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行业是最为“传统”的行业之一,呈现出与地理地域相关的怪象:越是偏远的地方,环境越好,产品质量越有保障,但恰恰越便宜,农民因此越穷;而越是在大城市,环境越糟糕,产品越贵,但恰恰没有很好的质量保障。传统的农产品行业呈现两大现状,阻滞了“农民生意”的发展。
农产品缺少品牌化。阳澄湖大闸蟹、赣南脐橙、新疆大枣,这些都是具有地域特征的品牌,不是独立的企业品牌。虽然“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农产品还处在售卖原材料的阶段,没有品牌、没有包装、没有分级,能跑量但卖不出价,生产者不懂品牌,就是懂也办不到。
农产品附加值低。白酒、保健品、化妆品等是我们见到最多的广告,白酒毛利80%以上,卖100赚80,一件ZARA的衣服动辄千元,成本不过一两百,一个爱马仕包包10万块,成本不过两千块,这些产品有足够的溢价能力,才可能赚得衣钵满满去烧广告。相比之下,农产品缺乏广告性,溢价能力不足。
“互联网+农产品”前景可期
农产品与“互联网+”的融合,是传统行业和新思维的碰撞。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汇集三农电商领域的新闻及研究,涵盖农村、农业、农民的新闻、报告、数据等。
农产品自身特质:
——营销成本低。各类社会化媒体及通讯工具为农人们提供便利的营销入口,微博、微信、QQ及SNS等都是免费的资源,他们多花点时间、多用些心思、多搭配些手段,就可以和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以此推销产品便得心应手。
——故事性强。几乎每种农产品都有独特的地理条件,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同样孕育一方特色农产品,地理条件、人文背景、城市文化、产品知识、历史典故等都可以把农产品包装的独一无二,结合社会化媒体的SNS特性,很容易在圈子内形成病毒传播。
——供应链体系简易。“二维码”也就在这两年被大众使用,这是在食品领域延伸出来的“追溯系统“。手机扫描后可以看到这个产品的追溯信息,哪里耕种、何时采摘、谁来采摘、保质日期甚至成分等一应俱全,目的是解决食品安全和食品信誉问题。
在农村,很多农民普遍遇到的难题就是自己手上有好的农产品却找不到销路,卖不到好的价钱,忙忙碌碌了一年,年收入却少的可怜。如何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如何把自家好的农产品卖出去呢?
以前农村销售农产品一般都是等买家上门收购,而且价格低的可怜。因为中间商吃了很多利润,所以导致农民售卖的产品低廉。提高农产品价格就要找到好的销路,直接销售到消费者手上,而不是给中间商拿走。互联网的普及,这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销售农产品,这是一个很好的销售途径。
农产品销售可以踏上互联网这趟列车,这但要意识到一个问题,不是随便开一家淘宝店或者微店,就能把农村品卖出去。目前的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不是想象中那么顺利。
比如有的人卖农村品,把所有的农产品都放在网上去卖,好像看似产品多了,消费者也会多,其实并不见得就能卖好产品。
打造农产品品牌也是很重要的,现代人不仅看重产品的质量好坏,同时也看重一个产品的附加值。所以农产品品牌化也是以后要走的方向。
我的建议就是先拿出一个适合网上销售的东西,先试试,试完水,循序渐进;如果打开了销售渠道,可以组建团队,农产品电商比较复杂,想要做出大的成绩,一个人是干不来的。还有一点就是最好和政府电商的规划政策相匹配,如果得不到政策的扶持与支持,做起来就会很困难,事倍功半。
好了,以上就是几个月以来做自媒体的经验总结!希望对广大在农村奋斗做三农自媒体的同学们有所帮助!以上所说的都是可以通过我这里得到验证,大家关注我!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为农村发展尽一点我们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