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产品悲情营销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5:19:02
字号:

一、 卖惨带货、悲情营销

为什么农产品悲情营销

“我们家的石榴又大又甜...无人收购,很多石榴裂开烂在地里,只能做肥料。”随着凉山州会理石榴的成熟,网络平台上出现了少部分“网红”以“作假”“卖惨”直播的方式带货。

当记者找到了上述视频中的当事人时,面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询问,老人坦承是有陌生人叫着帮忙出镜拍视频,但文字内容是捏造的。除了这类卖惨视频,有些主播在直播时还会选用品相更好的石榴造假,或故意压低石榴价格,称石榴几毛钱一斤都没人要,以引起果农恐慌,低价抛售石榴,从中渔翁得利。

卖惨营销在互联网世界是一个经典套路。从刚开始被各路“大V”们反复用在各类社交平台上,用来获取捐赠、打赏,引流变现。到如今卖惨的套路又被移植到了短视频场域和直播带货等场景中。短视频带货已成为一种较常见的营销方式,不过,也有一些直播通过“卖惨带货”,以一些严肃的社会话题为噱头,博取观众的同情和注意,借机兜售商品。

二、 “卖惨带货”卖的是产品,消费的是人性

制假卖假这种一条龙的服务,可谓是赚尽了网友们的血汗钱,却仍有人对其深信不疑。“悲情营销”利用的是人们的同情心以及这种同情心背后的物质资源,但这些从来都不是无限的,爱心终会耗尽,等到真正需要援助的个例发生时,人们的同情心已经磨出一层茧子了,不再敏感了。

靠卖惨带货,以博取同情心的方式售出产品,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带来效益,但绝不是长久发展之际,这些商家在逐利冲动下的另辟“捷径”,同情之心早晚用完,这些做法不仅涉嫌欺诈消费者,更多果农和地方产业造成不良影响。“狼来的故事”小孩都懂的道理,过度消费顾客的同情心与信任,只会伤害顾客的情感,甚至产生抵抗心理~对未来农业产业的名声也产生了较为负面的影响,反而影响了未来地方相关产品的销售和发展。

三、 加强平台监管,营造优质网络营商环境

目前直播电商风口正盛,而各大平台纷纷入场,但由于平台监管力度不足、缺乏引导之类的原因,导致演戏炒作卖货、卖惨营销等内容低质画风的现象再次出现。农民们也成为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获得利益的工具,这些背后的导演在获得利益后可以立即脱身,转战他地。而最终损害的还是但当地的商家形象和水果品牌。

也在提醒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网络平台监管,积极引导主播以及消费者的正确价值观,促进消费双方之间建立长久有效的信任买卖机制。从平台管理、用户管理等各方面出发,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营造优质网络营商环境。

四、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

农产品悲情营销禁而难止,也侧面体现出农村农产品销售渠道匮乏,销售方式单一,让农民对于自身产品销售缺乏一定的安全感,无法将好的产品以更加清晰高效的方式展现给消费者,突显出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建立长久有效供需渠道、提升现代农业抗风险能力的必要性。作为基层工作者,是与群众连接的第一线,在清晰掌握农产品销售状况以及产品特性时,应积极协助开展农产品相关的销售事宜,帮助农民开拓销售渠道,为农民争取长久合作资源,帮助农户建立更加安全的网络销售渠道,以更加安全有保障的形式将农产品销售出去。

有朋友问:农民是不是把高质量的粮食留给自己,残次粮食卖出去?提出这样的问题的朋友或许真的没在农村待过。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基于对农民朋友生活习性不太了解,在老家那边的老人在吃饭的时候掉一颗米粒都会捡起来吃掉,如此勤俭节约的农民,他们在种植粮食的时候所考虑的首先是经济效益,而不是其他。

因此来说,对于绝大多数的农民而言,他们对于农田所收获的高质量粮食第一反应是卖掉,而不是自己留着食用。大家也都知道,市场上的粮食价位是根据质量来定的,质量越高的粮食价位也是越高,因此来说对于农民而言,收获到粮食之后将质量高的粮食优先卖掉才是第一反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家中有什么东西要送人的时候,自己的东西总是要挑挑拣拣,将最好的送给朋友,反而是最差的留给自己。对于农民来说更是如此,比如说家中有些好的粮食优先卖掉,好的蔬菜优先卖掉或者送掉。

当然这里我们就要思考另外一个问题了,在农民眼中什么是最好的呢?这里以蔬菜来说吧,农民认为没有虫眼蚕食,长势高大,叶片肥厚,吃起来口感更好的蔬菜这就是品质上佳。但是这样的蔬菜来说肯定要施一定的化肥以及农药,保证植物的健壮生长以及害虫的蚕食。而田间一些长势弱小,害虫蚕食比较严重的蔬菜相对而言农药残留较多,化肥用量也比较少。

从现代不少人的理解来说,这些品相不佳的蔬菜反而是更加接近有机,也是更加健康的农产品,这才是真正的高质量,如果您真的这么认为的话,或许农民真的是把高质量的农产品留给了自己。科学兴农认为,从农民角度来说,他们根本没有想这么多,淳朴善良的农民,他们所认同的高质量依旧是传统品相佳、口感佳的理念上,而对于不少人认为有害虫就觉得安全的理念,科学兴农也并不赞同,蚕食与否同农产品安全的关联性真的没有那么大。对此您怎么看呢?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814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