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物流泛指农村地域上包含有三次产业在内的有关对其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等环节所涉及所有“物”空间位移的总称。它既涵盖了农村经济活动中所有物质要素的合理流动,也包括农村物流资源在地域空间、技术信息、基础设施、供需市场及产业组织等所构成的产业体系。总之,为农村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物流支持和服务的产业组织所构成的服务体系,内含有物流要素、要素功能和物流体系结构,且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服务体系中一个基础性和关键性板块。因而,农村物流作为地域物流涵盖了农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及工业品物流和城市物流在其结合部区域范围的活动,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区域物流的重要执行载体和 “后勤保障系统”,更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加速器。
一、城乡物流一体化的互动关系
孤立地谈农村物流的发展显然是片面的,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进程中,农村物流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将其与城市物流一并纳入物流业整体的调整与振兴规划当中。首先,需正确处理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回答农村物流发展的重点、目标及其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毫无疑问,农村物流发展的重点是围绕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与整合农村物流资源,实现其技术的现代化,信息综合系统化,资源要素整合化;目标是实现城乡物流一体化,即包括城乡物流互动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信息共享一体化、业务流程一体化、规划设计一体化、工农业产品流动一体化、要素职能一体化等。其次,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农村物流的同步发展和齐头并进,是“城市包围农村”,抑或是“农村包围城市”呢?显然都不是最佳对策,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的关系协调上,需实现“双管齐下、协同跟进”的战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状况,农村物流长期以来粗放型发展及投入不足,不仅影响城乡联动发展,而且影响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效益。
因此,我们需倡导城乡物流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在物流业的调整与振兴规划实施中,如果没有农村物流,城市物流的延伸和可持续发展是不完整的;反之,农村物流必须保持与城市物流的互动谋求发展,即借此以缩小城乡物流的差距,消除城乡物流协调发展的瓶颈,降低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总体物流费用和成本,实施城乡物流互动发展,加快城乡物流一体化进程。
二、农村物流与农业物流、农产品物流的关系
农村物流、农业物流、农产品物流是不同层面的概念和问题,它们既是“三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在内涵上特有的范畴。其概念和内涵依次排序为农村、农业和农产品物流,农产品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农产品的商贸物流或销售物流;农业物流有涵盖了农产品在产前、产中及产后所有的物流活动,换言之农业物流和农产品物流是农村物流的子集;农产品物流又是农业物流的子集。但是它们三者各自发展的重点不完全一致,农产品物流可理解为农产品的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且需要根据产品特点而建立起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系统,以提高其附加值和增值体系;农业物流是围绕农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有关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产品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物流理性空间移动,并伴随着农业产业化进中的所有物流活动;而农村物流则是囊括了农村所有经济活动所涉及的物流职能,具体说来既包括农村第一产业的农业物流,也包括农村的乡镇制造加工、建筑等行业所需要的物流活动,甚至也涵盖了农村第三产业所需的物流服务活动。三者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有利于我们透视其关系。这就是为什么“规划”只提到了农村物流,而没有直接提到农业物流和农产品物流。
科学发展农村物流,实际上涵盖了加快发展农业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前者是从农村经济社会的全局出发,建立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大系统及综合物流体系,而后两者则是考虑局部的优先发展。农村物流涉及的面更广,从长远来看农村物流的整体布局,既要避免由于各地方及其物流产业组织无序规划而导致的重复建设现象的发生,应将三者置于农村经济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化的背景下,实施统筹规划建设,还需考虑与农业和农产品物流的效率效益而进行协作与分工的设计,也要兼顾农业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在其各自领域运作特点和流程再造及升级等问题。以农村物流统领全局,农业物流和农产品物流整体要素资源须服从农村物流的整体规划,还需在物流职能上体现其服务范围的特点和要求。总之,既要做好三者的协作与分工,还要构建农村、农业和农产品物流的一体化发展整体框架,更要将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融为一体以实现无缝对接。
根据农业物流的管理形式不同,可以将农业物流分为:农业供应物流、农业生产物流、农业销售物流。1、农业供应物流
为保证农业生产不间断进行,保障农村经济发展,供给和补充农村生产所需生产资料的物流。主要是指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农业生产资料包括种籽(种苗、种畜、种禽)、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地膜、农机具以及农业生产所需的其他原料、材料、燃料等,包括电力资源和水利资源。
2、农业生产物流
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种养、管理到收获整个过程所形成的物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种(植)养(殖)物流,包括整地、播种、育苗、移栽等;二是管理物流,即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物流活动,包括除草、用药、施肥、浇水、整枝等,或动物的喂养、微生物培养等所形成的物流;三是收获物流,即为了回收生产所得而形成的物流,包括农产品采收、脱粒、晾晒、整理、包装、堆放或动物捕捉等所形成的物流。
我国农业生产物流的特点:
·农户小规模分散生产。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产量不稳定,农产品品质差异很大。
·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
3、农业销售物流
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行为所产生的一系列物流活动,包括收购、加工、保鲜、包装、运输、储存、配送、销售等环节。
与工业品相比,农产品的特点在于:
·易腐性。农业产品一般都是生鲜易腐产品,商品寿命期短,保鲜困难;
·笨重性。农产品的单位价值较小,数量品种较多;
·品质差异大。由于对自然条件的可控力不强,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即使按统一标准生产的农业产品质量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价格波动大。农产品的价格在一年、一个季节,甚至是一天之内也可能有频繁、大幅度的变动。以上农产品特性给农产品物流管理的储存、运输、包装、装卸搬运、配送等均增加了难度。