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顿风纪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令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申台府自劾。崇阳人至今传之。盖自五代以来,军卒凌将帅,胥吏凌长官,余风至此时犹未尽除。乖崖此举,非为一钱而设,其意深矣,其事伟矣。
2、兴修水利
《图经》:“北峰亭上田畴膏腴而无水利,稍阙雨泽,禾多旱损。公相视山川原隰高下,可决渠圳,通流灌溉,遂于白泉上源为陂堰,水入圳,溉田数百顷。后无旱伤之忧。公决遣多坐此亭,视百姓农作,劝勤责怠,故能地无遗利焉。”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六·湖广二·崇阳县》载:“白泉山,在县西北二十余里,泉流不竭。宋张咏为令,尝凿山引水以灌田。后屡修治,至今为近郭之利。”
3、劝农务田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二》载民有入市买菜者,公召谕之曰:“邑居之民,无地种植,且有他业,买菜可也。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笞而遣之。自后人家皆置圃,至今谓芦菔为“张知县菜”。
4、教种桑麻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二》载:“忠定张尚书曾令鄂州崇阳县。崇阳多旷土,民不务耕织,唯以植茶为业。忠定令民伐去茶园,诱之使种桑麻。自此茶园渐少,而桑麻特盛于鄂、岳之间。至嘉佑中,改茶法,湖、湘之民苦于茶租,独崇阳茶租最小,民监他邑,思公之惠,立庙以报之。
5、修建亭台
《登崇阳县北峰亭》:高榭临公宅,凭轩万木秋。乱云横岛屿,鸣雁下汀州。到此欲长醉,何门销旧愁。若为陶靖节,容易赋归休。
《登崇阳县美美亭》:万象盘回处,年来此创亭。喧阗当邑地,清绝倚禅扃。砌迥波流碧,窗凉洞壑青。人家晴渡口,渔钓暖沙汀。岸竹风成韵,皋禽晓囇翎。栽花多是药,题壁半书经。远客凭销恨,高僧与勒铭。扫苔朝复暮,闲日醉还醒。不可穷吟思,将须列画屏。浮虚莫轻赏,美美独丁宁。
有谁知道湖北崇阳县陈氏家族宗谱,因为我们是陕西的,祖先是湖北崇阳
湖北崇阳之所以相对贫穷,主要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 地理位置偏僻:湖北崇阳位于湖北省的东南部,与江西省接壤,地理上较为偏僻,交通不便,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经济发展。
2. 经济发展滞后:崇阳县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相对不发达。在农业方面,虽然该地区具有种植茶叶、水稻等农作物的条件,但受制于交通、物流等因素,其农业产出难以有效流通到外部市场,导致农业收入不高。
3. 人口外流严重:由于经济落后,很多年轻人选择到外地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这使得当地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以上仅是湖北崇阳贫穷可能的原因。随着国家政策的发展和变化,当地经济状况也在不断变化之中。
你好!
这一般本族宗亲知道,建议你去问问族长族头,或者族里的长辈,父亲爷爷,父亲的兄弟,爷爷的兄弟等,或者去本族祠堂问问。
如果这个方法不行,还可以去你所在的村找村长问问,或者去镇里、乃至县里查找地方志、县志,或许能查到蛛丝马迹。
最后一个方法:既然知道祖先是湖北崇阳县的,那就去崇阳县,找当地大点的图书馆或者文化管理局,一般都有《县志》,找到所有陈氏所在祠堂,下面就靠自己一个一个去拜访了。
记得带上资料,跟自己宗谱有关的所有资料,如果没有资料,那就把知道的父辈、爷辈姓名以及字辈排行等整理好带去。
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