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斑鸠怎么养殖?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5:17:13
字号:

1、建立场地:

野生斑鸠怎么养殖?

应选通风良好、干燥,地势较高的向阳坡地架设高空网箱。网箱面积一般40~60平方米,高2.5~3米,用竹子搭架,缚以塑料网而成。在网箱内搭1平方米的鸟棚,供斑鸠雨天避雨及夏季避阳用。种鸟场地网箱应高出地面1.5~2米,用竹子或树枝做成假树,搭上人工鸟巢,以利于斑鸠产卵。

2、挑选种鸟:

选取体大、健壮、无病的10月龄的成鸟作为种鸟,单独饲养。在饲料中应多加蛋白质、卵磷脂及钙的食物。以利于繁殖。

3、繁殖育雏

①产孵:野生种鸟一般春秋季节,接近夏季时交配产卵。人工饲养可采用雌鸟人工注射雌激素的方法,促其短期内发情,可使每月都能产卵。

②孵化:将产后的卵收集起来,放入孵化箱内进行人工孵化。孵化过程中,应调节好温度及相对湿度,确保出壳率在98%以上。

4、及时防病:

由于人工养殖密度大,易感染疾病,应做好网箱内的清洁工作,定期消毒,及时清理粪便,并定期进行防疫。发现病鸟应隔离治疗,死鸟应深埋或烧掉,并对该网箱内所有鸟进行消毒处理。

扩展资料:

斑鸠生活习性:

1、习性

山斑鸠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成对栖息于树上,或成对一起飞行和觅食。如伤其雌鸟,雄鸟惊飞后数度飞回原处上空盘旋鸣叫。

在地面活动时十分活跃,常小步迅速前进,边走边觅食,头前后摆动。飞翔时两翅鼓动频繁,直而迅速。有时亦滑翔,特别是从树上往地面飞行时。鸣声低沉,其声似‘ku-ku-ku’反复重复多次。

3、觅食

山斑鸠主要吃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草子、嫩叶、幼芽,也吃农作物,如稻谷、玉米、高粱、小米、黄豆、绿豆、油菜子等,有时也吃鳞翅目幼虫、甲虫等昆虫。觅食多在林下地上、林缘和农田耕地。

3、栖息

山斑鸠常栖息于低山丘陵、平原和山地阔叶林、混交林、次生林、果园和农田耕地以及宅旁竹林和树上。

喂养斑鸠的方法:

1、饲料:玉米(建议有条件的可以砸碎)豌豆/高粱/小麦/小鸡饲料等等(只要是五谷杂粮都可以喂)

2、喂法:这要根据看小斑鸠的日龄来判断,一般来说最通用的喂法就是掰嘴喂,7日龄以上的建议把粮食用开水泡开后在掰嘴喂(喂过粮食以后一定要喂水),如果小斑鸠日龄不超过7天的,那就只能用一次性注射器在加上软管,用小鸡饲料兑水拌成稀浆糊状,直接打进小斑鸠的嘴里。

3、喂量次数:这也要根据自身的时间来安排,毕竟养斑鸠是爱好,不能影响工作,时间多一天可以喂3-4顿,时间少一天可以喂2次(早晚各一次)

4、保健砂:很多鸠友不知道保健砂是什么东西,在哪里可以买到,(淘宝上面可以买到)一般养鸽子的都知道保健砂的作用,对于斑鸠和鸽子保健砂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保健砂的功效主要就是有助于斑鸠的消化和补充每日必须的矿物质/钙麟,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及辅助促长剂。

不能吃。中华秋沙鸭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属于鸟纲(Aves),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别名鳞胁秋沙鸭、油鸭、唐秋沙;是第三纪孑遗物种,距今已生存了一千多万年,被称为鸟类中的活化石,属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是雁形目中唯一一种国家I级保护鸟类。与华南虎、滇金丝猴齐名,同为中国国宝,并已被列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濒危动物红皮书(IUCN)和国际鸟类保护联合会濒危鸟类名录(ICBP)。中华秋沙鸭繁殖分布区域狭窄,数量极其稀少。

