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罗斯福新政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改善民生,增加公共投入,从而扩大就业。具体表欣为: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含义:由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包括管理和投资)促使国家政权与垄断组织的结合,形成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新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表现:政府运用财政、金融手段干预生产;
政府投资建立一部分国有企业;
政府向私人垄断资本家订货和推行高额出口补贴政策;
推行福利主义政策。
历程: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这一模式,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采纳并得到加强,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在表明凯恩斯主义失灵以后,国家干预的程度趋向削弱。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基本的经济制度。
影响:促进了战后欧洲经济的复苏和西方国家经济。
第二,列宁改革,主要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改变。
背景: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势力叛乱;苏俄粮食等经济问题严重。
目的: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巩固苏维埃政权。
内容: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上大中小企业均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
商业流通领域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作用(评价):一方面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了军事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另一方面,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引起工农不满。显然,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新经济政策
原因:随着工农业下降、农民工人士兵对政策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出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的需要。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新经济政策。
内容: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方面,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流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作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建设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微观经济学认为,价格对经济有自发的调节作用。市场的供求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市场的供求在不断变动,因而,价格也在不断波动。价格不断地从不均衡到均衡,又从均衡到不均衡,从而又到新的均衡。价格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指挥着经济的运行,指挥着市场上各个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 在现实中,政府经常会实施一些政策影响商品价格、需求和供给,这些影响又会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进一步影响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 (一)支持价格政策与限制价格政策 1.支持价格政策 支持价格又称为最低限价,是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高于该产品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也就是说,支持价格是政府规定的一个最低价格,这个最低价格比其市场均衡价格要高。例如,政府为了扶植农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政策。 由于实行支持价格政策,使得商品的市场价格高于该商品的均衡价格。根据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当价格较高时,供给量较大,而需求量较小,因而出现供过于求、商品过剩的现象。为了维持这一支持价格,政府就要购买这些过剩产品。例如,政府在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政策后,市场上会出现农产品供给过剩。政府为了能维持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就要有计划地收购这些过剩的农产品。政府可将这些收购的农产品用于储备、出口、援外或者销毁。 2.限制价格政策 限制价格为最高限价,是指政府往往为了防止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低于这些物品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也就是冻结物价。也就是说,限制价格是政府规定的一个最高价格,这个最高价格比该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要低。 由于实行限制价格政策,使得商品的市场价格低于该商品的均衡价格。根据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当价格较低时,供给量较小,而需求量较大,因而出现供不应求、商品短缺的现象。如果要维持这种限制价格,市场上就会出现因这种物品供不应求而导致消费者抢购的现象。因此,为了维持这种限制价格,政府通常会采取配给制,以避免出现抢购现象。另外,由于市场上的供不应求,还会出现黑市交易,而黑市价格不仅高于限制价格,而且还高于该商品的均衡价格。 支持价格政策和限制价格政策都是政府以干预的方式直接影响商品本身的价格,使商品价格脱离市场均衡价格,但是,它们的实行和对市场的影响分析都是建立在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之上的。 (二)政府税收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当政府针对某一商品对消费者或生产者征税时,会导致商品的需求变动或供给变动,从而导致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 例如,政府对某一特殊的消费品征收消费税,如我们国家曾对一些高档消费品(电视机、私人汽车等)征收消费税。从形式上说,消费税是由消费者承担,因此,在原来的价格上征收消费税,会使需求减少。根据供求定理,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的下降意味着当政府向消费者征收消费税时,生产者也承担了一部分消费税。 如果政府对某一产品向生产者或销售者征税,与原来的价格 相比,征税必然使供给减少。根据供求定理,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的上升意味着当政府向销售者征税时,消费者也承担了一部分税赋。 如果政府对生产某一种商品的生产者给予津贴,可将津贴视为一种负税。也就是说,与原来的价格相比,津贴的发放会使供给增加。根据供求定理,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的下降、均衡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当政府给予生产这种商品的生产者津贴时,消费者也享受了津贴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