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最大的支柱产业为烟草产业,糖产业和茶产业是云南除烟以外的传统骨干产业,橡胶种植业是云南传统重要产业,花卉产业是云南新兴产业,是全国重点产糖、茶叶、橡胶省份之一,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出口基地。
2018年,云南省农业总产值4108.88亿元,比上年增 6.3%。其中,农业产值2234.74亿元,增长6.8%;林业产值396.88亿元,增长9.9%;牧业产值1237.12亿元,增长4.2%;渔业产值98.25亿元,增长9.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1.89亿元,增长6.1%。
扩展资料:
云南美食:
滇菜由三个地区的菜点特色构成。滇东北地区:因接近内地,交通较为便利,与中原交往较多,与四川接壤,其烹调、口味与川菜相似。滇西和滇西南地区:因与西藏毗邻以及与缅甸、老挝接壤,少数民族较多,其烹调特色受藏族、回族、寺院菜影响,各少数民族菜点是主体。
滇菜特点选料广,风味多,以烹制山珍、水鲜见长。其口味特点是鲜嫩、清香回甜,酸辣适中,偏酸辣微麻,讲究本味和原汁原味,酥脆、糯、重油醇厚,熟而不烂,嫩而不生,点缀得当,造型逼真。
百度百科—云南
人民网—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风生水起
云南文山经济状况
云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目前有74个。包括种植业及初加工产品52个,畜禽产品21个,水产品1个。
据悉,全国目前共2000余个农产品品种获得地理标志称号。目前云南已有120种产品已核准注册和初步审定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位居全国第8位、西部12省区第3位。形成了一批具有云南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点的商标组合。其中,“宣威火腿”、“文山三七”、“普洱茶”、“富源魔芋”4件地理标志商标还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1、宣威火腿
云南有三大著名火腿,就是宣威火腿、鹤庆的圆腿和白族的诺邓火腿。
宣威火腿,云南省著名汉族特产之一,因产于宣威县而得名。其品质优良,足以代表云南火腿,故常称“云腿”。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为其题词“饮和食德”,从此名声大著,远销香港、新加坡等地。
2、普洱茶
普洱茶属于黑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普洱茶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发酵,熟茶人工催熟。 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不同于别的茶贵在新,普洱茶贵在“陈”往往会随着时间逐渐升值。
3、 文山三七
云南文山是三七的主产地,这是文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光、热、水、土、气等条件所决定的。
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与人参同科同属,起源于2 500万年前第三纪古热带山区,有“金不换“、“南国神草”、“参中之王“等美称。三七为云南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也是我国中医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4、富源魔芋
魔芋又称蒟蒻,是天南星科魔芋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云南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具有“植物王国”的美称,共有魔芋品种17个,占全国魔芋属种质资源的63%。而富源以花魔芋品种为主,品质好、色泽佳,被魔芋牌视为精品,曾创下亩产高达11吨的纪录。
珠街镇素有广南县“南大门”之称。位于广南县西南部,地处东经105°14′,北纬23°45′,东邻曙光乡,南接篆角乡,北靠旧莫乡,西连那洒镇,总面积14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700米,属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6℃,年降雨量1148mm,无霜期270天。全镇辖7个村民委,123个自然村,156个村小组,有汉、壮、苗、瑶、彝五种民族,总人口38181人。全镇耕地总面积22668亩。
珠街镇交通便利,国道323线与省道西西线在集镇所在地交汇,衡昆高速公路过境27.5公里,集镇距高速公路出入口2.5公里,距文山普者黑机场65公里,距富宁港82公里。珠街镇矿产资源丰富,富有金、锌等矿产资源,正在开采的有袁家坪、小吉果、田坝等矿山,有初选矿厂2家。特殊的地理气候孕育了具有优良品质的长冲梨、核桃等农产品,目前均已初具规模。
2008年,珠街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资金,全面实施“整乡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得到快速推进。经过努力,全镇经济发展迅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成效显著。2008年末全镇工农业总产值9494万元,财政收入 40万元,地方银行存款61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0元,人均有粮295.2公斤。今后五年,珠街镇将充分发挥区位和矿产资源两大优势,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重点培育核桃、油茶、长冲梨、畜牧业和矿业五大产业,构建农村产业发展资金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