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11:36:30
字号:

1、是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性错配,有效供给能力不足。乡村现有产业发展模式较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吃得饱”的需求,基本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但优质农产品占比较低,休闲旅游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小众类、精准化、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好不好”的问题相当大程度上还没有得到解决。

标题

2、是乡村产业链条短,发展质量效益不高。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二产连两头不紧密,三产发育不足,融合层次不高,乡村价值功能开发不充分。例如,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65%,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

3、是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农民分享收益难。实践中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方式,主要还是一次性产品买卖或土地租赁关系,乡村产业增值收益大部分难以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农民很难充分分享乡村经济多元化带来的好处。

扩展资料

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结构能够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是实现供需平衡的关键所在。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要解决优质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服务供给同质化问题。

一、要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乡村产业布局。不论是保护生态环境,还是提高产业发展效率,优化乡村产业布局都十分必要。发展乡村产业,不能再遍地开花、盲目发展,应结合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合理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二、要提升科技创新引领能力。乡村产业发展,出路是科技,活力在创新。应坚持科技兴产,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在“顶天立地”上下功夫,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解决技术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要深化农村改革和扩大开放。强化农村制度创新,重点应放在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上,激活主体、激活市场、激活要素。

同时,未来一个时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业产业安全的压力会不断加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关起门来发展乡村产业,需要深化对外开放,优进优出有效调节国内供给和需求,深度参与全球农业治理,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外部动能。

中国经济网——振兴乡村产业 补齐“三农”短板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922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