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粮食生产基地。这区以中东部粮食主产乡镇为重点,建成播种面积46万亩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领导干部示范田29块、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和小麦育种基地各5个。此外,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区新增500亩以上种粮大户5户,总数达到40户,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8.5万亩,预计年总产27万吨。
打造蔬菜生产基地。这区立足打造京津唐“菜篮子”的定位,新发展东北部钱营镇设施菜2000亩,加快2万平方米连栋智能温室和150亩育苗温室建设,年育苗能力达到3000万株,满足万亩棚菜生产需求;东部以大新庄镇马步金甜瓜标准园为核心,新发展瓜菜2000亩,规模达到3000亩;中部在大齐各庄镇发展万亩露地菜生产基地,打造各具特色的露地菜生产专业村10个,面积达到1万亩;西部着力发展4万亩规模辣椒生产基地,全年瓜菜播种面积达到45万亩。
打造畜牧生产基地。这区重点打造东部奶牛、东南部瘦肉型猪、西南部肉蛋鸡养殖区,全力把这区建设成为直供京津的高端乳品、优质瘦肉型猪和安全鸡蛋生产供应基地。年内,全区奶牛存栏可达3.3万头,生猪和家禽预计分别出栏55万头和750万只,肉蛋奶总产18万吨,生猪、奶牛和家禽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88%、100%和100%。
打造水产养殖基地。这区在尖子沽乡等地推广淡水鱼虾套养模式1万亩,推广中国对虾“黄海1号”与毛蚶混养500亩,突破泥鳅苗种人工孵化、暂养技术,实现泥鳅苗种自繁自养。年内,全区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6万亩,预计总产量7.6万吨。
打造特色农业基地。这区以鑫湖农业生态园区为依托,推广温室草莓种植、冷棚育苗,建设集采摘、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千亩高效农业生态园区;依托唐山市琛海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实施“百千万”工程,发展食用菌生产专业户100户,打造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
近日,记者沿着美丽的汀江河畔,从长汀县河田镇窑下村驱车十来分钟,就来到车田寨曾宪富经营的家庭农场?大山下家庭农场。一栋白色的三层建筑在田园风光的映衬下,显得别具一格。
?木栈道铺好后,远道而来的游客和客商,可以更轻松零距离观看林下种植的中草药黄花远志长势情况。?45岁的曾宪富一边帮工人铺旧木板一边对记者说。
1977年出生的曾宪富个头不高,戴着眼镜,看上去精神抖擞,充满干劲。浑身乡土气息的他似乎很难与网络安全高级工程师身份连在一起。
网安高级工程师心中的?庄园梦?
梦想的故事,奋斗的开始,得从5年前讲起。
2017年8月,在北京中关村一家外资企业从事信息系统开发的高级网络安全工程师曾宪富,放弃了高薪待遇,带上多年积蓄,毅然回到家乡长汀河田镇车田寨,实现多年来一直在心头就有的?庄园梦?。?心里时常惦记家乡,趁现在还年轻还是想回农村做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梦想。?曾宪富说。
吸引他返乡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水土流失治理带来的生态蝶变。河田镇,曾是极强度水土流失区,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治理,昔日水土流失严重的?光头山?如今已披绿挂翠、郁郁葱葱。
当年夏天,曾宪富租下车田寨村1000多亩山场与农田,办起了生态农场,发展黄花远志林下经济,开启了生态农业的创业之路。
黄花远志,又称黄花参,素有南方人参之称,是福建山区常用的珍贵保健药材,具有壮筋骨、祛湿解毒、抗衰老等功效。
?刚开始我就是?农业小白?,一点也不懂。?面对农业这个陌生领域,大学时学习计算机专业的曾宪富专程前往福建农林大学学习培训,同时拜村民为师,跟着他们上山挖树坑、埋肥,上网查询黄花远志的生长环境、雨水需求等资料。
5年过去了,曾宪富自称现在是?半个农业专家?。他充分利用黄花远志的叶、花、根茎,用于加工花茶和药膳食材。
如今,曾宪富的黄花远志种植规模已达到900多亩,还帮助带动119户脱贫户增收致富。同时,辐射11个村的村民种植?黄花远志?,发展壮大林下经济产业。
河田鸡是世界五大名鸡之一、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国绿色名优特农产品,是福建省农产品十大区域公共品牌。近年来,长汀县把河田鸡产业作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来抓。去年,曾宪富尝试利用种植的灵芝沐草做成青料喂养河田鸡,进一步开发生态药膳产品。?吃灵芝青料养出的河田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清新生态又健康。?曾宪富说,去年10月至12月,他销售了2万多羽河田鸡。?今年打算要销售10万羽,产值达到上千万元。?曾宪富说。
