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局排头兵实践活动阶段总结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0:45:38
字号:

县农业局排头兵实践活动阶段总结范文

县农业局排头兵实践活动阶段总结

 各位领导: 自县委部署在机关中开展排头兵实践活动以来,我局党组高度重视,把实践活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作为转变机关作风、优化发展环境、营造争先创优氛围、推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实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按照“重实践、抓落实、见实效”的要求,在局机关和下属单位扎实开展排头兵实践活动,为争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排头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活动中,我局主要做到“五个注重”,组织“五个活动”,取得“五个新成效”,在以后的工作中抓好“五个落实”。现将有关情况简单汇报如下:

  一、做到“五个注重”

 (一)注重营造活动氛围,提高干部职工的参与积极性。

 开展形式多样的舆论宣传,做到上下联动,共同参与。悬挂“心系三农、争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横幅标语,在《五华农业信息网》设置《当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排头兵实践活动专题报道》栏目,开通电子信箱和热线电话,在“五华电视台”及时报道我局开展排头兵实践活动动态。同时,积极收集在排头兵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好人好事、典型事迹,总结上报,县排头兵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简报第3期印发了《心系三农、抓好服务、争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的文章,报道了我局实践活动情况。

 (二)注重组织学习讨论,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敏感度。

 结合学习贯彻省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和县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刘日知书记、张光明书记对开展排头兵实践活动的指示精神和省委、市委、县委的部署要求,认真组织好三个规定专题学习: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五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与当好排头兵》;自编五个专题学习:即《学习党章,做一名优秀的***员》;《五华县农业局制度汇编》和《立足本职,全力争创农业战线排头兵》等。同时围绕“三个走在前面”,结合我局实际开展“机关如何当好排头兵”、“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大讨论。在局党组成员的带动下,干部职工每人结合自己的实际撰写了心得体会共115篇。

 (三)注重实践活动与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农业系统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相结合,做到齐步共进。

 一是把实践活动与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市、县先进办的要求,启动“三批联动、三级扶村”活动,以局机关、农业站和驻村工作组为载体,帮助所驻村搞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整改。二是把实践活动与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局机关每月集中学习,组织“八荣八耻”专题学习,并制作了“明荣知耻、从我做起”的警醒牌,发至每个股室和下属单位上墙悬挂,同时,印刷了“八荣八耻”的宣传资料,发至每个干部职工。三是把实践活动与XX年度农业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有机结合,把实践活动纳入政风行风十个检查内容中,做到一齐检查、一齐部署,一齐落实。

 (四)注重建章立制,逐步形成当好排头兵的长效机制。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局初步完善了一套保持***员先进性、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水平的《农业局规章制度汇编》共51项制度,我局在排头兵实践活动中,不断组织干部职工重温有关规章制度,同时,由纪检部门、人事股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注重深入基层调研,找出与当好排头兵的差距,明确主题实践活动内容。

 局领导经常带领干部职工深入到农村基层开展调研活动,通过调研,局党组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三农”工作中,仍然存在农民增收比较困难、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田基本设施滞后、农资市场管理难度大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等矛盾和不利因素,当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排头兵任重而道远。通过调研,局党组明确提出要把建设农村沼气改善卫生条件作为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树立典型,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时,在局党组专题学习会上,对农业部门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排头兵提出了围绕一个主题,明确一个目标,实现七个新突破的思路。“一个主题”,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一个目标”,即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七个新突破”即①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农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有新突破;②在发展现代效益农业、特色农业、绿色有机农业、外向型农业,打造农民增收新亮点方面有新突破;③在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有新突破;④在农业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贡献率方面有新突破;⑤在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方面有新突破;⑥在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实现农产品优质化和品牌化方面有新突破;⑦在生态家园建设上有新突破。

  二、组织五个活动

 围绕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和做好排头兵的思路,局党组结合工作实际,确定了五个活动并组织实施。

