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虽然是古代的典籍,但是它对现在农业的发展仍然有很大的意义。
《齐民要术》成书是在北魏末年,是由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学类作品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它详细记录了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农业状况,对农、林、牧、渔、副等部门的生产技术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齐民要术》是针对北方黄河流域农、林、牧、渔、副等部门所著的一本书,所以,它对于北方的借鉴意义要远高于南方,虽然成书到现在已经过了千年,但是《齐民要术》这本书对我们现代农业仍然由帮助,它不仅介绍了农作物的种植,还详细介绍了农副产品的进一步加工步骤,把食品加工、日用品生产等都概括在了这本书里面,最后列举了北方不产的农产品和瓜果等。
《齐民要术》虽然是北魏末年所成的一本书,但是它对于我们农业的生产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书中各种农产品的制作,已经在现在社会行不通了,但是当时对于天气和农时的观察对现在的农作物生产还是有用的,可以帮助农民们更好的去了解农作物的种植,《齐民要术》还有很大的文化意义,它让我们可以了解到古时农作物的相关文化,比如通过《齐民要术》我们可以知道早在北魏,人们就对微生物有利用了,用它们去酿酒,酱油等各种农副产品。
虽然随着社会发展,《齐民要术》中很多内容我们都用不上了 ,但是作为前人智慧的结晶,它对于我们的农作物生产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秦汉到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农业重心在黄河流域,重要农书有《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和《齐民要术》。《氾胜之书》写于公元前1世纪,现仅存一些片断。它提出了“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这一旱地耕作的总原则。书中载有在小面积土地上深耕细管、集中施用水肥以求高产的“区种”法,还有田间穗选和粪汁、药物拌种的最早记载。公元2世纪崔寔著的《四民月令》,现今也只有辑佚本。它是农家月令书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反映了东汉黄河流域地主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公元6世纪贾思勰所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书。内容包括谷类、豆类、瓜类、蔬菜、果树、染料植物、药材的种植、管理,材用树木的栽培,蚕桑、畜禽、水产以及农产品的加工等。它系统地总结了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经验,对北方旱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作了精辟的理论概括,提出了“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