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欣致力于农业生物质能源和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二十多年,先后主持完成21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课题,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农业废弃资源能源化高效利用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其中,主持完成的“秸秆固体成型燃料产业化关键技术与保障体系研究”成果于201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104篇,为提升农业综合能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减少农村污染、建设生态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
赵立欣大学一毕业就进入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从事农村能源与环境保护工作,与沼气打交道一干就是6年。当时,我国在相关领域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大。1994年,她服从组织安排,毅然辞别了刚满1岁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来到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攻读能源工程专业,并以优异成绩获得了能源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后,她时刻关注祖国的农村能源与环保事业,始终坚守技术报国的理想,2001年她谢绝了意大利同行的盛情、高薪挽留,毅然回国,从此奔走在祖国的农村,为中国农业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有超过2亿吨农作物秸秆被废弃和焚烧、有26亿吨禽畜粪便和90多亿吨生活污水需要处理。由于焚烧秸秆造成空气污染、飞机停航,随意排放禽畜粪便和生活污水造成面源污染屡见不鲜,资源浪费严重和环境污染突出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赵立欣急国家之急,忧人民之忧,带领团队率先开展了全国秸秆资源调查评价和秸秆成型、燃烧技术研究,提出的《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探明了我国秸秆资源总量、分布和利用现状;揭示的秸秆成型和燃烧机理,为关键技术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研发的秸秆成型设备和全程负压成型生产工艺,解决了制约秸秆成型技术产业化的瓶颈;首创的主动清渣结构、多级配风等燃烧等技术和设备,攻克了秸秆成型燃料易结渣的国际性难题。在农业固体有机物厌氧消化新工艺方面,提出的高效厌氧分相调控和转化技术,解决了传统厌氧过程沼液消纳的世界性难题;研制的秸秆自动进出料系统、固液两相分离式厌氧消化装置等系列装备,全面提升了我国农业废弃生物质厌氧消化领域的装备技术水平。她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重大推广价值的方法、技术和产品,许多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将原本废弃的秸秆资源、禽畜粪便变为商品、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近年来,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为农户提供156.38万吨秸秆成型燃料,6.69亿m3沼气、262万吨有机肥,改变了村容村貌、农户的生活条件和卫生质量,还减少CO2排放203万吨、烟尘1.58万吨,项目区基本杜绝了秸秆随意堆弃、禽畜粪便随意排放,减轻了农业环境污染。同时,直接为农民增收和节支2.5亿元。
赵立欣始终心系“三农”,坚持科研服务农业发展,满足农民需要,十几年来,她带领她的优秀团队,不辞辛苦常年奔波在偏远落后的广大农村,把秸秆粪污作为宝贵资源,把田间地头当成实验室,把猪圈鸡舍作为工作台,把农民群众当成朋友,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要,帮助农村改善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帮助农民用上清洁高效的新型燃料,被人称为“化腐朽为能量”的魔术师。作为农业系统的一名无党派人士、全国人大代表,赵立欣始终不忘广大农民群众赋予的神圣使命,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不仅呼吁推动解决农村环境污染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热点问题,还主动反映广大农民和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心声诉求,6年来,她围绕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提出了关于尽快启动扶贫立法、建立财政专项补贴解决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等数十项提案和建议,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采纳。
为了解决农村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进而实现全中国人民的美丽中国梦,赵立欣二十年如一日,不计较名利得失,不分白天黑夜,奋斗在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这一艰苦的领域里,成为国内外科技工作界的楷模。外表弱不禁风、温文尔雅的她工作起来十分拼命,为了一项技术创新、一个实验数据、一份研究报告,她经常带领团队通宵加班,长年累月的疲惫使她患上了缺铁性贫血、阑尾炎、腰椎炎等多种疾病,好几次突然晕倒在出差调研的途中,但她从来没有放缓工作的步伐好好休息放松一下,因为中国亿万农户的美丽乡村小康生活梦还等着她去实现。由于她的出色工作和突出业绩,2004年被评为“全国农村能源建设先进个人”、2006年被授予“巾帼建功活动标兵”称号、2007年被评为“优秀女科技工作者”、2008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2012年被授予“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013年被授予“第三届全国农机行业十大女杰”称号。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培养出了一批技术过硬、敬业进取、协同作战的科技人员,她带领的团队多次被评为单位先进集体,还被评为“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创新团队”,为我国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作为“重中之重”的发展战略,赵立欣和她的团队承担起了更重的责任、更多的任务,国家的战略需求、农民的殷切期盼和新的科研目标正引领他们踏上新的征程。
这是上篇文章里的,因为太长,拆开来发。
和蜗牛读书类似的产品是微信读书,作为竞品,两者在产品策略、产品功能、产品构架上都有比较多的相似之处,在此对两个产品进行比较(一年前产品)。
蜗牛读书,分为“书桌”“分类”“领读”“我的”四个模块。
微信读书,分为“发现”“书架”“想法”“我”四个模块。
核心功能“书桌”“分类”“我的”基本一致,从结构上看,网易蜗牛较简单,微信的功能要复杂一些。
1) 产品核心功能对照
● 书桌vs发现
微信读书 的发现页面,和蜗牛读书的书桌页面形式上类似,都是采用滑动卡片形式,但微信读书的卡片数量明显多于蜗牛读书。
微信读书 除了在读的书,还有书币、热榜、书籍推荐、发现更多、关注好友等,有大量书籍信息的展示,但是是否显得信息太多?且卡片没有当前位置,让人不知道需要滑动多少。
而 蜗牛读书 除了在读书,只有空白引导页,又是否展示的信息太少?