 (一)科教兴农助民富。

 1、举办了5期农科专题培训班,不断提高农技人员和群众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其中①邀请香港国际商学院副院长蓝瑞明教授、梅州台商投资协会会长何培才先生作《农村产业化经济之路》报告会,使全县农业干部职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创新工作思路;②邀请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在水寨镇榕树村举办超级稻培杂泰丰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技人员和群众100多人;③邀请省能源总站高级工程师为镇级沼气推广站人员讲课;④邀请香港有机认证中心专家、省市检验检疫局有关专家举办有机稻培训班;⑤举办了一期水产高产技术培训班。

 2、开展农科“三下乡”活动和农技巡回咨询活动,接受现场咨询群众XX多人次,发放有关书籍200多套,有关资料5000多份,挂图30多份;帮助16个镇设立农科书屋30个,赠送书籍1500多本。

 3、继续策划摄制播放《五华农业》农科电视专题节目,共播出44期。

 4、印发XX年度农业主推品种,发至各农业站,指导群众选择五华适用良种。

 (二)招商引资解瓶颈。

 1、引进台商协会会长何培长先生兴办高山绿茶加工厂,解决茶业效益不高的问题,指导带动当地农户按照有机标准进行绿茶栽培。

 2、引资兴办年产10万吨饮料的岭南裕宝果蔬茶饮料加工厂,解决果类销售难、贮藏难的问题。

 3、承接香港农业产业转移,引资兴办香港农业发展专区示范基地名望丰华生态种猪场,带动当地养畜业的发展。

 4、引资兴办梅州首家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有机稻、有机枣、有机山茶油、有机蕃薯等品种。

 5、积极培育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共培育盛市、县农业龙头企业17家。

 (三)争取项目促发展。

 1、承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争取中央、省资金,治理土地。

 2、承担省级农村户用沼气项目,今年兴建池气池500多个,全县累计兴建沼气池12500个。

 3、实施双华板粟、大田柿花、棉洋高山云雾茶3个“一乡一品”项目,订定了“以奖代补”方案,受到省厅的充分肯定。

 4、实施农业标准化项目,做好农产品的检验检测。

 5、组织实施优质粮产业化工程,努力提升打造优质商品粮品牌。

 (四)执行政策护民益。

 1、做好种粮大户直补和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落实,已落实种粮大户直补257户7266.7亩14.5万元,落实农机购机补贴10台14.7万元。

 2、做好农业综合执法,开展工作以来,为群众挽回直接和简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3、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并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4、在全县推行“农村会计代理制”,开展村级债权债务清理清查工作,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在水寨镇开展财务管理示范工作。

 5、完善农村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确权到户,同时,做好土地的合理流转,引导土地向农村经营能手集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五)办好示范育亮点。通过抓好县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局党组成员、业务股室兴办示范点和农业站干部职工“生态梅州”责任制的落实,逐步形成了县有基地、镇有示范片和农业干部有示范点的三级示范网络,共计县有示范基地12个,镇级示范基地16个,农业站干部示范项目160个。

 1、村级示范有生态农业示范村—安流红山村和效益农业示范村—河东宝瑞村。

 2、粮食生产主要示范点有:横陂镇1000亩国家级新品种天优122和转水镇1000亩农综新品种天优99

 8、水寨镇千亩优质稻标准化示范基地,水寨镇百亩超级稻培杂泰丰高产栽培核心示范点和千亩高产示范片。

 3、经作生产主要示范点有:河东1000亩优质玉米,丰华500亩有机甜枣的培育,河东茶亭岗3000亩出口绿色金柚基地,益塘5000亩绿色荔枝,高山绿茶、板栗、果合柿等绿色经作有机示范。

 4、水产高产主要示范点有:水寨、丰华千亩无公害水产生产基地和鱼苗场良种繁育基地。

  三、取得五个方面新成效

 通过抓好排头兵主题实践活动一系列工作,我局的排头兵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排头兵观念深入人心,干部职工的思想境界有新提高。通过思想动员、学习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干部职工均能以***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树立起统筹兼顾、又快又好的发展意识,敢闯敢试、敢于碰硬的拼搏意识,岗位争先、岗位奉献的责任意识,抢抓机遇、加强发展的`机遇意识。

