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众筹是农业和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它采用互联网和SNS社交网络创新以往的农业生产流程,从农业育种、物流、技术、肥料等各种环节来改造传统农业,以求达到出钱的项目认筹方、项目发起方、当地农民等多方互赢的局面。
农业众筹对当地农民而言,可以引进社会外部资本,增强农业的资本实力,还可以预先估量农产品的销售情况,实现按需供应,减少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农民可以专注农产品的生产管理,有助于提升专业技能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普及。
农业众筹对于项目方而言,可以先拿到预收款,根据订单数来生产指定的农作物,从而促进农作物的流通,可以提升公司的规模化进程。
农业众筹对于认筹方来说,可以过一把“私人农场主”的瘾,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农作物进行实时监控,降低信息不对成,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满足自身对绿色健康农作物的生活需求。
目前,国内做农业众筹这一块的平台有有机有利、大家种、米小粒、天涯众筹等。
由此可见,农业众筹可以促进我国“深化土地改革,鼓励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化农业”政策的实施。
“越是基础产业,就越能挣钱。”这句看似朴实无华、略显粗糙直白的道理,就像几何定理一样,被人们广泛认可。而在所有行业当中,农业作为最基础的产业,不但可以为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工业文明提供必不可少的原料,保证社会体系的运行,而且它的兴衰也决定着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作为互联网金融形态之一的众筹,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大肆生长。
从高达上的音乐剧、公益活动、影视文化,再到极接地气的智能硬件、3C数码、实体店股权。但凡有市场、有噱头的项目,众筹的触角就会涉及。而在农业领域也概莫如外。
农业作为一个垂直细分领域,众筹平台一般会以两种形式参与其中,回报类的农产品众筹和投资类的农业股权众筹。不论是众筹网、京东金融这样的通用平台,还是像大家种、尝鲜众筹这样的垂直平台,都在借着食品安全的契机,主打绿色、安全、有机、无污染。而农业股权众筹的模式在民间早已出现,通过有限的合伙人对土地进行承包,以获取该片土地的生产经营权,类似于集体农庄。
农产品众筹,小荷才露尖尖角
食品安全这个一直让人讳莫如深的社会问题成为了农产品众筹发力的起点。2013年是食品安全问题集中爆发的一年,恒天然的“肉毒杆菌”、汇源果汁的“烂果门”、台湾大统的“黑心油”、湖南攸县的“镉大米”……曾经被认为是质量保证代言人的各大食品厂商纷纷遭到产品质量曝光,从商超等传统零售渠道获取的食材让厨房里曾经无比信任的餐桌变得不再让人安心。而农产品众筹主打安全、无污染的形象恰好贴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顾虑。
农产品众筹的通常模式是由农场作为项目的发起方,在众筹平台上发起项目,通过消费者筹集的资金,农场根据需求进行种植,等产品成熟以后,将其送达用户手中。一方面众筹为消费者带来相对安全的食材,同时对于农场而言,也扩展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农业产销方式的转变,由以前盲目的批量化种植转向订制式种植。
但这看似简单美好的背后,其中充满着不确定性,第一,农业众筹相较于传统农业的优势在于其所宣扬的安全、有机、无污染。但是当众筹项目发起时,又如何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同时较高的价格,使其变成小众产品,市场覆盖面的窄频,使生产的农户在对抗市场变化时缺少了“船小好调头”的灵活性。第二,农产品与工业产品不同,其生产周期长、时效性短,易受气候影响的特点,为农场产品的生产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产品质量的波动会导致难以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
农业股权众筹,蚕蛹期的守候
农业的农场化在未来将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到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商品谷物农业,都在印证这一历史变化。这其中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工业化农业最为典型,其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农场主具有大面积的土地。在高达上千公顷的农场里,因为规模经营,使农场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这使得农场里的一切得以全面工业化。一个家庭两三个人就可以高效的完成几千公顷土地的农业生产。在纪录片《透视美国》中,其农业的工业化生产,令人赏心悦目。
我国由于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已有耕地被闲置或者被劳动能力不强的留守人群去经营,作者曾经去过我国农业生产第一大省河南,对当地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现状感到震惊。而农业的股权众筹则可以通过将闲置、低效率的土地集中起来,以经济组织中最为高效的企业形态进行规模化的经营生产。但是这就跟众筹实体店铺一样,如何规避非法集资的红线,是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农业众筹现在仍处于蝴蝶破壳而出前的沉静期,是否有市场,这个市场究竟有多大,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