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5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5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10
080204 车辆工程 6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5
082801 农业机械化工程 25
082803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10
082804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8
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的研究生专业
其他信息:
华中农业大学王牌专业有农学、园艺、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农林经济管理、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园林等。 华中农业大学优势学科 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果树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水产养殖、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蔬菜学 农业部重点学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湖北省重点学科: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态学、果树学、蔬菜学、茶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水产养殖、捕捞学、渔业资源、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食品科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土地资源管理、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社会学 华中农业大学介绍 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起点之一。学校前身是清朝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几经演变,1952年,武汉大学农学院和湖北农学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 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由农业部划转教育部直属领导。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2017年,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一、学科简介
农业机械化工程是以农业装备为主体的生产力系统逐步代替以人畜力主体的生产力系统的农村经济发展过程。农业机械化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替代效应,提高土地产出率的增产效应,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开发效应,提高资金回报率的增值效应,提高产业优化度的协调效应,提高农业持续性的生态效应,提高生产文明度的社会效应。本学科研究现代农业生物生产系统中机械化生产工艺及其装备性能设计与制造、规划与信息管理、农业装备的智能化检测与自动化控制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的应用学科。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热爱祖国,关心时事,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热爱专业,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实验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等能力;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诚挚的协作精神。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听说能力。
4.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
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
1.农业机械化理论与管理信息系统
2.现代农业装备与测控
3.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
4.先进制造技术
5.生物生产自动化 一、学科简介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领域,其一农业生物环境是研究农业生物环境及控制理论与技术。主要针对长江流域夏季高温高湿、冬季低温寡照的气候特点,综合多学科的知识,开展设施农业建筑结构设计、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加温的工程措施及环境因子控制智能化技术的研究;环境调控与节能技术的研究;水肥灌溉技术研究;设施栽培作业机具研制等。其二能源工程领域是研究物生物质转化应用基础理论和开发利用技术。主要是生物质能的气化、液化、固化技术研究;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及饲料化技术研究;农业废弃物污染治理的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生物质转化设备研制等。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热爱祖国,关心时事,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热爱专业,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实验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等能力;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诚挚的协作精神。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听说能力。
4.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
1.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
2.农业生物环境与控制技术
3.可再生资源与环境工程
4.生物质转化与利用技术 廖庆喜 张衍林 宗力 夏俊芳 牛智有 袁巧霞 李善军 周勇
樊启洲 汲文峰 晏水平 徐红梅 艾平 朱舒平 黄海东谭鹤群
任奕林廖宜涛万鹏王媛媛 程友联王树才王巧华李旭荣张国忠赵纯清宗望远郑相周
陈红舒彩霞刘梅英黄永俊刘青邓在京谢新港段宏兵
黄小毛杨扬吴擎黄伟军王晓敏李明震童宇潘海兵
胡月来胡伟杨锐张居敏刘静林卫国 李小昱黄汉英龙长江丁幼春高云熊利荣杨方祝志慧
梁秀英徐迪红段凌凤杨万能刘洁万雄波徐胜勇鲍秀兰
李路曹红亮黎煊 田波平高大新孟亮丁淑芳吴兰兰李峰周洪亮肖文立
郑和平凌旭平徐久祥宋佰一张昌明陈坤何恩康蔡泽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