但是需注意,虽然形式相似,但 蜗牛 的书桌实际是加入“待读”的(相当于微信书架),而 微信 卡片里的是“在读”的,且微信在读的非直接打开阅读。
●?分类vs书架
可以看到, 微信读书 的“书架”页面实际上意义同蜗牛的“书桌”相似,只不过,微信书架内可以放更多的书。而书架中含有二级页面“书城”,则是书籍的分类、专题推荐等。
而 蜗牛读书 目前只有简单的书籍分类,页面看起来干净简洁,但是从推荐的层次来说稍显单薄。
● 领读人vs想法
蜗牛读书 的“领读人”引入类专业的读书达人、意见领袖,为用户提供阅读鉴赏。页面包含“动态”和“领读人”,动态为领读人发表的读书动态、书评等,能为普通读者向导?
但是,单条的读书动态,似乎意义不大,只是领读人当前的想法,能否对书籍有更多推荐呢?
而 微信读书 ,分为“关注的人”和“精选想法”,可以看到,在“精选想法”这里看到,用户的参与性非常高,书评质量高,且参与评论回复的人较积极。“关注的人”相当与一个阅读“朋友圈”,能充分了解关注自己的好友,并与之互动,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社区的氛围。
相对来说,“领读人”更像是单向的发布,且仅仅发表评论难以对普通用户产生更多的作用,也难以创建期领读人和用户之间的链接。So,蜗牛需要更好的发掘领读人的作用。
● 阅读页面
阅读界面基本功能相似:
蜗牛读书的“笔记”,和微信读书的位置不同,微信读书放在“写笔记”下方更突出该功能;微信读书还有有“听书”、“一起读的人”等功能
而读书页面的“更多”菜单里,微信读书里的功能明显多于蜗牛读书。除了分享,还有赠送好友、私信、私密阅读、推荐到发现等等
● 笔记页面
蜗牛阅读(左)是自己对该书的笔记记录;
微信阅读(右)不但有自己、好友的,还有该书精选的想法;
且形式上,蜗牛是形式,微信读书是动态信息形式,更便于交流、互动
●?同时在读的人页面
蜗牛读书(左)只是简单的阅读进度;
微信读书(右),还有进度、阅读时长、发表的想法、笔记等等,且可以收藏别人的想法,更多社交互动元素
●?“我的”页面
“我的”页面里,两者都有笔记、书单功能;蜗牛读书还有“购买时长”功能;微信读书还有“好友排名”“关注”功能。可以看出微信读书更重视社交元素。功能更丰富,在页面结构上,也更合理。
2) 产品特色功能对照
●?蜗牛读书
?每天免费一小时
?倒计时
?购买阅读时长
?领读人
?书桌
可以看到蜗牛读书亮点的功能是, 免费读书一小时、按时长付费 ,用户在读书中的倒计时,能增加时间紧迫感,督促用户读书。
领读人机制 让专家带路,为读者进行导航,提高阅读的层次和深度。
同时, 3本书书桌 的设置,也让用户更加专注眼前,能沉浸下来阅读。
● 微信读书
?好友想法
?时长兑换书币
?赠送好友
?听书
微信读书, 导入的微信好友的关系链 ,用用户能和微信好友一切分享交流读书心得,读书排名可以形成争相读书的氛围。
而 “买一增一”“增一得一” 的方式,更能引导用户和微信好友分享读书。
用阅读时长兑换书币 ,是一大亮点,也能够激烈用户读书,读的越多,免费的机会阅读,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 听书 的方式,提供更多阅读的场景和方式。
●? 网易蜗牛读书主打专业领读人,为用户提供导读。未来更注重专业人士提供更深度的领读服务;微信读书只能用微信登陆,利用了微信好友关系链形成阅读社区,更注重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是阅读+社交的深度结合与应用。
●? 两者同时从时间维度切入。网易蜗牛读书采用的,免费送一小时,按时间付费,让用户在阅读时更重视时间价值,更好的利用碎片时间,高效读书;微信读书采用,读书时间兑换书币,能激励用户读书,读的越多,付出成本越少,形成良性循环。
●? 微信读书,在功能上更丰富一些,比如还有听书、书籍更丰富,分类更多。在读书动态“想法”上已经有比较好的内容沉淀,用户参与积极性高。
●? 蜗牛读书,则主打深度、沉浸式阅读,在产品设计和体验上,秉承网易一贯的优雅、简洁风,突出核心功能,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符合蜗牛读书的产品定位。
●? 总的来说,微信读书在书籍内容、功能上要丰富一些,蜗牛较为简约。微信读书上线已有一年半,已经过了几个版本迭代,而网易蜗牛刚上线一个月,作为第一个版本,从外界反响来看还是相当不错,未来有着更多的进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