农产品的?最后一公里?是销售,这两年,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曾宪富利用自己的专业强项开发网络商城?汀韵农业?,将生态河田鸡、汀州茶籽油、幸福好米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在农场里,记者看见挂着?长汀县晨露种养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长汀县大山下家庭农场?福建省乡村休闲发展协会龙岩分会?的牌子。?形成种、产、供、销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同时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增收致富。?曾宪富说,接下来打算在山上补种阔叶树种,建成多彩森林景观带,在山下兴建休闲漫步道,在田间种上有机稻米,打造集康养旅居、观鸟垂钓、农耕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农庄。
又是一年春好处,刚种下的黄花远志幼苗已吐露新芽。在这片郁郁葱葱的山场里,曾宪富的?远志故事?还在续写新的奋斗篇章。
?蜂?支书廖水金:书写巾帼助农篇章
?现在蜜蜂繁殖期,要注意蜂王产卵情况,适当加些新的巢础进去。?当日,与曾宪富农场相隔四五十公里的长汀县铁长乡芦地村,?80后?女村支书廖水金正在给养蜂户胡红莲指导养蜂注意事项。
?我们经常来找她问养蜂的事,我还找她帮忙销售蜂蜜。?养蜂户胡红莲说,当地养蜂户都对这位女村支书交口称赞。在廖水金的帮助下,目前,胡红莲养的蜂已有200多箱,2021年产出成熟蜂蜜800公斤,收入达8万余元。
?我在大学学的就是养蜂专业,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当地乡村振兴出把力。?1986年出生的廖水金道出当初返乡创业的初衷。
2009年,廖水金从福建农林大学蜂学专业毕业后,曾经在湖南一家蜂业公司做过技术研发员,也在深圳一家公司从事过市场营销。
彼时,地处偏远的芦地村基础设施极不完善,劳动力严重流失,村里的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谋生,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孺,乡村产业薄弱。面对这种状况,2017年,廖水金毅然决定离开大城市,回到家乡创业。在村民的支持下,她担任芦地村党支部书记一直到现在。
?刚开始很困难,面临着村庄发展到底该从哪着手、到底要怎样才能带领村民致富等问题。?廖水金坦言。
她利用所学专业,决定把带动村民养蜂致富作为一个突破口。采取?党支部+贫困户?的模式,发展蜜蜂养殖产业,养殖蜜蜂300箱,带动18户脱贫户参与到激励性蜜蜂养殖项目,村里统一购买蜂群,按保护价回收蜂蜜,确保脱贫户稳定增收。同时,大力发展光伏项目、育苗基地,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每年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
?农村同样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家乡的未来一定越来越好。?廖水金充满信心。
打造大学生返乡创业?梦工厂?
农业前景广阔,农村大有可为。近年来,很多像曾宪富、廖水金这样的优秀大学生纷纷选择返乡创业,为龙岩革命老区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大学生返乡创业有着巨大的作用,龙岩属于革命老区,现在正聚力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红土地农村潜藏的宝贵资源需要他们去挖掘、去探索。?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陈国新认为。
据了解,近年来,市人社局出台一系列精准对接服务大中专毕业生留岩就业创业政策,全力打造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梦工厂?。在鼓励创业方面,每年组织?创业龙岩?中国创翼?等各类创新创业比赛,2021年,全市共为84家企业发放创业带动就业补贴84.6万元,为24家企业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3.5万元。扶持建设3个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给予20万元基地建设奖补。(融媒体记者 兰建芹 陈冬祥 谢烜卿 罗镇辉 郑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