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银行一般都是地方性银行以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主,以及少量的村镇银行。中小微银行在规模、综合实力、经营范围等等方面注定比不上六大国有银行和十二家股份制银行,与其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与大银行搏杀,还不如发挥自己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把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会在未来有一线生机。
就农商行而言,想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更加专注于本地经济,立足县域,面向中小微客户,面向农户,面向社区。
虽然“一立足三面向”的经营理念喊了很久,但是在业绩考核的压力、经营管理人员的短视等等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在实际上,大多数农商行还是更愿意选择大客户,尤其是有政府背景的客户,以及房地产相关客户。
从短期来看,这些贷款风险比经营类或者消费类贷款小很多,但是贷款过于集中,等于风险集中,一旦市场有个风吹草动,那没有几家农商行可以撑得过黎明前的黑暗。
前几年政府平台贷款大干快上的时候,大家蜂拥而上,拼命放贷款。后来部分地区政府平台贷款爆雷以后,有多少银行不得不吃下自己种下的苦果?大银行实力强,能够很快自己消化,中小微银行呢?怕是几年都缓不过这口气。
另一方面,这几年三四线城市房价突飞猛进,与当地农商行毫无原则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有着极大的关系,假如有农商行工作的同志,可以看看自己所在银行投放的房地产行业贷款有没有超过20%的红线,我敢说没有几家农商行是不超过的。
所以在我看来,未来中小微银行,更重要的发展方向还是需要回归主责主业,深耕当地特色产业,抓住中小微客户,深挖专业市场,扶持农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四类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把规模做大,把客户做多,把风险做散,坚持做小而美的银行,把自己的经营与当地经济深度融合,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良好口碑,形成身边银行的印象,这样在互联网金融和大银行向县域下沉业务重心的冲击下,才会有一线生机。
服务三农,贴近农村和居民社区干好零售业务。
社会 零售银行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新的银行机构特别是中小微银行成立较多,主要包括新成立一批民营银行,和原来一些地方城市信用社经过改制后成立的银行等。中小微银行的成立一定程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缓解了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在支持经济发展中 中小银行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9底,我国中小微银行机构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家、农村商业银行家、农村合作银行、民营银行合计上万家。其中农村商业银行是中小微银行的主力。
今后中小微银行发展趋势。一是发展前景乐观。
中小微银行主要定位和服务对象就是服务我国的广大中小微企业,可以说随着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小微银行的发展前景可期。特别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是中小微银行发展过程,不会一帆风顿。中小微银行,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中小银行其优点突出,劣势也明显。在与国有银行的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无论资产规模,人才资源, 社会 信誉度, 科技 水平等都无法与国有银行竞争。特别是在内部风险管理方面水平不高,控制和化解风险的手段不多。贷款企业效益普遍低下,从而决定中小微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效益不会很高。不良贷款率比国有银行高。
三是中小微银行同质化严重,竞争更加激烈。全国上万家中小微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其开展的业务无非是存款,贷款理财业务等。业务种类相同,业务模式相近,没有创新业务和特色业务,势必进一步加剧竞争程度。在目前经济形式比较好的情况下,一些经营不很好的银行尚能坚持,一旦经济下行,这些管理不善,经营不好的银行,必定被淘汰出局。
四是竞争和兼并重组将是未来,中小微银行的主要趋势。中小微银行竞争激烈,将会加速优胜劣汰,上万家中小微银行,特别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强化风险意思,化解不良贷款,增强服务意识,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小微银行与农商银行目前还不能相提并论,中小微银行大多是地方性城商行,就其体量与抗风险能力来说,仍然不能与农商行相比,农商行目前虽然资产质量有问题,但是其体量较大,各地方存款占比依然不小,资金流动性要大大优于各个城商行。就近两年的经济形势来看,中小城商行首先是盘活提高资产质量,化解不断攀升的不良资产,这样才能释放更多的资金进行运作产生利润。而农商行目前首要问题应该是瘦身整合,不管是人员配置还是网点配置,都要加紧整合优化,按照农商行的人员配置我觉得完全可以模仿四大行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处置部门,行业内都知道,中国最大最烂的不良资产都在农商行哈哈 ,要是这部分能盘活那就不是问题楼。
合并,发挥各自优势,做大做强
黄
虽然农商行规模、体量无法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但其业务链条短、产品灵活仍然是自身独特优势。个人认为在信贷业务上支持实体经济、有效服务三农、在零售业务上进一步创新是其发展方向。但农商行也存在诸多短板,尤其是在不良管控、风险防控等方面需要持续提高管理水平,固本才能强基,风险可控才能可持续;同时高存款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产业务发展,吸收存款投放贷款仍然是主业,农商行贷款虽然快捷但融资成本过高,这与吸收存款的成本偏高有着本质联系。要想长远发展就必须优化和调整客户结构以及信贷结构,依托资产业务带动总体零售业务发展,通过优客、惠客提高客户忠诚度贡献度,实现服务客户与客户反哺之间的有机融合。个人浅见!
