镇进发,以此来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力。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农民的素质,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同时也可以使我国的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农问题的相关政策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的第一份中央一号文件。

本次《意见》共有八个部分35条细则,包括: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农问题

中国是三农中国群众工作的重点在农村正确的。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问题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中的基础,中国三农问题的重点是解决农民问题,即工作的重点在农村。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973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