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以乡村振兴为中心的三农各项工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奋进新时代、砥砺新征程,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推动乡村振兴,全力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
铆足干劲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摆在优先位置,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就一定能让广大农民的生活更上一层楼、越过越红火,更好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跨越。
三农相关介绍
三农,指农业、农村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的目的是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上的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应对农业发展问题,不仅要着眼于三农本身,而更应注重从“三农”之外即各自对立面采取对策。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农(农业、农村、农民)
怎样做好新农村建设的“三农”工作
扎实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服务“三农”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农业银行郑州分行坚持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全行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如一坚守在乡村振兴发展最前线,以服务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主线,不断调整信贷结构、创新产品模式、优化业务流程,为美丽郑州建设增绿添彩。
不断强化薄弱环节服务效率。农行郑州分行聚焦服务“三农”主责主业,针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重点客户金融需求,找出服务乡村振兴中的难点和堵点,列出“问题清单”,逐一研究解决路径,以惠农e贷、纳税e贷、科创贷为敲门砖,为服务乡村振兴持续提供充足的金融“动力源”,推动金融供给同乡村振兴金融需求的合理匹配、有效对接。截至12月底,该行涉农贷款余额257.3亿元,较年初增加22.1亿元。
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该行优先支持乡村和水利领域建设,突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县域城镇化补短板、医院、学校、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水利、污水处理等重点项目,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提升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截至2022年年底,农行郑州分行县域贷款、农业贷款、乡村产业贷款增幅分别达15.12%、31.17%、45.95%,均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
不断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水平。郑州分行以普惠贷款和个人贷款为抓手,配好政策、选好产品、用好工具,“一县一策、一村一品”,组建包村团队,围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小微企业、养殖种植大户、个体商户、乡村公职人员、打工族和普通农户等六类客户群体,借助微信群、金融小店、移动PAD等工具,深入乡村市场开展金融便民、利民服务。该行惠农e贷累计投放44.71亿元,惠及2.65万农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意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二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三是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五是要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关心农村困难群众生活,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六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切实把这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广大干部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