农商银行外拓的机会与优势
至2011年4月底,全行注册资本为50亿元人民币,营业网点近350家,员工总数超过5000人。截至2011年年末,上海农商银行总资产约2800亿元,各项存款余额已超2200亿元。至2009年底,各项贷款余额1186.15亿元,实现拨备前利润28.05亿元。据英国《银行家》杂志统计,按一级资本排序,在2011年度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上海农商银行排名第235名;在国内所有入围银行中,排名第19名。
上海农商银行以“建设成为公司治理完善、机构布局合理、业务功能齐全,资本充足、管理精细、风险可控、业绩优良的区域性便民银行”为战略目标,坚持以“三农”、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作为主要客户群体,发挥特色优势,调结构促发展,防风险严管理,抓服务树形象,强基础推改革,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努力把自身建设成为一家服务大众、贴心周到的便民银行。 上海农商银行不断创新支农金融产品,以满足“三农”发展需求,如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业务;与上海市农委、安信农保、中投保合作,完善企业担保、政府担保基金、个人承担无限责任等多种形式的担保制度,切实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难问题。2009年全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累计发放金额3.06
亿元。
2009年初,上海农商银行出资成立了上海市首家村镇银行—崇明长江村镇银行,加大在市郊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力度;7月在全国首推支农主题信用卡“鑫农卡”和家庭农场专项贷款,真正将金融支持“三农”落到实处。 上海农商银行相继开发了小企业房地产抵押授信业务、循环贷款、小企业法人帐户透支等一系列金融服务产品,推动特色产品组合设计和专项业务平台建设,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业务试点,并与高校合作成立小企业融资研究中心。截至 2009 年末,国标小企业授信业务余额643.38亿元,约占全部对公自营贷款余额的74.81%。
这些产品和举措受到了客户的欢迎,也获得了监管部门及市场的嘉许。上海农商银行被中国银监会评为2006年度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工作先进单位;在上海市第二届小企业金融业务洽谈会上被评为“小企业客户优秀服务银行”;同时“小企业房地产抵押授信”和“小企业循环贷款”两个产品被评为“小企业金融卓越品牌”。 上海农商银行致力于向社区居民提供便捷、便利、贴身、贴心的金融服务。推出的金融便利店是一种创新的金融服务网点,它把自助机具与人工服务相结合,功能涵盖了四位一体的自助银行、个贷服务中心、个人理财中心和业务营销中心。如今,金融便利店附近的社区居民除可24小时享受自助服务外,还可在下班后获得错时、延时金融服务。
上海农商银行推出的“鑫意理财”系列理财产品,至今保持了“各类各期产品收益实现率100%、客户投诉率为零”的记录,并在全国“金贝奖2008年度金融理财产品评选”中荣获了“银行理财——年度银行理财成长奖”。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12月,上海农商银行理财综合能力排名从2008年4月的第33位上升了10位,跃居第23位的水平。
“二手房买卖直通车”业务是上海农商银行大力探索个人住房贷款经营模式的创新之举,它保证了可靠的房屋来源,安全的资金交易,合法便捷的手续,提供省钱、省时、省力的房屋买卖服务平台。
近期,随着中心城区静安支行、卢湾支行的相继开业,上海农商银行加快了调整网点布局、完善服务网络的步伐,这是对全行“做强郊区、拓展城区、立足上海、辐射周边”市场定位的有力推进和全面实施,也是进一步配合各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为客户提供更为完善、便利的服务网络的重要举措。 作为一家以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便民银行,上海农商银行积极倡导绿色金融、绿色信贷,大力支持环保行业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控制对“高污染、高耗能、淘汰产能”行业的贷款投入;始终如一地坚守在上海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却又切实存在金融服务需求的地区,向当地社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方便其生活。
多年来,上海农商银行积极参与公益、回报社会,已捐赠支援各类公益项目2000余万元,用于赈灾、社会福利、环保、体育、教育等范畴。“5.12”地震发生后,不仅向灾区人民捐款500余万元,更出资1000万元对口支援都江堰农信社,帮助其灾后重建。上海农商银行还与本市郊县的一些村镇开展帮扶结对活动,并对部分当地农村家庭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子弟在同等条件下享受优先招工录取政策,切实解决就业问题。
2009年9月,上海农商银行入选了中国企业报社和中国企业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前100强,并荣获“2009中国社会责任优秀企业”称号;2010年1月,上海农商银行又在由《银行家》杂志主办、国内外众多知名高校与金融研究机构协办的“2009中国金融营销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了“2009年度最佳企业社会责任奖”。这些奖项是社会各界对上海农商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充分肯定。
传承50多年农信社的优良传统,改制后的上海农商银行积蓄着深厚底蕴却又孕育着新生,开启了建设现代化商业银行的新征程。 “便捷服务心体验”是上海农商银行对您永恒不变的承诺,我们乐于为社会各界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为将上海农商银行打造成为“服务大众和贴心周到的便民银行”而不懈努力和追求。
农商银行外拓的机会与优势是:
1、本地化优势:农商银行长期以来立足农村金融市场,在农村金融市场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商银行带有鲜明的机构地方性,分布社区性色彩,与所在地域的联系比其他金融机构更多,更广,当地十生十长的草根银行。但也使得农商银行活动与基层(乡村),密切联系群众,这是其他机构所没有的。
2、资金管控优势:农商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周边社区,却很少像大银行那样将当地吸收的资金转移用于外地,而是凭借着对当地市场的了解,将主要信贷对象仍然锁定在社区内的中小企业和个人,诚邀农民和中小企业入股农商银行,成为农商银行的社员。
3、信息获取效率优势:农商银行由于管理层次少,经营方式灵活,同时基干农商银行的地缘优势,能对客户需求具有快速的决策能力和灵活的处置能力,从而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在与其他商业银行争夺市场时取得先人一步的优势农商银行小范围的信息资源和自我雇佣,使其在减少摩擦和监督成本的同时,天然地具有小规模、小范围经营信贷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