中华秋沙鸭的栖息繁殖地已呈孤岛状,破碎化严重。国内能够确认的中华秋沙鸭繁殖地主要有两处;一处是吉林的长白山,另一处是小兴安岭带岭林区的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通过保护与管理,在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繁殖的有近10对,由建区前的不足10只的偶见种成为种群数量达70余只的常见种,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被认为是中华秋沙鸭在国内最大的集中繁殖栖息地。

中华秋沙鸭主食鱼类,善潜水。潜水前上胸离开水面,再侧头向下钻入水中,白天活动时间较长,此外还食石蚕科的蛾及甲虫等。

中华秋沙鸭的觅食方式主要有两种,当在岸边或浅水处觅食时,它们会将头部伸进水里直接进食。而在深水处觅食时,则会全身潜入水中取食。我见到的最长潜水时间大约40秒钟,最长的潜水距离有15米远。潜入水中后,出水的方向不定,这主要是因为秋沙鸭潜入水中捉鱼,必须跟随鱼逃走的方向游动。捕食时,经常出现整个家族或者是家族中的几个个体同时潜入水中的场面,这很可能是集体协同捕食。

识别特点:

嘴形侧扁,前端尖出,与鸭科其它种类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脚红色。雄鸭头部和上背黑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翅上有白色翼镜;头顶的长羽后伸成双冠状。胁羽上有黑色鱼鳞状斑纹。

体形稍小于绿头鸭。雄性成鸟头和颈的上半部黑色,具绿色金属反光,冠羽长,黑色,上背黑色,下背、腰与尾上覆羽都是白色,翅有白色翼镜。下体白色,体侧有黑色鳞状斑,雌鸟的头棕褐色,上体蓝色,下体白色,本种无严重分化。

雄鸟体大(58厘米)的绿黑色及白色鸭。长而窄近红色的嘴,其尖端具钩。黑色的头部具厚实的羽冠。两胁羽片白色而羽缘及羽轴黑色形成特征性鳞状纹。脚红色。胸白而别于红胸秋沙鸭,体侧具鳞状纹有异于普通秋沙鸭。

雌鸟色暗而多灰色,与红胸秋沙鸭的区别在于体侧具同轴而灰色宽黑色窄的带状图案。虹膜-褐色;嘴-橘**;脚-橘**。

叫声似红胸秋沙鸭。

其他方法:

全长约58-63厘米。头至上颈发绿金属光泽的暗绿色,冠羽明显。后颈、背墨绿色,两侧白色。前颈下部、胸以下白色,胁具鼠灰色鳞状纹。雌鸟头至颈栗褐色,具冠羽。背鼠灰色,腹白色,翼镜白色。

两胁的羽毛上具有黑色鳞纹是这种秋沙鸭最醒目的特征,所以早先的名字叫鳞胁秋沙鸭。后来,鸟类学家发现它们的原产地是中国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分布范围狭小,只有零星个体偶尔飞到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境内,所以才改称它为中华秋沙鸭。此外,像凤头一样,脑后有两簇冠羽也是它的特有标志。生活习性:

出没于林区内的湍急河流,有时在开阔湖泊。成对或以家庭为群。潜水捕食鱼类。性机警,稍有惊动就昂首缩颈不动,随即起飞或急剧游至隐蔽处。据在吉林省长白山的观察,它们于每年4月中旬沿山谷河流到达山区海拔1 000m的针、阔混交林带。常成3-5只小群活动,有时和鸳鸯混在一起。觅食多在缓流深水处,捕到鱼后先衔出水面而行吞食。主食鱼类,善潜水。潜水前上胸离开水面,再侧头向下钻入水中,白天活动时间较长,此外还食石蚕科的蛾及甲虫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条,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 禁止为食用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禁止为食用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法第三十条规定,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或者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食品,或者为食用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和违法所得,并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814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