 (二)机关创新机制逐步形成,干事创业的好环境有新发展。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的机关为切入点,转变服务观念,推行政务公开,建立健全办事公开、首问责任、服务承诺、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机关和党建工作积极稳步推进,机关中逐步形成了人人讲政治、讲学习、比能力、比实绩、比奉献的良好氛围,党政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互补机制正在形成。

 (三)争当排头兵氛围高涨,农业干部“服务三农”的良好形象有新提升。开展排头兵实践活动以来,农业干部为“三农”服务意识更强,下基层调研时间更多、进行技术指导更勤,办事效率更高,群众对农业干部更满意。

 (四)力所能及抓好整改,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成果有新突破。继续重点巩固涉农整改成果,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事情。如县种子公司,改变以前单一门店经营的方式,采取“走出去”的方法,在转水镇流洞村等几个村创办优质稻高产示范片,让农户足不出村就可以看到效果,提高了群众对种子公司的信誉度。

 (五)清正为民办实事,群众受到实惠有新增加。农业局干部职工在为民办事时,以实效为目标,以清正为原则,以奉献为动力,让群众实实在在受益。如开展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中,以我县现有沼气池计算,年可产沼气764.98万立方米,节约生活燃料费1144.5万元;现开展沼气综合利用面积18890亩,增收节支达到334.47万元;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农户10890户,每户年可增收节支1358元。

  四、抓好“五落实”

 在进入排头兵实践活动的第二阶段,我局围绕实践主题,抓好“五落实”,推动各项工作。

 (一)思想重视抓落实。坚持把排头兵实践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贯穿于政风行风民主评议的全过程,克服厌倦情绪、麻痹思想,善始善终开展好排头兵实践活动,扎实做好主题实践活动,确保活动不走过常

 (二)开拓创新抓落实。农业农村工作基础薄弱,群众所期望高,要求我们要开拓思维,在困难面前勇于进取,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尽力满足群众的需求。

 (三)转变作风抓落实。以《五华县农业局规章制度》汇编为基准,认真抓好制度的贯彻落实,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逐步形成排头兵的长效机制。

 (四)检查督促抓落实。对开展排头兵主题实践活动的内容,贯彻落实情况,群众满意度,局将组织人力进行调查了解,对群众不满意的,加以整改。

 (五)注重细节抓落实。注重从干部职工的一言一行抓起,从点滴小事抓起,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排头兵活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观念,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我局在开展排头兵实践活动第一阶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将继续树立排头兵观念,发扬排头兵精神,培养排头兵作风,创造排头兵业绩,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在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阶段,把“三个前面”的目标要求落到实处,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实施“四个梅州”战略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

发展乡村旅游典型案例的目录

学校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在坚持抓好中专主体的同时,上下延伸,向上与华农大、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佛山科技学院联办自考大专、本科班,向下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学校人才、技术等优势,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学校依托科技部评为第一批国家级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为平台,每年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到镇、村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实行“滚动式”培训,尽可能现场教学,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每年培训专业户、农民技术员、村官等达2000多人次,深受农民欢迎。学校服务三农,为智力扶贫服务。广东省梅州农业学校对涉农专业和贫困农民子女就读实行学费优惠,采取少收甚至不收的方式,设立“绿色通道”。另一方面,广东省梅州农业学校作为省十个扶贫技能培训基地之一,与市扶贫办开展了农村 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每年举办2-3期18岁以上的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培训,学员结业后由学校推荐就业,达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在全国乡村旅游现场会上的讲话(代序)

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

在2006中国乡村旅游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河北省乡村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国乡村旅游现场会上的发言

