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中体现的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3:02:26
字号:

1、市场的基础作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亮点。

“三农”问题中体现的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

2、推进城镇化。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3、社会主义本质和共同富裕目标。文件强调,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

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文件要求,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

5、国家财政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中应起怎样的积极作用。国家财政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推动农村和和谐稳定发展。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提高产粮大县人均财力水平,这将有利于提高我国800个产粮大县的种粮积极性,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6、促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7、扩大农村就业的意义及措施。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着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8、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文件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强化近年来“三农”工作的好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原则和措施。

9、正确认识推进农村改革的性质。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制度,使新农村充满生机和活力。文件指出,要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848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