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属于高端的农产品?如何种植?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18:16:53
字号:

高端农产品,离不开绿色无污染,以及高营养附加值的产品。比如一些杂粮,种植的话就是少用农药化肥的按照常规种植,多用农家肥,一般用农家肥种出来的农产品,比用化肥种出来的,在产量和味道方面,都会有差别

哪些属于高端的农产品?如何种植?

美国如何调整农产品出口政策?

世界上现代农业模式如下:

 1、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型,最具代表性国家为美国,以大量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总产量为主要特色,美国农业机械化程度居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典型现代化大农业;

 2、人口密度大,耕地资源短缺型,典型国家为荷兰,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为主要特色,兰国土面积只有四万多平方千米,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千米400多人,该国地势低平,降水充沛,但光照不足,全年光照时间只有1600小时左右;

 3、土地、劳动力适中型,较典型国家为法国,多年来,为发展现代农业,法国实行一加一减做法,一加指为防止土地分散,国家规定农场主土地只允许一个子女继承,一减指分流农民,规定年龄在55岁以上的农民,必须退休,由国家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同时辅以鼓励农村青年进厂做工的办法减少农民。

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转基因等生物技术的发展,美国农业的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在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下降的同时,产量不断增加。但由于国内市场需求饱和,农产品过剩问题越来越突出。美国政府采取过许多办法包括实施休耕政策等试图解决农产品过剩问题,效果均不明显。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政府瞄准国际市场,千方百计推动农产品的出口。2001财政年度,美国的农产品出口额高达535亿美元,是1970年73亿美元的7倍多。从世界市场的份额上看,美国农产品占有很高的比例:小麦出口占世界市场的45%,大豆出口占34%,玉米占21%以上。目前农产品出口占美国农业总销售的比例高达25%。美国农业出口政策的战略性调整主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调整农产品出口方向,把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美国政府认为,不但美国国内农产品市场饱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也是“成熟的市场”,拓展潜力不大。因此,要大规模推动农产品出口,必须开辟发展中国家和中东欧国家市场。在努力开辟世界各国市场的同时,美国还把一些经济发展快的发展中国家视为市场潜力巨大的“中产阶级”国家,把对这些国家(其中包括中国)的出口作为调整的重点。美国制定这样一个战略的依据,一是发展中国家粮食和农产品需求大;二是发展中国家花在食品方面的开支比例大,平均占收入的47%,三是发展中国家市场潜力大,2020年内世界农产品需求增长总量的85%将来自这些国家;四是随着这些国家经济的增长,其市场对高质量肉类和果蔬产品的需求会迅速增加。其次,大力增加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比例。近10多年来,世界粮食价格呈逐年走低趋势。因此,美国十分注重将粮食转化成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工作,既提高了出口价值,又增加了国内就业,一举两得。在美国农产品加工中,粮食转化率快速提高。在出口中,高附加值的产品增长十分迅速。据统计,1990年,美国利用谷物和大豆转化成的肉类产品出口价值,占这两类粮食生产总值的1.4%和1.8%。而到2000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4.3%和5.4%,10年中增加了约两倍。目前美国已经成为牛肉、猪肉、禽类产品的纯出口国。第三,努力打破出口障碍,迫使别国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并减少农业补贴。从世界市场总体形势看,农产品贸易竞争日趋白热化,美国的出口虽然不断增加,但在市场总份额中所占的比例却不断缩小。美国认为,除了近年来美元价格过高对农产品出口产生了不利影响外,许多国家的进口关税过高是美国农产品无法大量出口的主要障碍。为此,美国近年来同许多国家举行了贸易谈判,农产品贸易是谈判的重点之一。目前美国已经同不少国家就农产品出口问题达成了协议,迫使一些国家降低进口关税,从而推动了美国农产品的出口。与此同时,美国还长期同欧盟和其他一些农业发达国家讨价还价,迫使它们减少对农业的补贴,以增强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农业出口战略调整将不断加强,预计重点将放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继续推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迫使其他国家逐步降低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同时努力扩大转基因农产品的国外市场;二是大力提高本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包括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等;三是保证出口渠道的畅通,包括市场信息收集和发布以及提高运输效率等;四是加大国外市场开发方面的投入,市场开发方面的支出将明显增加;五是继续将增长最快的一些国外市场作为重点来经营,政府将把向这些国家出口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提供更多的出口便利。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967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