一、乡村度假休闲型(“农家乐”型)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

依托核心风景区 发展特色“农家乐”——重庆市南岸区石牛片区

积极引导 规范发展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

树立品牌 发挥优势 以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

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农业旅游——青海省循化县积石镇

培育发展“农家乐” 唱响乡村旅游歌——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麦积镇后川村

生态旅游开发的典范 旅游带动脱贫的榜样——河南省栾川县重渡沟村

农家院带旺乡村经济发展——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石河镇东沟村

积极建设新农村 大力发展乡村游——湖南省湘潭县响水乡青竹村

旅游金钥匙 打开致富门——天津市蓟县穿芳峪乡毛家峪村

发展“农家乐”旅游,促进乡村全面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市铁厂沟天山村

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 发展乡村旅游——陕西省汉阴县城关镇大兴村

二、依托景区发展型

大力发展旅游经济 建设旅游明星乡镇——湖北省秭归县周坪乡

打造环境 促发展 旅游强镇 助三农——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

乡村参与创新路 旅游助农到实处——广东省信宜市旺将村

兴办乡村旅游 建设和谐山村——山东省五莲县靴石村

抢抓乡村游机遇 推进新农村建设——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迎水桥镇

以“湖”兴“旅” 省定贫困村变旅游专业村——福建省泰宁县水际村

旅游与三农联姻——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温泉风景区温汤镇

创办生态旅游景点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南强村

围绕资源特色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桥上乡

整合资源 共生双赢 实现乡村旅游良性发展——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

珠峰脚下的旅游之乡——扎西宗乡——西藏自治区定日县扎西宗乡

发挥生态优势 挖掘特色资源 发展乡村旅游——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大演乡

整合资源 突出特色 发挥“以旅助农”的优势——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中方镇荆坪村

依托大旅游 振兴小乡镇——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四家乡

三、旅游城镇建设型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和顺乡

雨露江湾又一春 乡村旅游尽朝晖——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喜洲镇

四、原生态文化村寨型

发展乡村旅游 构筑富足家园——贵州省凯里市三棵树镇南花村

发挥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杨池村

亦耕亦娱 半农半旅 旅游助农最实惠——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县云舍村

发展乡村旅游惠及“三农”——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李坑村

利用独特资源 创新发展模式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天龙村

五、民族风情依托型

依托民族风情 发展特色旅游——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哈拉新村

发展中的青海互助土族民俗旅游村——青海省互助县土族民俗村

发展一项产业 带动一方经济——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

依托民俗资源 搞好“乡村旅游”——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红旗村

突出民族特色 发展乡村旅游——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西博荣村

依托品牌优势 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

六、特色产业带动型

地下转地上 单极变多极 全力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

以产业带旅游 以旅游促产业——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

独辟蹊径 敢为人先——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友爱镇农科村

旅游与农业相结合 推进新农村建设——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发展特色产业 推动乡村旅游——福建省宁德市三都镇

七、现代农村展示型

发展乡村旅游 以旅游助三农 建设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村

坚持自身特色 发展乡村旅游——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

八、农业观光开发型

拓展乡村旅游品牌 实践旅游助农模式——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集发观光园

以民为本 发挥优势 落实“旅游助三农”——上海市奉贤区申隆生态园

完善旅游服务功能 打造农业旅游精品——辽宁省葫芦岛市宏业现代农业园区

做好土地流转 带动“三农”发展——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

依托天山天池 开发特色资源 发展生态旅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22团新天冰湖旅游园区

九、生态环境示范型

农业与旅游齐飞 强村与富民同步——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

发挥资源优势 促进经济发展——北京市密云县石塘路村

创建特色 以旅助农——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

乡村生态游闯新路 文明生态村绘美景——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

勇立潮头 打造“中国生态旅游第一村”——浙江省奉化市萧王庙镇滕头村

把握机遇 整合资源 全力创建黄兴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

建设生态文明村 发展绿色生态游——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民乐镇罗政村

十、红色旅游结合型

维护生态打造青山绿水 发展旅游拉动农民增收——河北省邢台县前南峪村

乡村旅游拓开农民致富路——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牌坊村

以“红”为媒 滚动发展 乡村旅游搭就致富金桥——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

探索乡村特色旅游 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

·查看全部>>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834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